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5)
- 2023(6048)
- 2022(5277)
- 2021(5106)
- 2020(4399)
- 2019(10055)
- 2018(10152)
- 2017(20105)
- 2016(10961)
- 2015(12486)
- 2014(12785)
- 2013(12781)
- 2012(12485)
- 2011(11371)
- 2010(11600)
- 2009(11071)
- 2008(11350)
- 2007(10428)
- 2006(9418)
- 2005(8686)
- 学科
- 济(45507)
- 经济(45455)
- 管理(28703)
- 业(27538)
- 方法(21240)
- 企(20880)
- 企业(20880)
- 贸(20147)
- 贸易(20135)
- 易(19566)
- 数学(18283)
- 数学方法(18049)
- 中国(14230)
- 农(12472)
- 财(11780)
- 制(11302)
- 学(10437)
- 银(9614)
- 银行(9597)
- 行(9224)
- 地方(8908)
- 融(8297)
- 金融(8296)
- 业经(8257)
- 出(8041)
- 农业(7372)
- 体(7158)
- 务(6843)
- 关系(6833)
- 财务(6829)
- 机构
- 大学(169677)
- 学院(168428)
- 济(71492)
- 经济(69960)
- 研究(60076)
- 管理(57639)
- 理学(48714)
- 理学院(48106)
- 管理学(47142)
- 管理学院(46834)
- 中国(46343)
- 科学(36686)
- 京(36561)
- 财(35356)
- 所(31917)
- 农(29634)
- 研究所(28582)
- 财经(27916)
- 中心(26439)
- 江(25379)
- 经(25151)
- 业大(24609)
- 农业(23645)
- 北京(23581)
- 经济学(22548)
- 范(21744)
- 院(21670)
- 师范(21501)
- 州(20690)
- 财经大学(20630)
- 基金
- 项目(102472)
- 科学(78392)
- 基金(73875)
- 研究(72776)
- 家(65597)
- 国家(65100)
- 科学基金(53021)
- 社会(45342)
- 社会科(42988)
- 社会科学(42976)
- 基金项目(38459)
- 省(38193)
- 自然(34233)
- 自然科(33357)
- 自然科学(33340)
- 划(33304)
- 教育(33154)
- 自然科学基金(32690)
- 资助(31821)
- 编号(29205)
- 成果(24896)
- 部(23389)
- 重点(23333)
- 发(22182)
- 性(20801)
- 课题(20460)
- 创(20233)
- 科研(19814)
- 教育部(19589)
- 创新(19125)
共检索到261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霞
传统的涉外认定标准已无法满足自贸区仲裁的新要求,我国司法实践对这一认定标准进行了有益补充。我国法院在涉自贸区仲裁案件中对涉外性的认定仍以传统的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标准为依据,对《涉外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中"其他情形"的解释也是在三要素范围内进行,具体表现在:主体范围的扩大、履行客体内涵的扩充、法律事实认定时间的延长。我国当前仲裁制度和立法还有待完善,过于宽泛的认定标准可能冲击我国的本土仲裁制度,应对涉外认定标准进行适当限制。法官应甄别当事方人为制造的"虚假涉外"情形,在认定涉外时系争民商事关系要与外国有实
关键词:
自贸区 仲裁 涉外性 限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闵森
中国涉外仲裁业务的特点及效力闵森(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伴随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不断增加,我国涉外仲裁业务得到空前发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并于同日以国家主席令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菊
在1998年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中,我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讨论的论题之一。本文针对学者们的争论焦点,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1)法院对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实施统一监督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仲裁监督机制的发展方向。(2)公正始终是法院对仲裁监督的第一价值取向,但追求公正不一定要实行双重监督。(3)法院对涉外仲裁应仅限于程序监督。(4)公共政策监督有其独立的特点,既非实体监督,又非程序监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建辉 李如虎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国涉外仲裁也要向国际化发展,在这个进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障碍。本文针对我国涉外仲裁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展开分析讨论,特别对其中“可仲裁事项的范围狭窄”、“对仲裁协议生效的要求过严”、“不承认临时仲裁”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其不足,并倡议对其加以修改、调整,以促进我国涉外仲裁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冰仪
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类型化探索,标志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形成。高校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涉外仲裁的特征决定了涉外仲裁人才的目标特性为专业性、服务性和灵活性。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困境在于高校未赋予国际仲裁明确的课程地位,同实务部门的协同培养不够深入,与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需求产生脱节。首先,高校应利用现有平台,确保国际仲裁在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夯实学生专业性。其次,应将模拟仲裁庭比赛作为实践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践行服务性。最后,高校与实务部门需在授课与实践方面切实形成协同培养,进而由实务部门发挥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的灵活性素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韬略 阴晓璐
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在国际条约和我国国内法上没有直接的规定。我国司法机关早期以商标权地域性为基础,认为受托方加工相同产品、贴附相同商标并交付至境外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后来逐渐转变态度,认定受托方的行为属于"非商标使用",不构成商标侵权。"非商标使用"虽然为认定受托方不构成商标侵权提供了理论便利,但与常识相悖,也难以自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涉外定牌加工案件时,以该理论全面替代混淆性判断,无法精细平衡涉外定牌加工委托方和商标权人之间的利益。我国法院近年考察涉外定牌加工受托方的必要审查注意义务,则是将涉外定牌加工受托方定位为商标侵权的帮助者,这与其倡导的"非商标使用"思路自相矛盾,进一步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应限制"非商标使用"理论的适用,回归传统的商标侵权认定。
关键词:
涉外定牌加工 商标侵权 商标使用 混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瑾 江心宁 程明红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性比较崔瑾,江心宁,程明红一、涉外税收存在的问题税收作为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其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目的。1979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为了开辟出一条对外开放的新路,决定开办经济特区。为了在经济特区内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孔庆江 梅冰
我国法院在涉外审判中能否及如何适用条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条约的基本功能、条约在国内法中的地位以及一国法院在该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权能。无论是现行国内法,还是“约定必须信守”的习惯国际法原则,都暗示国际条约具有在国内法上的效力,并且应优先于国内法适用。虽然确认条约在国内法上的效力并不等于说明法院应该在裁判中适用条约,而且涉外司法实践在这方面也无一致做法,但是,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已提出准确适用条约的问题,间接承认了条约是国际裁判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展开,特别是在专门设立国际商事法庭的背景下,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案件时更是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国际条约在涉外审判中的适用问题。笔者建议:区分可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依据的条约;直接适用为个人直接设定权利的条约;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吸收国际条约的规定而予以适用;加强司法适用条约的研究。在涉外审判适用国际条约时要重视必要性、合法性、解释性和一致性原则。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傅志耕
一、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我国在努力完善有关立法的同时,极力重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我国对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现有措施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卫卫
主要从政府体制、思想观念、利用外资及税收法制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涉外税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政府体制不完善;二是现代市场经济观念转换滞后制约了我国涉外税制改革;三是利用外资规模的下降直接影响我国涉外税制改革的进程;四是涉外税收法制的不规范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涉外税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济生
近10年来,我国的涉外税收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涉外税收法律规范,它对于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涉外税制尚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彻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仍需不断推进涉外税收?律制度建设.从当前涉外税收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我认为,在近期内,我国涉外税制的建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在有关税法中增加涉外税收方面的内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利强 屠新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自上而下借鉴和移植外国法与国际条约法的方式逐步推进涉外经贸领域法制/法治建设,以此践行涉外经贸法制/法治建构之路。中国入世开启的法治建构可以称之为"条约驱动型法制/法治建构模式",而中国入世之前及上海自贸区建立之后的法制/法治建构可以称之为"自主推动型法制/法治建构模式"。两种模式既是相通的,但又有各自特点。在加快实施"双轨制贸易自由化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应当把握主要原则、优化路径依赖,通过三项制度创新落实涉外经贸法治建构的重要任务,即协同推进两种法制/法治建构模式,为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不懈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