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4)
- 2023(10693)
- 2022(9149)
- 2021(8445)
- 2020(7177)
- 2019(15839)
- 2018(15816)
- 2017(31054)
- 2016(16729)
- 2015(18447)
- 2014(18155)
- 2013(18054)
- 2012(16557)
- 2011(15201)
- 2010(15289)
- 2009(14655)
- 2008(14512)
- 2007(13007)
- 2006(11800)
- 2005(10747)
- 学科
- 济(64464)
- 经济(64344)
- 管理(57739)
- 业(53421)
- 企(43494)
- 企业(43494)
- 方法(28817)
- 数学(25393)
- 数学方法(25242)
- 财(22678)
- 制(21325)
- 农(19905)
- 中国(18886)
- 业经(15434)
- 环境(15120)
- 体(14734)
- 贸(14348)
- 贸易(14341)
- 易(14016)
- 银(13396)
- 务(13373)
- 银行(13358)
- 财务(13347)
- 财务管理(13316)
- 学(12899)
- 行(12762)
- 农业(12758)
- 企业财务(12700)
- 体制(12635)
- 融(11587)
- 机构
- 大学(249382)
- 学院(248306)
- 济(105563)
- 经济(103596)
- 管理(96806)
- 理学(83982)
- 理学院(83128)
- 管理学(81997)
- 管理学院(81576)
- 研究(81565)
- 中国(63487)
- 财(53311)
- 京(51520)
- 科学(48750)
- 农(44027)
- 财经(42085)
- 所(41144)
- 业大(38340)
- 经(38153)
- 研究所(37067)
- 中心(36861)
- 江(36027)
- 农业(34707)
- 经济学(32743)
- 北京(32454)
- 财经大学(31369)
- 经济学院(29694)
- 范(29244)
- 院(29221)
- 师范(28848)
- 基金
- 项目(164131)
- 科学(129800)
- 基金(122314)
- 研究(115927)
- 家(108081)
- 国家(107211)
- 科学基金(91368)
- 社会(77368)
- 社会科(73424)
- 社会科学(73408)
- 基金项目(65544)
- 省(62547)
- 自然(59437)
- 自然科(57980)
- 自然科学(57961)
- 自然科学基金(56970)
- 划(53478)
- 教育(52322)
- 资助(48658)
- 编号(45058)
- 部(37204)
- 重点(36840)
- 成果(35749)
- 制(35125)
- 创(34403)
- 发(34166)
- 国家社会(32762)
- 创新(32313)
- 教育部(31911)
- 科研(31723)
- 期刊
- 济(117480)
- 经济(117480)
- 研究(71932)
- 中国(45299)
- 财(41116)
- 学报(40966)
- 农(38938)
- 科学(36872)
- 管理(35612)
- 大学(30993)
- 学学(29767)
- 农业(25631)
- 融(25138)
- 金融(25138)
- 财经(21266)
- 业经(20262)
- 经济研究(19269)
- 教育(18377)
- 经(18144)
- 技术(17008)
- 问题(15972)
- 业(13074)
- 商业(12991)
- 贸(12981)
- 理论(12009)
- 版(12001)
- 科技(11276)
- 技术经济(11258)
- 现代(10996)
- 国际(10808)
共检索到362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江林 徐磊 陈立彬
消费者的生态购买行为是构建生态消费模式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消费者生态购买意愿相对不足,已有文献也缺乏基于中国情境的生态购买行为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首次在中国情境下对消费者生态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者生态购买行为主要受到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者的生态购买意愿取决于生态态度以及生态知识、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情感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消费者的生态知识及生态情感能够直接驱动生态购买意愿与行为。因此,为提升我国生态消费水平、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应加强生态教育,提高消费者生态知识水平;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构建生态消费价值观;促进生态体验,培育消费者的生态情感;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靕 项朝阳
为把握预制菜C端消费者真实感受和需求,探索预制菜有效对接市场的实践路径,基于810份调研数据,系统总结了预制菜C端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进一步以消费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C端消费者预制菜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1)预制菜C端市场发展潜力大,主要受众为女性、在职消费者,以中青年、高知人群及忙碌群体为主;2)预制菜C端消费者购买动机、品类偏好、购买渠道、消费场景以及产品信息偏好呈现明显差异;3)感知品质价值、感知情感价值以及感知便捷价值对预制菜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社会价值负向影响C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研究,为预制菜企业提出拓宽产品线、实施差异化产品推广策略等营销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阳 王海忠 陈增祥
公司品牌形象是影响消费者信任的重要前因变量,但现有研究并未揭示出公司形象的不同维度对消费者信任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公司形象通过信任进而影响购买意向的机制和过程。文章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划分为可信性和善意,探讨了公司形象的能力和社会责任两个重要维度通过信任对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公司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都能通过可信性和善意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向;除间接影响外,公司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但企业社会责任对购买意向没有直接影响;公司能力偏重于影响信任的可信性,企业社会责任偏重于影响信任的善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升福 王博涵
本文将自我提升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探究酷感知如何对年轻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作用,同时引入面子意识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对339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自我提升期望在酷感知和年轻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面子意识在自我提升期望和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自我提升期望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酷感知的理论框架,开展了酷感知的本土化研究,为营销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使企业在为以酷为卖点的产品制定营销方案时能够有理可循。
关键词:
酷感知 自我提升 购买意愿 面子意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欢 李东贤
本文考察了产品分类数量增加对消费数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以及不同情绪类型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通过实验作者发现在备选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有效分类数量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的感知多样性,进而提高他们对本次消费的预期效用,最终促进消费者消费数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当消费者处于负面情绪时分类数量增加给消费数量带来的正向影响会消失。这一研究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的产品分类和情绪文献,并有助于营销实践者解决"选择的悖论"这一实际问题,更有效地进行库存管理和提高营业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春 赵琦 郑红
直播购物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但目前缺乏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行为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范式,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旅游产品直播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除信息质量和主播信息源特性外,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直播购物平台的类型、可信度及营销力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部刺激;(2)消费者对外部刺激的内在感知包括观看旅游产品直播时的沉浸状态、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影响其对旅游产品直播购物的态度、观看意愿和购买行为;(3)消费者是否会从直播间的“观望者”转变成“购买者”受到旅游消费者自身特质及其感知风险的影响。通过厘清各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深化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解,并为旅游产品直播购物行业长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琛 王婧倩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体验。而员工的情绪劳动策略是影响消费者服务体验的重要因素,它们不仅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和消费者导向的感知,而且还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对其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其中,员工深层扮演比表层扮演更有利于消费者表现出企业所期望的认知和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对消费者的影响通过两种路径实现:情感反应路径和信息推断路径。同时,消费者对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判断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其忠诚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栩 孟明明 李宏扬
随着AI+IoT在实际应用中落地融合,企业智能家居联动技术已趋于成熟,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联动场景的强烈需求正导致“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消费模式快速形成。本文聚焦于消费者线上购买行为的感知与决策过程,在智能家居联动场景下,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构建“线下体验—感知风险—感知质量—线上购买行为”的链式影响机制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了上述链式中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智能家居联动场景下,线下体验对线上购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和感知质量在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行为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消费者价格敏感程度的分组下,从线下体验到线上购买行为的作用过程会出现感知阶段跨越这一独特现象,即随着价格敏感程度降低,线下体验到线上购买过程的阶段跨越逐渐增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佳刚
设计评估市场机制、社会文化、政策体系和社会网络的18个测量项目,利用分层抽样和拦截访问对190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层次回归方法分析市场机制、社会文化、政策体系和社会网络对消费者住房购买行为的影响。社会文化和社会网络对这种行为的影响要高于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影响,市场机制对这种行为只能产生较弱的作用,而政策体系对这种行为的作用并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住房购买行为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市场机制对东部这种行为的作用要高于对西部这种行为的作用,社会网络对西部这种行为的作用要高于对东部这种行为的作用。
关键词:
市场 制度 网络 住房 购买行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通过向目标消费者传播预售商品的稀缺诉求来提升价值和促进销售,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重要的营销策略,并且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已有研究整合性的严重不足限制了理论或模型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并列多重中介的整合模型。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1)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抗拒感会分别从认知与情绪(或行为目的与行为自由)共同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预期后悔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预期后悔会进一步部分中介它们对购买意愿的影响;(2)消费者的认知需求会对心理所有权与心理抗拒感的共同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即高认知需求对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兴邦
“网红”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型职业,由于自带的粉丝群体而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鲜有研究关注到网红效应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本文利用调查数据检验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网络红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积极的影响,网红效应能够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网红效应通过激化消费者面临的社群压力和契合消费者真实消费需求而引发购买意愿,社群压力和消费需求分别呈完全和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表明:网红效应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促进作用在青年人群和女性中更为显著,受教育水平无法对该促进作用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商品供给者利用网红效应沟通消费者的新型广告宣传方式的现状、革新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已成为消费者主流的购物场景。本文分析了电商行业的特点,并结合商家的真实情景,以心理距离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电商客服形象感知对购买行为的研究模型,并且引入了品牌知名度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商客服形象感知由人员专业性、外形吸引力、身份真实性和沟通流畅性四个维度构成;电商客服形象感知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心理距离作为中介变量,在电商客服形象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品牌知名度在电商客服形象感知与购买意愿关系中起正向调节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龙龙
本文试图探讨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本文将进一步研究这一影响的制约因素和作用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激发消费者响应的前提是其触发了消费者的经济理性或迎合了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因此,理论上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确实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消费者人格特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消费者购买决策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响应是有条件的,受到消费者类型的影响;(3)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来自利益驱使和价值认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微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营销的方式和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和多元化,相对其他营销方式,短视频带货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如营销成本低、覆盖范围广、能够精准送达目标人群。在观看短视频的消费者中,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环节为关注、兴趣和分享三个阶段,短视频中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无障碍购买通道和弹幕评论等能够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其中优秀的内容是短视频带货转化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方便的产品购买链接可以让消费者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产生直接的购买行为,弹幕评论则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对比,分析短视频带货的兴起原因,研究短视频带货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指出短视频带货的发展前景,并对短视频带货的营销模式提出方法建议,为短视频带货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凯 常皓媛
在多种类多品牌混播直播模式下,许多电商直播采用快节奏和低价格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者购买,导致品牌内涵被弱化,甚至品牌形象受损。鉴于此,为树立和维护品牌形象,品牌商家更倾向于通过品牌专场直播进行营销。基于说服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理论,从说服主体、说服信息、说服情境三个方面,探索品牌专场直播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以及品牌声誉的调节作用,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收集的42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检验品牌专场直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品牌专场直播中,主播与品牌匹配度、商品信息质量、直播间氛围能够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进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感知价值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品牌声誉在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品牌声誉越高,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越小。为更好地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在品牌专场直播中,品牌商家应选择合适的主播,提高主播与品牌匹配度,有效展示品牌内涵;与直播平台加强合作,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商品信息,提高品牌公信力;营造良好直播间氛围,创新直播形式,打造差异化直播间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