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5)
2023(11940)
2022(10513)
2021(9744)
2020(8286)
2019(19172)
2018(19432)
2017(38140)
2016(20523)
2015(23421)
2014(23744)
2013(23759)
2012(22084)
2011(20299)
2010(20500)
2009(19214)
2008(18464)
2007(16406)
2006(14835)
2005(13353)
作者
(61342)
(50531)
(50395)
(48163)
(32318)
(24193)
(22910)
(19938)
(19305)
(18089)
(17130)
(17083)
(16200)
(16169)
(15594)
(15408)
(15025)
(14811)
(14617)
(14362)
(12743)
(12438)
(12130)
(11530)
(11470)
(11320)
(11160)
(11117)
(10290)
(9809)
学科
(103773)
经济(103676)
管理(58600)
(54142)
(43945)
企业(43945)
方法(41764)
数学(36417)
数学方法(36112)
中国(26845)
地方(22878)
(22862)
(20373)
业经(20244)
(19911)
(16965)
(16338)
贸易(16325)
(15794)
农业(15324)
(14770)
地方经济(14462)
环境(14406)
(14163)
银行(14129)
理论(13915)
(13578)
(13377)
金融(13376)
技术(12358)
机构
大学(309947)
学院(307546)
(133254)
经济(130517)
管理(122185)
理学(105377)
研究(105014)
理学院(104229)
管理学(102681)
管理学院(102130)
中国(77856)
(66037)
科学(62854)
(59877)
(52868)
财经(48194)
研究所(47900)
中心(45638)
(44111)
(43774)
(43597)
业大(42560)
北京(42553)
经济学(40924)
(39879)
师范(39587)
(37653)
经济学院(36625)
财经大学(35711)
(35670)
基金
项目(200973)
科学(157354)
研究(149417)
基金(145247)
(125120)
国家(124094)
科学基金(106047)
社会(94350)
社会科(89378)
社会科学(89353)
(77379)
基金项目(77314)
教育(67453)
自然(67387)
自然科(65694)
自然科学(65679)
(64895)
自然科学基金(64493)
编号(61553)
资助(60419)
成果(50404)
(44739)
重点(44354)
(43707)
课题(41988)
(40956)
教育部(38497)
国家社会(38284)
创新(38136)
人文(37934)
期刊
(153183)
经济(153183)
研究(97503)
中国(53671)
管理(46469)
学报(44563)
(42510)
科学(42229)
(39661)
大学(33839)
学学(31854)
教育(31110)
农业(27814)
(26903)
金融(26903)
技术(26834)
经济研究(25254)
财经(24214)
业经(23349)
(20722)
问题(20367)
技术经济(16990)
理论(16505)
图书(15347)
(15163)
实践(14816)
(14816)
现代(14711)
商业(14561)
科技(13782)
共检索到456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凤桂  陈伟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陆域资源对经济增量的承载率越来越小,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就业增长点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引入重心概念,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模型和中国沿海各省区海洋经济发展数据和涉海就业人口数据,计算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重心与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动态演变过程,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运用区域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海洋经济就业贡献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等角度对地区差异展开分析。研究表明:①我国海洋经济重心与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均出现了"中心偏离"现象,海洋经济重心由东南偏移转向东北偏移,说明中国区域海洋经济高密度区由南往北移动,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明  
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概念出发,以海洋资源分类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环境生态损害造成的损失,以较为合理的方法评估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为199737.16亿~320335.57亿元,平均值为214150.1亿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双  
通过对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发展现状和潜力的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的发展状况存在一定差距,其未来发展潜力也各有侧重。为此建议:认清自身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准确定位,积极培育增长点;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壮大海洋经济规模;重视产业发展定位,有序地培育优势产业;提升科技水平,人才储备,以科技发展带动海洋经济的增长;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栾维新,宋薇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已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研究样本,选取陆域产业为参照系,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间的关联强度等多方面论证了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对陆域产业的拉动效应,指出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新的劳动力吸引磁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海洋产业增加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创造直接就业机会3.7万人,可相应为陆域创造4.7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研究成果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资源退化和海洋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概念出发,以海洋资源分类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环境生态损害造成损失,以较为合理的方法评估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是指海洋资源用于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具体计算时,应为海洋资源总价值扣除生态环境灾害造成损失后的价值。收益还原法是评估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的基本方法,对于不同的海洋资源潜力的评估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本文分别核算了海洋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寿建敏  王荣华  
长三角沿海地区之间海洋资源既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为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由于长三角海洋经济各自为政,其发展产生了诸多问题。长三角范围内的海洋资源主要集中在港口、海上旅游资源、渔业、滩涂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进大出和资源的粗放式利用、海洋科技的支撑水平不高、海洋经济发展尚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支撑体系等。文章根据长三角海洋资源分布和特点,通过剖析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世界性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对长三角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判断,并得出了长三角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潜力,即资源开发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产品为导向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高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双  
海洋经济竞争力是评价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文章在确立具体衡量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惠慈  关士来  张后启  
本世纪九十年代,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十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开放和发展的趋势,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能不能抓住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一、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内容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范畴。研究包括海岸带、海岛在内的所有海域。研究的对象是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规律。内容具体如下:海岸带、海岛、海洋水域有关的资源、及其利用与评价;资源的分布及其在发展海洋有关产业中的作用;沿海和海岛人口分布的规律和趋势,人口分布的类型以及海岛人口的容量;海洋水产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三明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situation in several years in the future,thispaper will make use of the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econometric model, seasonal cycle model, ananalysis of the three tim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n analysis of thefac...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宜勇  顾严  
明确就业潜力增长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促进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增长,以及吸纳劳动者能力,对于应对“十一五”期间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继续把扩大就业机会作为全社会的努力目标,重视宏观政策促进就业的效果,完善全国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增加就业岗位与提高就业质量并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就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萍  李忠富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研究经济发展潜力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内涵与特性,基于内源与外源经济发展潜力视角构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呈现增加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呈现东部较强,东北与中部潜力中等,西部较弱的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以及区域经济潜力与经济实力未必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经济潜力开发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林  郝新亚  沈春蕾  安冬  
通过海洋渔业固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其中的关键在于科学、精准、系统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本文剔除经典“可移出碳汇”模型中部分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把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纳入测算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产量面板数据,评估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解构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提升的贡献因素,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中国海洋渔业的碳汇潜力。研究发现:(1)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达302.63万t/年,区域差异显著;(2)包含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会高估海洋渔业贝类碳汇24.24%,而不考虑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会低估海洋渔业碳汇50.70%;(3)在当前注重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下,到2030年海洋渔业碳汇能力为335.51万t/年~399.92万t/年,碳汇增长潜力有限。基于此,应推动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增长模式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持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刘欣欣  王萌  
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及GOP海洋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97—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时空特征,研究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4年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增大趋势,2004—2011年呈减小趋势。Z值和M值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波动幅度均较大。贡献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各地区的空间差异明显,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匹配关系合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爱兰  
本文在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