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8)
2023(16263)
2022(13791)
2021(12839)
2020(11200)
2019(25620)
2018(25812)
2017(49886)
2016(27637)
2015(31532)
2014(31560)
2013(31305)
2012(28387)
2011(25659)
2010(26154)
2009(24766)
2008(25025)
2007(22844)
2006(20274)
2005(18507)
作者
(82307)
(68648)
(68315)
(65334)
(43455)
(32793)
(31194)
(26763)
(25567)
(24658)
(23306)
(23028)
(21930)
(21839)
(21502)
(21303)
(21173)
(20428)
(19831)
(19746)
(17265)
(17153)
(16796)
(15553)
(15536)
(15460)
(15351)
(15318)
(13928)
(13507)
学科
(105391)
经济(105243)
管理(89851)
(80946)
(68298)
企业(68298)
方法(50479)
数学(44360)
数学方法(43676)
(36938)
中国(29700)
(29231)
(26770)
业经(23433)
(22194)
(22014)
财务(21941)
财务管理(21885)
(21707)
(21052)
贸易(21041)
税收(20717)
企业财务(20662)
(20534)
(20511)
(19425)
银行(19365)
农业(18489)
(18255)
地方(18120)
机构
大学(397907)
学院(397530)
(158057)
经济(154438)
管理(153030)
理学(130170)
研究(129370)
理学院(128702)
管理学(126304)
管理学院(125548)
中国(101621)
(84297)
(82909)
科学(80838)
(70216)
(67150)
财经(63204)
(62036)
业大(61360)
研究所(60276)
中心(60103)
(56996)
农业(55632)
北京(53218)
(48984)
(48471)
经济学(48078)
师范(47813)
财经大学(46562)
(46265)
基金
项目(256319)
科学(198995)
基金(184852)
研究(181929)
(163053)
国家(161722)
科学基金(137009)
社会(113993)
社会科(108078)
社会科学(108043)
(100813)
基金项目(97524)
自然(90349)
自然科(88218)
自然科学(88188)
自然科学基金(86606)
(85206)
教育(84423)
资助(76791)
编号(74022)
成果(61093)
重点(57818)
(56219)
(53295)
(53112)
课题(51205)
科研(49934)
创新(49810)
计划(47965)
(47949)
期刊
(177019)
经济(177019)
研究(116799)
中国(78977)
(67965)
学报(66560)
(63000)
管理(59062)
科学(58314)
大学(49621)
学学(47054)
农业(41508)
教育(38242)
(37363)
金融(37363)
技术(35289)
财经(31421)
业经(28517)
经济研究(28426)
(26855)
问题(23602)
(23454)
(20222)
统计(20080)
技术经济(19753)
(19631)
(19045)
图书(19021)
(18739)
理论(18736)
共检索到601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本文认为,物业税制度设计应和城镇政府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相匹配;应将保证普通市民“居者有其屋”列为制度设计首要因素,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在我国城镇社区试行财政自治制度,由所在区域居民参与决定物业税税率的调整;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税评估争议处理机制,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怡建  
本文围绕物业税改革所涉及的模式、政策、步骤三大核心问题,提出土地批租和年租并存,租税分离,分步实施的改革设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傅光明  
物业税也称财产税、地产税或者是财富税,是一个古老的税收制度。其主体是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每年按财产评估值的一定比率征收税款,是国际上常用的地方政府收入来源之一。"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行物业税,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建立物业税的目标模式,关系到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构造乃至整体税制改革的目标设定和有效推进,有助于重新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物业税的目标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潘明星  赵传林  
一、物业税的开征:房地产税收制度“非均衡”下的制度再安排(一)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滞后,有效房地产税收制度供给不足。房地产税收制度的非均衡状态,表现为房地产税制改革滞后于潜在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明显不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给房地产税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新制度的需求已远远大于实际制度供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平路  饶慧  潘蓉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税费改革,使得物业税的开征提上议程。本文介绍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税费结构,提出了物业税制要素构成的具体建议,探讨了开征物业税将会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艳纯  唐明  
我国的不动产资源日益丰厚,物业税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虽然目前人们已注意到,不合时宜的税制设计及薄弱的征管机制是物业税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但现实却是改革步履维艰。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土地出让金、高房价等外在因素左右,而确保物业税制改革成功的制度环境(有效的配套制度)的缺失才是真正原因。主要体现在:不清晰的产权环境导致物业税制形成发展缺失法律基础;不规范财政分权导致物业税发展缺失财政体制基础;地方政府治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物业税制改革缺失政治基础。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现行物业税制改革的制度环境即影响现行税制的潜在因素,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物业税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因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晴  
开征物业税是优化税种结构、完善财产税制的重要契机,符合我国国情并遵循税法基本原理。通过分别研究现行的农村土地、城镇房屋产权、不动产评估等法律制度对物业税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及计税依据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物业税制度的设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物业税具有为城市公共服务筹集资金的优点,与城市社区建设关系密切,物业税制度建设可成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界定税、费、租的边界,化解改革阻力,整合现行财产税制,加快开征物业税的步伐;逐步扩大物业税纳税人范围;通过物业税评估纳税制度,将纳税人与社区结成命运共同体;完善城市社区群众自治制度,引入"财政自治",共建和谐社区;物业税与社区建设挂钩,建设社区财政等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筝  
最近几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传统的"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面临诸多困难。《物权法》的实施,解决了我国物业管理实践中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必将推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基于新的法律环境进行深层次的管理模式变革。物业服务企业将从"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向"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转变;"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将会出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变革既是物业服务企业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多元化物业服务需求,提升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需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家鸽  马丽波  
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现行房地产税费体制中的弊端也日益凸现。本文试从税负这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为设计税负合理的物业税制提出了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明  吴慧敏  
了解开征物业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做出相关决策的前期重要步骤。本文对征收物业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是:开征物业税,对满足自住性需求的有房者和购房者相对影响不大;对住房需求的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追求投资性需求的有房者、投资者和投机者相对影响较大,将增加其持有成本,降低整体投资和投机收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韩静涛  
物业税的制度设计必须考虑现行《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有效的税收征管才能保证物业税的顺利实施。从目前《税收征管法》有关确立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核定应纳税额等的规定来看,均与物业税的实施有不相适应之处。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和物业税制度设计的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庆洪  葛良骥  凌春海  
巨灾风险不仅对当今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也对商业保险公司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理论认为,导致巨灾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但实质上其影响相对有限。导致市场失灵的客观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不完善和流动性不足,而主观上则要归咎于保险公司的模糊厌恶和公众的过度反应。巨灾风险管理需要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合作。建立我国巨灾保障机制的对策:建立巨灾准备基金;政府充当"临时贷款人",提供临时流动性;建立巨灾共保体,形成行业性风险分散渠道;发行巨灾债券,进一步分散风险;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