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3)
- 2023(10895)
- 2022(9320)
- 2021(8622)
- 2020(7255)
- 2019(16459)
- 2018(16817)
- 2017(31568)
- 2016(17865)
- 2015(20520)
- 2014(21175)
- 2013(20667)
- 2012(19073)
- 2011(17262)
- 2010(17908)
- 2009(17114)
- 2008(17273)
- 2007(16147)
- 2006(14700)
- 2005(13644)
- 学科
- 济(65160)
- 经济(65053)
- 管理(63042)
- 业(51238)
- 企(44076)
- 企业(44076)
- 方法(24690)
- 中国(23595)
- 财(23182)
- 制(21272)
- 数学(19225)
- 数学方法(19038)
- 农(18024)
- 业经(16195)
- 银(14724)
- 银行(14703)
- 务(14659)
- 财务(14605)
- 财务管理(14553)
- 体(14342)
- 理论(14222)
- 行(13922)
- 企业财务(13711)
- 学(13308)
- 地方(13215)
- 融(11744)
- 金融(11737)
- 划(11729)
- 农业(11226)
- 环境(11175)
- 机构
- 学院(258819)
- 大学(256183)
- 济(98105)
- 管理(96154)
- 经济(95266)
- 研究(84166)
- 理学(78572)
- 理学院(77596)
- 管理学(76364)
- 管理学院(75829)
- 中国(68872)
- 京(56465)
- 财(55628)
- 科学(50142)
- 江(43449)
- 所(42622)
- 财经(41401)
- 中心(39127)
- 研究所(37367)
- 经(37011)
- 农(36831)
- 北京(36207)
- 范(35784)
- 师范(35395)
- 州(35039)
- 业大(32797)
- 院(30880)
- 财经大学(30150)
- 经济学(29488)
- 农业(28626)
- 基金
- 项目(153520)
- 科学(119336)
- 研究(117102)
- 基金(107846)
- 家(92217)
- 国家(91387)
- 科学基金(77949)
- 社会(72443)
- 社会科(68420)
- 社会科学(68407)
- 省(61274)
- 基金项目(57292)
- 教育(54810)
- 划(50771)
- 编号(49830)
- 自然(48360)
- 自然科(47086)
- 自然科学(47075)
- 自然科学基金(46192)
- 资助(44478)
- 成果(42278)
- 课题(36126)
- 重点(34215)
- 部(33641)
- 发(33137)
- 制(32766)
- 创(31092)
- 性(30166)
- 项目编号(29958)
- 年(29349)
共检索到417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陶晓燕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对推进ICZM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厦门作为第一试点项目的城市,为保证ICZM的顺利实施,应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建立ICZM管理体制,并综合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上海市ICZM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光兴 叶庆吉
大连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港口、工业、旅游城市。近十年来,大连的旅游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组织机构不断建立健全;景区景点建设正向纵深发展;国际客源市场调研与促销有所加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服务水平日益提高。1979年到1988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超过20万人次,创汇达2.1亿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0%和70%,居东北各大城市之首。国内游客每年接待量约300万人次,年收入在3亿元左右。大连已经进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行列,但和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迎头赶上,把大连建设成为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新民 况既明
旅游管理体制如何适应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长期以来业内外人士一直在探讨和摸索的既具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问题。本文从旅游行业管理内容和形式的历史演变,回顾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沿革,分析了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旅游局的作用和局限,提出了随着目前旅游行业管理内容的变化,应建立旅游“大管理”的观点和思路。结合我国一些地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阐述了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
旅游管理体制 改革 探讨 实践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静 章勇刚 庄东泉
以携程旅游网和同程旅游网网友点评为基础,通过文本分析和对应分析对大连、威海、青岛、厦门四个海滨旅游城市的感知形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者对海滨旅游城市整体形象的感知主要集中于风景/自然吸引物、海滩、城市卫生/干净、特色美食/小吃/饮料等方面;尽管都属于海滨旅游城市,旅游者对四个城市的形象感知却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海滨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旅游者 海滨旅游城市 旅游感知形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亚丹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旅游功能建设重要过渡期,城市与旅游互动体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旅游扩张城市,城市服务旅游;旅游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功能彰显旅游特色。本文指出在政府部门政策、旅游企业效益、旅游者需求及旅游产业的推动下,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现象日益凸显,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从规划机制的协调、资源环境的维护、人口管理的加强等方面入手,为城市与旅游互动发展构建保障路径,以期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旅游城市化 城市旅游化 互动 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震方 吴江 侯国林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带动 ,城市旅游资源的富集 ,人口、经济的集聚与扩散 ,旅游供需关系的结合 ,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 ,政策的导向 ,旅游业的发展和交通设施的完善等因素 ,导致了旅游城市化现象的产生。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 ,分析了旅游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发展思路不明 ,破坏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人口管理比较混乱 ,用地功能分区不明显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超 曾克峰 程胜高
通过分析矿业与旅游业在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指出矿业从损毁城市形象、破坏旅游资源、污染城市环境三个方面影响旅游城市的发展。围绕"旅游业是旅游城市发展的中心"这个原则,提出旅游城市矿业发展的三种新模式:矿山公园模式、矿产资源与矿业过程旅游化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并从发展思路、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等方面给出旅游城市矿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城市 矿业 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家刚 李天元
本文从分析优秀旅游城市的区域差异出发,着重比较了优秀旅游城市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的各项差异性指标。本着缩小区域差异、平衡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本文提出旨在建设着眼全国的、各地区各旅游城市之间彼此相互协调又统一有序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体系的原则思路,为推进制定更加有效的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标准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评选标准 区域差异 优秀旅游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金如
当前,全球掀起了文化旅游热,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而言,全面提升文化品质势在必行。在分析了旅游城市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文博场馆及园林、学校、公共生活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文化等角度提出了旅游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的具体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文化品质 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康启智
从对中、小旅游城市的饭店现状分析,找出制约因素,并从组建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建立饭店核心竞争力、形成饭店集团化这三点来谈未来中、小旅游城市饭店业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冯冈平 黄韵铃
旅游城市品牌是城市与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结构性呈现。旅游城市品牌要素包括"旅游城市管理"与"食住行游购娱"两大核心多层次内容。其中旅游城市品牌要素的细节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为内核的文化要素是旅游城市品牌的重要构成内容。城市旅游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塑造城市旅游品牌需要旅游、环境等相关部门与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与协同发展。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城市 品牌要素 要素构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蕾
利用城市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借此透视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代表的中国旅游城市体系的宏观结构;分析得到的有别于一般城市体系的、针对旅游职能的特殊类型城市体系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国旅游城市的宏观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城市旅游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体系 旅游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军 叶舜赞 董锁成 李岱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报告(2003)》,《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甘肃省旅游局2004年对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2004),以及对甘肃省主要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28项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得出主要城市的体系与功能评价,初步探讨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根据结果初步得出,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分为,国际旅游城市———敦煌,省内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兰州,省内二级旅游中心城市以及省内三级旅游中心城市和地方旅游中心城镇,并为各个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标识体系,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概念性规划。
关键词:
甘肃 城市 旅游城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于萍
本文从地理学的视角,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城市世界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首先,将评价指标分为"游客"(人)和"旅游目的地"(地)两大部分,其中,游客是旅游行为的主体,而城市则是旅游行为的客体;其次,对"旅游目的地"进一步细分,细化为核心旅游资源及围绕旅游资源的外围元素;最后,对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的交互进行评价。本文以该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及吸引力指标、旅游基础服务水平指标、旅游外围服务指数、旅游通道特征指标以及旅游主体(游客)特征指标等在内的旅游城市世界性的指标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