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2)
- 2023(6220)
- 2022(5309)
- 2021(4733)
- 2020(4043)
- 2019(9152)
- 2018(9270)
- 2017(19206)
- 2016(9868)
- 2015(11341)
- 2014(11420)
- 2013(11902)
- 2012(11673)
- 2011(10871)
- 2010(11310)
- 2009(11043)
- 2008(10478)
- 2007(9800)
- 2006(9281)
- 2005(8725)
- 学科
- 济(70870)
- 经济(70827)
- 管理(25744)
- 方法(23876)
- 业(23290)
- 数学(21819)
- 数学方法(21719)
- 中国(17504)
- 地方(16666)
- 企(16097)
- 企业(16097)
- 农(13338)
- 地方经济(12604)
- 制(11356)
- 业经(11198)
- 学(11029)
- 财(11020)
- 贸(10854)
- 贸易(10846)
- 易(10500)
- 银(9980)
- 银行(9968)
- 行(9666)
- 融(9443)
- 金融(9443)
- 农业(9003)
- 环境(8357)
- 体(8198)
- 税(8025)
- 税收(7706)
- 机构
- 大学(161951)
- 学院(160567)
- 济(86102)
- 经济(84638)
- 研究(61669)
- 管理(57216)
- 中国(48877)
- 理学(47835)
- 理学院(47296)
- 管理学(46649)
- 管理学院(46328)
- 财(39608)
- 京(34336)
- 科学(32270)
- 所(31784)
- 财经(31048)
- 经济学(29341)
- 研究所(28148)
- 经(27957)
- 中心(26448)
- 经济学院(26303)
- 江(23968)
- 北京(22905)
- 财经大学(22782)
- 院(21786)
- 农(21319)
- 范(19528)
- 师范(19400)
- 州(18801)
- 科学院(18130)
- 基金
- 项目(91181)
- 科学(71561)
- 研究(68599)
- 基金(67219)
- 家(57694)
- 国家(57302)
- 科学基金(47795)
- 社会(46603)
- 社会科(44349)
- 社会科学(44341)
- 基金项目(33956)
- 省(33073)
- 教育(29986)
- 资助(29308)
- 划(27899)
- 自然(27337)
- 自然科(26608)
- 自然科学(26601)
- 编号(26479)
- 自然科学基金(26101)
- 成果(22686)
- 发(21939)
- 部(21568)
- 重点(20752)
- 国家社会(20369)
- 教育部(18730)
- 课题(18696)
- 发展(18656)
- 展(18446)
- 济(18253)
共检索到262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鸿武
一、研究意义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分析宏观经济态势以相机抉择的重要参考工具。潜在产出通常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在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Levy,1963);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L.R.Klein S.Ozmucur 李朝霞
对一国GDP及其增长率的估计常常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缘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数据的缺失、基层报告的不准确、抽样误差、“镜”统计的非一致性以及其他若干不可避免的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中国GDP年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就近来对中国统计数据提出质疑和批评的种种意见做出回应。首先考虑统计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未来政策重心应从需求管理过渡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时变弹性 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率 产出弹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成晓 卢颖超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DSGE模型,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潜在经济增长率,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适度经济增长区间进行对比,发现实际经济增长率处于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运行,经济趋于过冷;在"十二五"期间若要达到经济增长率稳步上升至适度增长区间同时又不造成严重通胀的情况,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区间应保持在14.80%~18.86%。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至17%~18%较为合理,利率的调控空间较小,预计将至3%左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徐徕 吴虹仪
潜在增长率的估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该文采取HP滤波法和状态空间法估计中国总体的潜在增长率和各地区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归纳潜在增长率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市场改革和经济开放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的推动力量。各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在时间上存在着明显的收敛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潜在增长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和区域间异质性凸显同时并存的现象。(2)规模报酬递增是维持经济增长潜力的逻辑,市场开放是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关键渠道,城市是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的场所,因而经济活动将不断向城市集聚。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在于规模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春
文章使用改进型的变弹性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和我国各要素潜在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驱动型和工业增长型;以需求侧为核心的扩张性政策难以更为持久的维持经济高位运行;尽管全国层面各类要素潜在增长率出现变化,但不同区域仍存较大差异。现阶段经济政策调整仍需根据各地实际差异进行。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要素 潜在增长率 区域分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海斌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GDP增速从2007年的14.2%大幅放缓到2013年的7.7%。经济放缓一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发达国家在危机后的经济调整导致全球最终需求放缓,迫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推动转为内需主导。从国内因素来看,最近两三年的经济下滑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继2008~2010年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近两三年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回到中性。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了结构性的放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豫媚 陈彦斌
本文使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对1979-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79-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4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放缓,但下降幅度有限,这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周期性放缓。但是,由于中国面临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只能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风险。本文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至6.3%的低位。由于中长期内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会保持一致,所以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故不应持续使用。
关键词:
增长核算 潜在增长 周期性放缓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华磊 章安琦 张文超
面对持续下滑的经济,为给企业减负,中国已于2019年5月1日将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降至16%。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中国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呢?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后发现,虽然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至16%无法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但是的确可以提升未来中国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尤其在短期较为有效。考虑到OECD国家经验后进一步模拟发现,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且提升效果更好。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期间,通过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至16%将使2019-2021年、2022-2050年以及2019-2050年间的平均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分别提升0.912%、0.132%以及0.211%;但是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缴费率16.454%。如果在降低企业缴费率的同时,增加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缴费率,即从偏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向偏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减轻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劳动人口未来养老福利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最终实现政策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旭 吴传清
基于1990—2016年历史数据,文章采用生产函数法对国内39个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并预测其未来十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1990—2016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04%,与同期潜在经济增长率非常接近,但经济增速呈现出随时间逐步下降的特点;过去二十多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资本驱动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行政等级越高的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越低,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也越大。预计2017—2025年国内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仍能达到8%,但长期增速回落的趋势不会改变。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中心城市 生产函数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标 齐子豪 丁任重
本文基于纳入制度变革、产业人力资本结构和能源投入绿色化的AK模型,计算1978—2049年中国的潜在GDP增长率,解答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跻身中等发达国家问题。在发现这三个因素对产出均存在积极作用后,计算的潜在GDP增长率结果表明,潜在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走势不对称。这有三方面表现:一是潜在GDP增长率下滑先于实际增长率。样本期内潜在GDP增长率于1985年首次显著下跌,实际GDP增长率的显著下滑滞后4年;最近一次潜在GDP增长率的持续下跌始于2005年,早于实际GDP增长率下跌6年。二是1993—2007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出现"U型"特征时潜在增长率却缓慢爬升。三是实际GDP增长率的降幅大于潜在GDP增长率。2010—2016年GDP实际增速降低约3.9个百分点,潜在增速仅减少约0.8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几年潜在GDP增长率趋于零的降幅表明"L型"经济近乎触底。未来的潜在GDP增长率显示:第一,在2043年前后中国经济趋于成熟稳定,潜在GDP增长率约4%。第二,不同情景与状态组合下,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时间不同,但均在2045年之前。第三,以韩国为参照,2050年前中国有较大概率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模型中实现这两个目标以平稳释放制度与结构红利为前提,暗示中国需要有序稳步地推进改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茹少峰 刘家旗
网络经济资本深化一方面直接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通过对1990—2016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应用分布滞后模型和SVAR模型,分析网络经济资本深化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表明:网络经济资本深化每增加1%,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0. 384%;网络经济资本深化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效应,滞后第3年时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网络经济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20. 59%。这也说明网络经济资本深化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宇 谭松涛
本文从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影响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讨论了稳定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率的概念。同时,利用季度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过去1 4年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变动情况,估计出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稳定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率”(SIRG ,SteadyInflationRateofEconomicGrowth)大致维持在9.8%左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晗
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和经济结构的非均质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特征。本文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概念内涵出发,将结构因素纳入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中发现,中国近年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处于下滑状态,这导致实际经济增长下降,需要从结构转换角度改善经济供给面,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结构转换的同步效应、配置效应和溢出效应归纳了结构转换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一般性逻辑机理,并分别从要素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维度分析了以结构转换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理论机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转型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