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4)
2023(3226)
2022(2796)
2021(2624)
2020(2436)
2019(5470)
2018(5698)
2017(12945)
2016(6648)
2015(7647)
2014(7947)
2013(8189)
2012(8023)
2011(7213)
2010(7461)
2009(7335)
2008(6956)
2007(6411)
2006(5916)
2005(5483)
作者
(19250)
(16195)
(15686)
(15517)
(9838)
(7446)
(7405)
(6142)
(5981)
(5693)
(5432)
(5114)
(5077)
(4978)
(4946)
(4838)
(4708)
(4620)
(4604)
(4564)
(4156)
(3877)
(3811)
(3733)
(3696)
(3633)
(3531)
(3523)
(3173)
(3042)
学科
(34496)
经济(34465)
(19453)
管理(17514)
方法(17078)
数学(16192)
数学方法(16140)
中国(12586)
(11633)
(11086)
企业(11086)
农业(8331)
(7909)
贸易(7903)
(7863)
(7711)
(7452)
(6975)
银行(6968)
(6766)
(6764)
税收(6511)
(6472)
地方(5753)
(5664)
金融(5664)
收入(5347)
业经(5341)
结构(4785)
(4465)
机构
学院(105527)
大学(105418)
(52903)
经济(52056)
管理(40389)
理学(34380)
研究(34110)
理学院(34098)
管理学(33749)
管理学院(33565)
中国(28241)
(26375)
(21736)
财经(20863)
(18784)
经济学(17614)
科学(17168)
(16983)
经济学院(16183)
财经大学(15355)
中心(14979)
研究所(14893)
(14443)
北京(14306)
(13750)
(12367)
师范(12269)
业大(12135)
商学(11947)
(11880)
基金
项目(59902)
科学(47193)
研究(45792)
基金(44288)
(37127)
国家(36800)
科学基金(31138)
社会(30969)
社会科(29424)
社会科学(29421)
基金项目(22954)
(21879)
教育(20954)
资助(19200)
编号(19187)
(18263)
自然(17907)
自然科(17449)
自然科学(17444)
自然科学基金(17121)
成果(15807)
(14677)
(13461)
国家社会(13039)
重点(13001)
教育部(12957)
人文(12710)
课题(12654)
社科(12303)
(11896)
期刊
(60611)
经济(60611)
研究(36533)
(17958)
中国(16511)
管理(15194)
(12664)
金融(12664)
(12290)
科学(11848)
经济研究(11730)
学报(11649)
业经(10736)
财经(10572)
大学(9473)
(9112)
学学(8952)
问题(8845)
技术(8335)
农业(8178)
商业(7958)
(7566)
教育(7413)
理论(6530)
统计(6209)
技术经济(5942)
国际(5864)
实践(5730)
(5730)
经济问题(5425)
共检索到161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先溥  
2008年,在经济增速减缓、各种不利因素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平稳活跃的运行态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随着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逐渐波及到消费领域,2009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2008年,在经济增速减缓、各种不利因素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平稳活跃的运行态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随着经济减速的负面影响逐渐影响到消费领域,2009年继续保持消费品市场活跃的压力将加大,但由于中国消费需求空间与潜能巨大,其独特因素决定了推动消费增长的动力并未明显减弱,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我国居民的三次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目前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经济回升的拉动力量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很大关系。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也扩大了市场化投资的空间,进而支撑了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经济回升的拉动力量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很大关系。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也扩大了市场化投资的空间,进而支撑了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2004年12月31日纺织品服装协议将到期,与之同时结束的还有持续了30年之久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配额体制,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纺织服装市场巨大的变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明祥  周建华  
影响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除了收入、价格、消费观念外,农村消费环境较差且长期得不到改善也是一大“瓶颈”。它对农户消费需求增长形成的束缚链条,不仅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质量,而且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繁荣、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构架新型城乡一体化购销网络体系、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村消费品等,已成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志铭  
当前,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声音。事实上,我国在1998年上半年以来就已经逐步地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迄今为止,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投资需求的扩大起到了较大效果,但消费需求增长却依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当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低迷,农村市场启而不动,这与农村消费环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环境落后、制度环境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社会文化环境保守。应通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市场环境、引导农民树立现代消费观念等措施解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金美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且商品供给结构不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商品供给结构使之适应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凤娟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取决于社会最终产品的健康顺利消费。消费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国内的消费需求,二是国外的消费需求。在国内的消费需求中,农村的消费需求是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重要作用,但当前这一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本文对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扩大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袁群  
1978年——1997年二十年间,我国国民收入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5%,以1992年的14.2%为最高点,1997年GDP的增长率已回落到1986年的8.8%(见下表)。政府为抑制经济发展的下滑趋势,同时为了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1998年3月,朱熔基总理代表新一届中国政府宣布的三大政策目标之首是国民经济增长8%。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如调低银行存货款利率,鼓励银行放货,放松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等尽管如此,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只达到7%,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实现8%的全年度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依然很大。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市场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吕月英  
一、我国消费需求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与居民的高储蓄、国家的高投资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的投资力度减弱,投资效益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原来的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今年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物价节节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加之促进消费的一些政策效应弱化,尽管居民消费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影响消费平稳增长的一些不利因素需引起足够关注,并应积极地采取应对的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尽管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未来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不稳定、不确定的外在约束,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特有的国情和内生动力,人口城镇化释放的巨大内需潜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拓展的经济潜力等,都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