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6)
2023(10493)
2022(9069)
2021(8336)
2020(7278)
2019(16758)
2018(16459)
2017(32887)
2016(17874)
2015(20042)
2014(20227)
2013(20291)
2012(19296)
2011(17459)
2010(17653)
2009(16639)
2008(16639)
2007(15111)
2006(13145)
2005(12012)
作者
(53435)
(44804)
(44639)
(43036)
(28398)
(21688)
(20490)
(17406)
(16578)
(15894)
(15163)
(14820)
(14271)
(14224)
(14117)
(13939)
(13850)
(13178)
(13021)
(12867)
(11170)
(11064)
(10822)
(10233)
(10083)
(10019)
(9940)
(9815)
(9181)
(8940)
学科
(77932)
经济(77846)
管理(48846)
(48429)
方法(38869)
(36851)
企业(36851)
数学(35230)
数学方法(34954)
中国(22037)
(21671)
(21541)
(20448)
贸易(20441)
(19965)
(15939)
(15472)
业经(14662)
地方(14150)
农业(13983)
(13808)
银行(13782)
(13412)
(13230)
(12587)
金融(12585)
(12113)
财务(12093)
财务管理(12057)
企业财务(11415)
机构
大学(270040)
学院(267801)
(116869)
经济(114567)
管理(100918)
研究(90400)
理学(87301)
理学院(86276)
管理学(84911)
管理学院(84418)
中国(69046)
(56464)
(55851)
科学(54828)
(46454)
(46242)
财经(44946)
研究所(42114)
中心(41340)
(40806)
业大(39701)
(39223)
经济学(37944)
农业(36840)
北京(35440)
经济学院(34842)
(34387)
师范(34055)
财经大学(33496)
(32219)
基金
项目(175018)
科学(138204)
基金(129792)
研究(124357)
(113685)
国家(112819)
科学基金(95884)
社会(81452)
社会科(77508)
社会科学(77487)
基金项目(68931)
(66690)
自然(61853)
自然科(60470)
自然科学(60449)
自然科学基金(59387)
教育(57117)
(56899)
资助(53532)
编号(48986)
(40265)
成果(39585)
重点(39460)
(37365)
(35676)
国家社会(34649)
教育部(34433)
科研(34179)
创新(33545)
课题(33458)
期刊
(123935)
经济(123935)
研究(79862)
中国(45782)
学报(43002)
(41969)
(40760)
科学(38690)
管理(34269)
大学(31960)
学学(30286)
农业(27395)
(26111)
金融(26111)
财经(22440)
教育(22042)
经济研究(21806)
技术(20411)
业经(20316)
(19245)
问题(17887)
(16727)
(14613)
统计(14475)
商业(14360)
技术经济(13758)
理论(13511)
国际(13173)
(12764)
(12246)
共检索到389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聂永芳   聂倾国  
本文以我国2013-2022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消费韧性水平进行测度,进而了解我国消费韧性的发展概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消费韧性在2013-2022年期间是逐步上升的。同时,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消费韧性水平区域特征呈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对外贸易、就业水平对于我国消费韧性提升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就业优化三大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聂鸿鹏  于涛  
使用2009-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长短期效应差别以及市场化水平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韧性之间具有显著“U”型影响关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经济韧性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当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并不显著。对此,应推动区域集中布局,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错位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善跨区域负向空间溢出格局;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降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亮  陈德慧  余国新  
[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新的方向。[方法]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结果]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粮食体系韧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主销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次之。[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数字技术,因地制宜发挥各产区优势,并加强地区间的相互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9年工业创新效率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链式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测度,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参与主体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探究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分阶段来看,成果产出阶段的工业创新效率总体优于成果转化阶段;中国省域工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内部参与主体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企业投入、科研机构投入与相关高校投入,外部环境因素涵盖区域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人力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洪  李金萍  纪成君  
为了克服传统DEA方法的缺陷,文章采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6年30个省份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现状,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大于产业升级,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怀公  黄容  
文章选取我国2005—2020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相关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使用动态空间计量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和集中度呈阶梯式下降趋势,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依赖性十分显著;(2)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直接激励效应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不仅受毗邻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还受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影响。(3)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更有利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助于缩小其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差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建峰  刘冰  李凯杰  
在对外贸易影响因素不断复杂化和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能否提升出口韧性,对出口贸易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识别数字经济对区域出口韧性的影响并验证影响机制及检验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比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在出口韧性高分位点处的提升能力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创新效应提高地区出口韧性,良好基础设施和市场化水平能够强化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在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上都显示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喜仓  潘志昂  
笔者利用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及空间计量模型,结合改进的roMer-Jones型知识生产函数,对我国省际知识的溢出效应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r&D人员、知识存量以及国外技术引进对新知识的生产具有正向贡献率,各因素贡献程度不一,其中知识存量的平均贡献率最大(0.460)。我国省际新知识的生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地区的新知识生产平均每增长1%,本地区新知识生产将平均增加0.469%。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雄   高志刚   韩延玲  
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够显著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科技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贸易经济韧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位和贸易经济韧性水平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及贸易经济韧性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其作用效果越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璐   丛林   赵君彦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加大产业数字化发展支撑,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霞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和优化物流业,能够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进而推动我国服务业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以我国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突变级数法评价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物流业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呈现"东强西弱"的现象,且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我国科技创新对物流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起辅助作用;对外开放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隐形支柱,其对物流业发展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基础建设对物流业发展起阻碍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亚君  韩爱华  
本文采用31个省市区2010年及2015年的体育服务业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体育服务业空间布局特点。文章实证研究了体育服务业存在的空间关联机制,分析认为体育服务业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体育固定资本投资、体育从业人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以及人均体育消费对体育服务业发展存在正向作用机制,培育体育服务业的增长潜力,有利于体育服务业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亚君  韩爱华  
本文采用31个省市区2010年及2015年的体育服务业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体育服务业空间布局特点。文章实证研究了体育服务业存在的空间关联机制,分析认为体育服务业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体育固定资本投资、体育从业人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以及人均体育消费对体育服务业发展存在正向作用机制,培育体育服务业的增长潜力,有利于体育服务业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宁  周茜  冷品逸  郭梦冉  阮颖诗  翟天一  
当前在“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方面,仍缺乏系统探究政府与公众联合减碳效应以及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因此,从政府与公众联合碳减排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观察政府、公众以及政府与公众协同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基于联合减排空间视角检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众参与对碳排放的联合管控与治理效应,以促进我国构建减排区域协调机制和地区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减排联合治理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减碳的政府治理手段存在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公众单独治理行为作用有限,政府与公众协同治理可降低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但主要在东部地区作用效应显著;中央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与公众的联合减排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疏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中央政府监管力度和完善多元低碳治理政策等促进碳减排的治理措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金凤龄  
以财政支出为视角,通过构建财政教育支出与农村减贫的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对农村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既具有较强的直接减贫效果,也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农业支出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救济支出的直接减贫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应采取降低辐射能力强的省份的财政教育支出空间外溢损失、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救济支出的减贫效果等政策措施,有效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减贫的实际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