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6)
- 2023(12393)
- 2022(10719)
- 2021(9847)
- 2020(8573)
- 2019(19440)
- 2018(19333)
- 2017(37804)
- 2016(20847)
- 2015(23360)
- 2014(23413)
- 2013(23230)
- 2012(21708)
- 2011(19790)
- 2010(19941)
- 2009(18987)
- 2008(19218)
- 2007(17379)
- 2006(15356)
- 2005(14006)
- 学科
- 济(82780)
- 经济(82652)
- 管理(64653)
- 业(60292)
- 企(48717)
- 企业(48717)
- 方法(38149)
- 数学(33930)
- 数学方法(33663)
- 财(26500)
- 农(23936)
- 中国(23295)
- 制(22434)
- 业经(18187)
- 贸(17955)
- 贸易(17947)
- 易(17517)
- 学(17413)
- 务(16067)
- 财务(16036)
- 银(16020)
- 财务管理(15992)
- 银行(15962)
- 农业(15236)
- 行(15161)
- 企业财务(15149)
- 体(14706)
- 融(14201)
- 金融(14197)
- 环境(13977)
- 机构
- 大学(310940)
- 学院(308769)
- 济(128550)
- 经济(125916)
- 管理(115757)
- 研究(105452)
- 理学(99611)
- 理学院(98496)
- 管理学(96950)
- 管理学院(96392)
- 中国(80728)
- 科学(65697)
- 京(65273)
- 财(63550)
- 农(60184)
- 所(55343)
- 业大(50267)
- 研究所(50075)
- 财经(49824)
- 中心(48202)
- 农业(48042)
- 江(46751)
- 经(45029)
- 北京(40997)
- 经济学(40117)
- 院(37401)
- 范(37372)
- 财经大学(36857)
- 师范(36830)
- 州(36539)
- 基金
- 项目(202279)
- 科学(157476)
- 基金(147297)
- 研究(142047)
- 家(130859)
- 国家(129787)
- 科学基金(108885)
- 社会(90865)
- 社会科(86106)
- 社会科学(86078)
- 省(79125)
- 基金项目(78608)
- 自然(71511)
- 自然科(69784)
- 自然科学(69757)
- 自然科学基金(68543)
- 划(67458)
- 教育(65002)
- 资助(59686)
- 编号(56320)
- 重点(46214)
- 成果(46148)
- 部(45345)
- 发(43112)
- 创(42214)
- 制(39885)
- 科研(39727)
- 创新(39685)
- 课题(38989)
- 计划(38767)
- 期刊
- 济(140482)
- 经济(140482)
- 研究(89282)
- 中国(58169)
- 学报(55428)
- 农(54181)
- 财(50657)
- 科学(47665)
- 管理(41430)
- 大学(40674)
- 学学(38848)
- 农业(35679)
- 融(30425)
- 金融(30425)
- 教育(26073)
- 财经(25428)
- 技术(23958)
- 业经(23057)
- 经济研究(22957)
- 经(21738)
- 问题(19759)
- 业(18747)
- 贸(16517)
- 版(16086)
- 理论(15331)
- 技术经济(15136)
- 商业(14758)
- 科技(14258)
- 业大(13883)
- 实践(13695)
共检索到455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易爱华 丁峰 胡翠娟 李时蓓 赵晓宏
燃煤排放的SO2、NOx、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是造成PM2.5、O3等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作为煤炭生产及消费的第一大国,我国一直比较重视煤炭消费的污染控制。但由于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认识水平不同,国家环境管理的战略重点和燃煤大气污染控制政策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大体上,我国的煤炭消费控制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控制燃煤硫分、划分"两控区"与"禁燃区"、提高利用率与强化末端治理、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文章就煤炭消费控制历程各阶段的环境背景及具体措施展开详细论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宇燕 扈航
大气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实践中从治理力度来看,地方地级城市显然要弱于一线大城市,原因在于治理模式、治理区域、治理产业、治理手段、治理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其原因较为复杂,有思想方面的,也有制度方面的,还有实践操作方面的。对于地方而言,以市为单位空间区域,建立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机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有利于实现治理大气污染市场化,同时也可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排放权 交易机制 市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杰 李惠民 张明顺
控制大气污染背景下,减少煤炭消费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从1998年开始,北京市减少煤炭消费政策已经持续实施近20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经验。文章对北京市减煤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工业用煤的减少在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占同期煤炭消费减少总量的71.7%。尽管人均生活煤耗量下降了43.5%,但从绝对量来看,生活领域在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减少中的贡献有限。从北京市的政策经验来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持续推动、资金保障、有力的政策执行机制是减煤政策成功的基本要素。城市在开展减煤行动时,应协调好减煤政策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长期坚持。为减少资金压力,保障减煤政策顺利开展,适宜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开展。
关键词:
煤炭消费 大气污染控制 能源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保留 罗宏 薛婕
通过近十余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从年际变化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三个角度,对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随时间推移基本呈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且行业集中度均超过60%;污染物排放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其中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为重要控制地区。对"十五"以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内的污染控制政策效果分析表明,大气污染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控制。而为了进一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需针对污染物基本的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特征 政策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代建 盛清
为促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方主体利益提供保障,依托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的各利益参数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演化方向,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主要利益参数对博弈系统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京津冀地方政府联防联控的执行决策,可通过有效分配补偿金额、减轻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积极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策略以高效推进治理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翔 余升国
以2002-2012年我国省域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经典的Grossman分解模型中纳入环境规制效应,并把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按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进行分类,然后实证分析了内外资对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外资给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带来了正的规模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而内资则带来了负的规模效应、正的结构效应以及负的技术效应;与内资相比,外资仅在结构效应上占优。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污染避难假说",但并不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关键词:
外资 内资 大气污染 面板数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莺 曾穗平 刘大漳 曾坚 张晨 焦姣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其防控治理仍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城市形态为切入点,基于我国288个城市2010、2015、2020三个年份的面板数据,应用静态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城市形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所有样本的总体建模结果来看,紧凑度指数、Boyce-Clark形状指数对PM2.5浓度的影响为负,分形维数的影响为正,延伸率的影响不显著;2)紧凑度指数和分形维数对PM2.5污染影响的地域分布异质性格局都表现为东北、华北、西南地区较高而东南、西北地区较低或不显著,Boyce-Clark形状指数则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3)紧凑度指数、Boyce-Clark形状指数、分形维数对PM2.5污染影响的城市规模异质性和地理环境异质性均不显著,而延伸率表现出在平原城市中为正、山地城市中为负、滨海城市中不显著的地理环境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大气污染 影响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邵忠臣
根据实测的大气污染浓度和大气能见度,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进行动态分析,选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为该地区改善和提高大气能见度摸出了一条途径。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大气污染 大气能见度 信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岳立 张钦智
兰州市是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利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对兰州市城区居民的大气环境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得出居民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平均支付意愿是140.97元/户/年,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只有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利用虚拟变量回归模型估计了不同收入群体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郭施宏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环境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比土地城市化更为直接;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总体刺激效果不佳;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受城市化、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敏感,其城市化和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均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城市化与大气污染联系紧密,而西部地区无论城市化还是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的反应都极不敏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独孤昌慧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规模、结构和技术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贸易引致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大气污染,技术效应缓解了环境污染;三者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强弱关系,从"两正一负"的实证结果分析,总效应为负。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大气污染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佳佳 孙星 张牧吟 蒋平 朱韵 高烁
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控制的协同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余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关于协同效应的研究,包括政策分析、模型应用、案例讨论等,形成了丰富的协同效应理论,为能源和环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文章对近年来国际层面和中国层面的协同效应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力图反映协同效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现阶段最新研究的特点,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 协同效应 综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洪强 张静 卢亚灵 刘年磊
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物治理水平、空气质量,特别是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约束等因素,构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指标体系,用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对2015年国家SO2,NOx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区域分配。分配结果表明:SO2和NOx削减量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空气质量较差;削减比例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及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这些地区单位GDP能耗高、工业污染物去除率低、空气质量差;削减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南部一些省份;削减比例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和南部几个省份,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少,空气质量好于其他省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