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7)
2023(15319)
2022(13276)
2021(12523)
2020(10357)
2019(23870)
2018(23987)
2017(46345)
2016(25370)
2015(28558)
2014(28961)
2013(29010)
2012(27191)
2011(24749)
2010(25213)
2009(23286)
2008(22993)
2007(20420)
2006(18388)
2005(16911)
作者
(76306)
(62967)
(62615)
(59575)
(40156)
(30183)
(28580)
(24565)
(23904)
(22917)
(21426)
(21397)
(20159)
(20102)
(19559)
(19338)
(18675)
(18640)
(18132)
(18042)
(15885)
(15659)
(15247)
(14405)
(14201)
(14143)
(14097)
(14021)
(12836)
(12557)
学科
(106620)
经济(106495)
管理(71821)
(69779)
(55297)
企业(55297)
方法(43948)
数学(37685)
数学方法(37239)
中国(32864)
(30546)
(26180)
地方(25865)
业经(24072)
(23019)
(21894)
农业(20512)
(20084)
贸易(20069)
(19730)
银行(19686)
(19406)
(18934)
(18159)
金融(18158)
(16741)
理论(16683)
环境(16657)
技术(16463)
(15427)
机构
大学(370243)
学院(369370)
(147733)
经济(144335)
管理(142448)
研究(128745)
理学(121421)
理学院(119992)
管理学(117960)
管理学院(117285)
中国(98345)
(80904)
科学(79717)
(71255)
(66691)
(61377)
研究所(59988)
中心(57579)
财经(55742)
(55691)
业大(54013)
北京(52409)
(50731)
(50394)
师范(50269)
农业(47794)
(46379)
(46033)
经济学(43607)
财经大学(41236)
基金
项目(239831)
科学(187238)
研究(176642)
基金(171555)
(149252)
国家(147918)
科学基金(125640)
社会(109452)
社会科(103568)
社会科学(103539)
(94041)
基金项目(90958)
自然(81229)
教育(80782)
(79267)
自然科(79262)
自然科学(79241)
自然科学基金(77791)
编号(73104)
资助(71380)
成果(60746)
(54183)
重点(53470)
(52792)
课题(50980)
(49127)
创新(45796)
科研(45646)
教育部(44920)
项目编号(44654)
期刊
(173292)
经济(173292)
研究(116793)
中国(74360)
学报(57999)
(56972)
管理(53948)
科学(53647)
(52153)
教育(44317)
大学(43512)
学学(40654)
农业(39312)
(37976)
金融(37976)
技术(31195)
业经(29868)
经济研究(27459)
财经(27104)
问题(23085)
(23050)
图书(20376)
(19671)
理论(19224)
商业(17902)
技术经济(17831)
(17562)
实践(17504)
(17504)
科技(17325)
共检索到566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爱平  何炼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人为灾害也在迅速增多,并且遍及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灾害与消费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各种灾害直接破坏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们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消费规模以及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又使生态环境恶化,灾害加剧。因此,大力推进可持续消费,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爱平  
中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灾害也在迅速增多,灾害损失明显上升。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长期性制约因素。目前减灾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从建立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机制、灾害评估机制与减灾投入机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多元化主体的救灾机制等方面构建和完善中国综合防灾减灾机制,不断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促进减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力  陈红霞  李沂  
基于对物价指数、居民通胀感受和预期以及资产价格等方面的表现,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已经到了需要货币当局特别关注的程度。相关的理论分析和VEC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外部输入性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当前通胀的直接原因。其中,流动性过剩、货币超经济发行对我国CPI的贡献度分别高达62.3%和43%,成为近年来推动物价上升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通过一定的路径对通胀的生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鑫  马钦海  刘汝萍  
本文探讨了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对消费者服务补救感知的影响,就超市、快餐、美发3个行业关于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对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是否直接向企业抱怨、消费者期望的补救方式的影响以及行业对消费者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感知的影响和行业对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与消费者满意度调节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发生在不同行业的相同的服务失败问题,消费者感知的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行业对问题严重性和消费者满意度没有调节作用;消费者感知的问题严重性对消费者满意度、是否直接向企业发出抱怨及期望的补救方式均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练达  高璇  
收入分配不公平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各级分配中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表现为:初次分配忽略制度和公平,再次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第三次分配制度缺失。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诸如:提高劳动者工资、完善用工制度、建立工会组织等,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琦  季建华  
为了避免或减弱供应链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文章对供应链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供应链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在Tang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供应链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供应链长度、供应链致密度、供应链层级的重要度和供应链柔性等,并针对每个影响因素提出量化标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丁丁  
我国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挑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我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内涵。当前特别要抓好三项迫切的工作:一是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关系,担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宋常  王睿  张羽瑶  
审计职业的逆经济周期发展特性决定了审计双方的关系质量始终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审计师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策略选择为切入点,基于实验研究数据和审计发现所涉及问题严重性存在的差异,分析并检验了不同审计沟通策略选择对于审计师与沟通对象间关系质量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审计师选择积极审计沟通策略下的关系质量显著高于选择消极审计沟通策略下的关系质量;并且短期内,审计师所发现和反映问题的严重性高低对于上述关系不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盼  白江迪  陈文汇  刘俊昌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冲突的频次和范围逐渐增大。野生动物冲突带来的心理创伤已成为影响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难题。在心理创伤相关理论基础上,运用交叉分析、因子分析、次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野生动物冲突事件受害个体心理创伤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野生动物冲突事件中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经济实力弱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心理创伤;(2)随着受害者经济实力的提高,野生动物冲突的心理创伤程度显著降低;(3)野生动物冲突事件越严重,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程度显著增加;(4)野生动物冲突救援补偿措施效果越好,越能缓解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最后借此提出:(1)对重点对象进行灾后心理干预;(2)增强受灾者的经济实力;(3)建立野生动物冲突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4)完善野生动物冲突补偿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鲁川  魏光兴  孙昭民  安伯平  
作者将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 ,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 ,文中给出的方法可便捷地用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评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爱平  
西部地区是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且地质构造复杂,干旱、高寒的气候,荒漠、半荒漠的地理环境,复杂崎岖的地形条件使本地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加之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人为灾害也很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西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将减灾防灾与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起来,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本地区的综合减灾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尽量减免人为灾害及其对自然灾害的放大作用,谋求社会——经济——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