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3)
2023(9835)
2022(8530)
2021(7484)
2020(6545)
2019(15130)
2018(15100)
2017(30213)
2016(16392)
2015(18721)
2014(19083)
2013(19371)
2012(18662)
2011(17337)
2010(17596)
2009(16740)
2008(16488)
2007(15122)
2006(13583)
2005(12529)
作者
(50616)
(42609)
(42259)
(40675)
(26978)
(20313)
(19481)
(16551)
(15754)
(15090)
(14602)
(14057)
(13547)
(13538)
(13260)
(13205)
(12741)
(12568)
(12289)
(12264)
(10725)
(10629)
(10313)
(9750)
(9602)
(9575)
(9238)
(9228)
(8674)
(8407)
学科
(95310)
经济(95237)
管理(46277)
(41679)
方法(36686)
数学(33258)
数学方法(33049)
(31145)
企业(31145)
中国(22866)
地方(22132)
(21579)
(18915)
(18526)
环境(16459)
业经(16263)
(15843)
(15072)
贸易(15064)
(14547)
地方经济(14492)
农业(14327)
(13327)
银行(13299)
(12854)
金融(12851)
(12787)
(12238)
(10959)
(10663)
机构
大学(257712)
学院(256496)
(121737)
经济(119446)
管理(94763)
研究(92105)
理学(80647)
理学院(79716)
管理学(78592)
管理学院(78115)
中国(70066)
(54585)
科学(54022)
(53984)
(47943)
财经(43501)
研究所(43242)
(42782)
中心(41206)
经济学(39624)
(39115)
(38536)
业大(36192)
经济学院(35691)
北京(34613)
农业(33838)
(32390)
师范(32102)
(32028)
财经大学(31865)
基金
项目(159210)
科学(124306)
研究(116318)
基金(115649)
(100400)
国家(99645)
科学基金(83534)
社会(75693)
社会科(71829)
社会科学(71805)
(61418)
基金项目(61230)
教育(52011)
(51903)
自然(51585)
自然科(50221)
自然科学(50204)
自然科学基金(49294)
资助(47815)
编号(46536)
成果(38149)
(37043)
重点(36458)
(36320)
(32197)
课题(31942)
国家社会(31742)
教育部(30917)
科研(30653)
创新(30424)
期刊
(140442)
经济(140442)
研究(81316)
中国(44956)
(41067)
(38461)
学报(38332)
科学(35539)
管理(33581)
大学(28481)
学学(27150)
(25762)
金融(25762)
农业(25636)
经济研究(23796)
财经(22662)
技术(21403)
业经(20814)
(19662)
问题(19199)
教育(19122)
(15756)
技术经济(15305)
统计(14184)
商业(13160)
(13158)
国际(13078)
理论(12971)
(12126)
经济问题(12122)
共检索到389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新民  刘广东  丁黎黎  
针对海洋低碳经济问题,本文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视角,将海洋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联系起来,把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坏产出纳入到传统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中,采用M-L模型对沿海11个地区2002~2011年海洋低碳经济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尔后利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影响海洋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的因素,并分析了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之间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约束后的沿海各省海洋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显著,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技术进步是海洋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变化不显著;贸易开放程度对海洋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盖美  刘丹丹  曲本亮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长青  李子伦  马方  
经济增长效率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运用SFA技术对1981-201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属于要素驱动型增长,资本对GDP的贡献远高于劳动力;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效率的提高;考察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空间仍很大;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收敛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龙  胡晓珍  
本文运用熵权法构造了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DEA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对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整体上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呈波动型上升趋势,且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条件与特征不同,全国总体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东部与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表现出俱乐部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朱静敏  孙才志  孙康  
为展现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现状,并根据其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2000—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效率整体上升,各省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变动;(2)时间演变上,全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不断变大;(3)空间演变上,全国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面积由小变大,效率分布由收缩趋势变为分散趋势,最终呈北、中、南三级格局分布,与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布相吻合;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面积都逐渐缩小,效率分布出现极化现象;(4)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海洋环保技术水平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苑清敏  张文龙  冯冬  
笔者将资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采用SBM测度方法,对我国在2001年~2011年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其与基于传统方法的海洋经济效率对比,分析资源环境约束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ML指数,测算分析资源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生产率及其分解构成。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以后,海洋经济资源环境效率虽逐步超越传统经济效率,但仍有提升空间;沿海省区市中除上海、福建、广东外,其余省区市海洋资源环境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海洋经济生产率呈增长态势,技术进步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则有所降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俊杰  蒯文婧  李军  张金良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愈加严重,使人类深陷"环境困局"。而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地,因此选择何种发展路径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缓解环境压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LEAP模型对山东半岛地区在发展中的蓝色海洋经济路径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蓝色海洋经济情景下的低碳发展效果。结果表明,在选择蓝色海洋路径下,山东半岛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均能够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实现很好的低碳发展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颖博  张效莉  宋维玲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宝华  刘东皇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的低碳经济效率,同时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特点,随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存在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占比、研发投入都与低碳经济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使用占比对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高志霞  杨荣  
由于历史演变、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本文对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及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等,73%的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绩效协调性有待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苑清敏  冯冬  
采用泰尔指数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三大经济区11个沿海省市在2001~2010年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结构分解分析,并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各省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期内,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略有下降,技术变化率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技术效率有所降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震  孙嘉泽  杨霞  刘树鑫  胡渊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响应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2001—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响应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1—2013年综合响应强度整体处于中、高响应水平,响应强度高值地区提升减缓,低值地区提升较快,差距逐渐减小,表明我国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发展关系日趋紧密,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2)2001—2007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50%的地区属于低响应状态,2008年以来仅海南处于低响应状态,研究期内天津、广东的综合响应水平位次无明显变化,山东、江苏、河北、广西、海南位次均有所提升,而上海、浙江、辽宁、福建位次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位次提升地区更加注重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提升迅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