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4)
- 2023(8318)
- 2022(7266)
- 2021(6509)
- 2020(5803)
- 2019(13578)
- 2018(13598)
- 2017(27792)
- 2016(14979)
- 2015(17263)
- 2014(17615)
- 2013(18007)
- 2012(17358)
- 2011(16044)
- 2010(16496)
- 2009(15940)
- 2008(15755)
- 2007(14509)
- 2006(13078)
- 2005(12129)
- 学科
- 济(88139)
- 经济(88073)
- 管理(39823)
- 业(37986)
- 方法(33994)
- 数学(30756)
- 数学方法(30576)
- 企(27887)
- 企业(27887)
- 中国(21308)
- 农(20057)
- 地方(19660)
- 财(17292)
- 学(15776)
- 制(14958)
- 业经(14866)
- 贸(14539)
- 贸易(14531)
- 易(14060)
- 地方经济(13414)
- 农业(13301)
- 银(12578)
- 银行(12553)
- 行(12040)
- 融(11812)
- 金融(11810)
- 和(10959)
- 环境(10944)
- 体(10376)
- 税(9658)
- 机构
- 大学(236018)
- 学院(235053)
- 济(112744)
- 经济(110570)
- 管理(86132)
- 研究(84080)
- 理学(72836)
- 理学院(72007)
- 管理学(71000)
- 管理学院(70547)
- 中国(65004)
- 财(51658)
- 京(49735)
- 科学(48444)
- 所(44025)
- 财经(40719)
- 研究所(39461)
- 农(38521)
- 中心(37338)
- 经济学(36796)
- 经(36602)
- 江(35933)
- 经济学院(33123)
- 业大(32168)
- 北京(32147)
- 农业(30345)
- 财经大学(29747)
- 范(29408)
- 师范(29168)
- 院(28990)
- 基金
- 项目(140223)
- 科学(108947)
- 研究(103531)
- 基金(101041)
- 家(87072)
- 国家(86388)
- 科学基金(72212)
- 社会(66849)
- 社会科(63367)
- 社会科学(63347)
- 省(53918)
- 基金项目(53042)
- 教育(46623)
- 划(45204)
- 自然(43872)
- 自然科(42732)
- 自然科学(42716)
- 资助(42483)
- 编号(42318)
- 自然科学基金(41941)
- 成果(35525)
- 发(32293)
- 部(32182)
- 重点(31822)
- 课题(29034)
- 创(28052)
- 国家社会(27788)
- 教育部(27533)
- 人文(26734)
- 性(26695)
- 期刊
- 济(132641)
- 经济(132641)
- 研究(76691)
- 中国(42128)
- 财(39554)
- 农(35003)
- 学报(33817)
- 管理(31133)
- 科学(31082)
- 大学(25244)
- 融(24614)
- 金融(24614)
- 学学(23973)
- 农业(23092)
- 经济研究(22810)
- 财经(21418)
- 技术(20096)
- 业经(19578)
- 经(18557)
- 问题(18307)
- 教育(18100)
- 贸(15155)
- 技术经济(14367)
- 统计(13341)
- 国际(12744)
- 理论(12532)
- 商业(12440)
- 业(11648)
- 经济问题(11570)
- 世界(11430)
共检索到363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轲 霍志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2010年至201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3%、7.8%、7.7%、7.4%、6.9%、6.7%,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滑的现状。然而,要对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轲 霍志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2010年至201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3%、7.8%、7.7%、7.4%、6.9%、6.7%,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滑的现状。然而,要对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
关键词:
经济增速 潜在经济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振宇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可将经济体系的最终产品区分为终端需求和生产性投资两部分,并测算前者对后者以及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平均来看,近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了50%,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35%,进出口贡献了约15%。由于房地产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大约影响GDP增速3个百分点,这两项变化情况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寻找新平台的关键环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应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抓紧化解各类风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关键词:
终端需求 潜在增速 宏观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伍戈 王梅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关键时期。由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速通常高于服务业,这种转移将导致社会总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进而导致实际经济增速下降。同时,由于服务业拥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劳动力市场仍保持稳定,甚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换句话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可能已经开始下降。对此,应更加审慎使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等需求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应强化供给面的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家麟
对我国改革前后的经济增速变化进行了分段分析 ,着重指出 1984— 1988年与 1991— 1995年两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都由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突飞猛进 ,而 1997年开始的经济增速下滑也主要是由于乡镇企业投资收益预期下降所导致的增速严重下滑。因此 ,建议领导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振兴乡镇企业 ,扩大其发展 ,以解决我国农村 1.7亿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关键词:
经济增速 乡镇企业 国民经济二元结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余斌
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深度回调,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中长期回调阶段,经济运行自身存在较强的下行压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扩大,加大了GDP增速的回调幅度。同时,2008年8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下滑,前期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的国内经济利益损失迅速显现以及企业为应对外部需求收缩采取的"去库存化"措施,也加大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调幅度。目前经济回暖迹象仅仅是政策性反弹,尚未转化为真正的经济复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影响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向景 魏升民 温丽萍
日本、韩国的历史数据表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税收增速超GDP增长;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速与税收增速分别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更大;经济转为低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速与税收增速继续下降,且税收增速下降幅度大于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日本、韩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共性特征之一,是税收增速具有明显的台阶式下移效应,这与我国经济增速与税收增速转换的实际情况相似。建议提速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直接税领域改革力度,同时加大供给侧减税降费力度,整体降低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为我国经济与税收可持续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
增速换挡 供给侧 减税降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瞿凌云
由于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未来人口总量趋于负增长和人口加速老龄化。本文应用Leslie模型,以总和生育率TFR=1.52为基准预测,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2050年升至27.73%,这将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潜在经济增速仍将下滑。基准情景下,经济潜在增速将由2019年的6.3%逐步下滑至2035年的4.41%,2050年降至2.67%。悲观情景下,经济潜在增速将在2035年下探至4.28%,2050年降至2.33%;乐观情景下,经济潜在增速仍将下滑至2035年的4.71%,2050年降至3.04%。历史经验表明通胀中枢下移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生,因此需要警惕我国人口发展成为极高人口老龄化,总需求受到抑制,同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陷入低通胀水平的陷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严菽莳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呈现出经济走稳、就业增加、物价可控、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点,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根据目前国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方行明 刘朋 马双
2007年以后,我国中西部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全面超越东部地区,呈现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尤其以西部地区最为突出,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出缺口在经历了1993~1996年的短暂收缩后持续负向扩大,说明各地区实际产出长期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之下,这也说明我国整体及区域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站不住脚。长期来看,未释放的经济增长潜力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只有加快技术进步、推动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挖掘发展潜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能瑶 刘玲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动态面板回归的方法,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变化视角,对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的背离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分别从全国层面、正负向背离层面和4大区域层面进行空间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背离现象和地区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政策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这种影响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层面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像许多其他经济理论一样,诸多的汇率理论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增速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当前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经济仍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在经济触底之前,人民币汇率都将持续走弱。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汇率也和股市一样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走强,汇率升值;经济转差,汇率贬值。但从理论和实际上看,经济增速和汇率的这种关系稳定吗?人民币汇率走势严格依赖经济增速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先溥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增长7.5%,第三季度增长7.3%。引人关注的是,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创下了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对此,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保持平常心,适应新常态。只要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没有突破上下限,只要经济稳中有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尤君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从高速增长转换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转换期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然而从单一的产业结构理论来进行分析和实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产业问题,而要立足于经济学逻辑基础,来深入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从经济学逻辑来看,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决定作用,因此协调分配关系和投资消费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转换期 产业结构 调整 经济学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