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9)
2023(7566)
2022(6994)
2021(6609)
2020(5971)
2019(13825)
2018(14047)
2017(28465)
2016(15874)
2015(18311)
2014(18866)
2013(18818)
2012(18025)
2011(16504)
2010(16955)
2009(16369)
2008(16707)
2007(15421)
2006(13803)
2005(12874)
作者
(49335)
(41186)
(40939)
(39463)
(26126)
(19719)
(18899)
(16086)
(15254)
(14846)
(13887)
(13720)
(13047)
(13045)
(12984)
(12792)
(12772)
(12197)
(11894)
(11888)
(10426)
(10403)
(10116)
(9363)
(9320)
(9272)
(9211)
(9193)
(8527)
(8365)
学科
(66459)
经济(66391)
管理(46575)
(42055)
(32127)
企业(32127)
方法(30888)
数学(27348)
数学方法(27049)
(20898)
中国(19068)
(18434)
环境(17440)
(16003)
(15260)
(14240)
贸易(14235)
(13851)
地方(13268)
农业(13109)
业经(12851)
(12408)
银行(12380)
(11804)
(11566)
(11402)
(10894)
财务(10867)
财务管理(10831)
(10724)
机构
大学(241474)
学院(241409)
(99217)
经济(96885)
管理(88878)
研究(83879)
理学(74837)
理学院(73946)
管理学(72662)
管理学院(72235)
中国(66006)
科学(52638)
(52340)
(48722)
(45266)
(44015)
研究所(40590)
中心(39072)
(38140)
财经(37927)
业大(36273)
农业(34615)
北京(34130)
(33938)
(32281)
师范(31997)
(30634)
经济学(30278)
(29499)
财经大学(27623)
基金
项目(147970)
科学(113671)
研究(108451)
基金(104455)
(91069)
国家(90306)
科学基金(74680)
社会(66330)
社会科(62645)
社会科学(62621)
(58574)
基金项目(55520)
(49780)
教育(49272)
自然(47745)
自然科(46328)
自然科学(46311)
自然科学基金(45428)
编号(45394)
资助(43930)
成果(38335)
重点(33938)
(33191)
(33027)
课题(31581)
(29522)
科研(28815)
创新(27713)
(27613)
教育部(27549)
期刊
(115911)
经济(115911)
研究(72424)
中国(45450)
(39890)
学报(38640)
(37825)
科学(34317)
管理(29999)
大学(28096)
农业(26649)
学学(26376)
(24975)
金融(24975)
教育(23663)
业经(19795)
技术(19242)
财经(19025)
经济研究(17419)
问题(16791)
(16280)
(13983)
(13733)
理论(12981)
技术经济(12202)
图书(12138)
资源(12049)
统计(11963)
实践(11679)
(11679)
共检索到369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鑫  刘中梅  裴兆斌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海洋蓝色经济区发展加速。与此同时,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频发的一系列船舶撞击漏油、捕捞养殖污染等突发事件,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生态本底的支撑和保障,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立足中国海洋环境司法现状,根据对相关司法案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方面存在法律配套机制不健全、司法鉴定工作开展不足、救济方式单一且预期效果差、生态损害赔偿主体范围小和执法部门权责不清等问题。对此,通过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扩大生态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健全生态环境赔偿制度及加强执法部门信息公开和监管力度等对策,以期为解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琦  
如何有效监管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确保该笔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各个省份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监管和使用标准都不一致,有的省份规定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纳入国库,由政府来使用和监管;有的省份规定建立一个环保专户来对该笔资金进行管理,由环保行政机关等进行监督。但是以上监管方式和使用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只有根据我国国情,由基金会来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程序由利益相关主体申请使用,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引进特殊的第三方机构监督和公众参与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为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些地方政府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收取了巨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但是,学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法律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有学者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识为民事赔偿金或者行政处罚金。事实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既不是民事赔偿金,也不是行政处罚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性质定位是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惩罚性赔偿金。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要以经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参照,设置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行政惩罚性赔偿制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尤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重要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环境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破坏导致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只规定了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救济,缺失对生态环境的救济。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同于传统的民事责任,不能纳入《侵权责任法》,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如赔偿主体范围小、赔偿程序不明晰、赔偿评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只有扩大赔偿主体、明确磋商与诉讼的衔接、完善赔偿评估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法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洪平  
文章在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损害制度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损害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研究发现:由于生态损害具有损害主体的多元性、损害过程的累积性和损害后果的广泛性等特征,因此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赔偿主体的多元化、诉讼时效的长期化和赔偿途径的社会化三个原则。美法日在生态损害赔偿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借鉴,这包括立法先行、环保理念的改变、司法模式的转型以及社会化赔偿途径的完善等。因此,我国的生态损害赔偿应该从改变理念,完善立法、社会赔偿机制和生态损害磋商机制以及加强对生态损害赔偿资金的管理四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引,应深刻领会思想内涵,建立公众参与、充分赔偿、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并满足制度构建的具体要求,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海洋领域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表明,对损害赔偿金的综合计算需要考虑侵权行为的多种特征,如被侵害财产的特征、侵害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及侵权人逃避惩罚的概率,等等。对侵权者处以一般的补偿性赔偿金是普遍的做法,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还需要处以惩罚性赔偿金,才足以激励侵害人采取有效率的预防措施或者进入有效的谈判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朱昊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由国家政策由上而下强力推动产生,而非司法实践倒逼的结果。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创设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实施八年,但其适用范围仍然没有被学界和实务界厘清。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有名无实”,规范手段和立法目的之间有矛盾。作为主要制度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生态系统功能损失或自然生物因素的不利改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民事赔偿诉讼只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地运用该制度的有限功能,充分发挥该制度保护权利人财产权益、维护司法秩序的设计功能。该类诉讼制度的赔偿范围仅限于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身损害或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相关的财产利益损害。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晓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同时蕴含公权行使特征与私法自治内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的私法主流解释路径无法自圆其说。"物权化"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作为磋商的理论基础,是导致磋商性质认定困境之根由。为此,应从公法角度释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磋商视为国家借用私法磋商制度行使环境监管职权的协商行政。所以,应从磋商行政法律行为路径的磋商主体、磋商过程、磋商协议三个维度全方位审视磋商的法律性质:磋商主体为行政主体;借助行政过程论研究范式,磋商过程从宏观层面认定为协商行政,从微观层面划分启动阶段、磋商阶段、终结阶段,探析各阶段行为的性质;磋商协议契合行政协议法律属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巧儿  
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政府组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时贯穿着行政权力的运行,其作为原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又蕴含着民事权利人的私法属性。以双阶理论为视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实际上体现了"行政机关+民事权利人"的双阶构造,行政机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中系行使公权力的行政机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系民事权利人,此二者皆为行政机关达成其救济与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之公行政任务的行政形式选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双阶构造说能够解释行政机关作为赔偿权利人时公法与私法、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现象,破除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悖论,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珊珊  
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确定是环境损害赔偿的关键性环节。传统环境损害赔偿范围限定于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从而难以对于潜在的环境损害及生态环境自身的损害实行有效补救,也难以实现保护公民环境权益及公共环境利益的目标。公共信托理论、环境权理论与损害赔偿社会化理论为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在传统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基础上,将生态环境等自身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并通过相关制度构建来保障环境损害赔偿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