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7)
- 2023(5199)
- 2022(4558)
- 2021(4191)
- 2020(3666)
- 2019(8302)
- 2018(8388)
- 2017(17115)
- 2016(9428)
- 2015(10698)
- 2014(10900)
- 2013(11062)
- 2012(10636)
- 2011(10025)
- 2010(10337)
- 2009(9810)
- 2008(9926)
- 2007(8924)
- 2006(8197)
- 2005(7454)
- 学科
- 济(46405)
- 经济(46362)
- 管理(24610)
- 业(22224)
- 方法(19845)
- 数学(17863)
- 数学方法(17716)
- 企(16473)
- 企业(16473)
- 中国(13886)
- 地方(12157)
- 农(11225)
- 学(10210)
- 制(9213)
- 财(9089)
- 贸(8645)
- 贸易(8640)
- 易(8323)
- 地方经济(8095)
- 银(8069)
- 银行(8047)
- 业经(7888)
- 行(7805)
- 融(7400)
- 金融(7398)
- 环境(7316)
- 农业(7242)
- 和(6634)
- 发(5877)
- 体(5846)
- 机构
- 大学(152583)
- 学院(150073)
- 济(61758)
- 经济(60451)
- 研究(54664)
- 管理(53627)
- 理学(46353)
- 理学院(45623)
- 管理学(44668)
- 管理学院(44391)
- 中国(41299)
- 科学(34837)
- 京(32989)
- 财(30166)
- 所(29242)
- 研究所(26679)
- 农(24578)
- 财经(24136)
- 中心(23122)
- 范(22598)
- 师范(22426)
- 江(22385)
- 经(21759)
- 北京(21207)
- 业大(21036)
- 农业(19604)
- 院(19542)
- 经济学(19506)
- 师范大学(18473)
- 州(18219)
- 基金
- 项目(95059)
- 科学(75235)
- 基金(69646)
- 研究(67447)
- 家(61665)
- 国家(61206)
- 科学基金(50906)
- 社会(43424)
- 社会科(41152)
- 社会科学(41141)
- 基金项目(37287)
- 省(36067)
- 自然(32997)
- 自然科(32154)
- 自然科学(32139)
- 划(31769)
- 自然科学基金(31569)
- 教育(31026)
- 资助(28464)
- 编号(26805)
- 成果(22795)
- 重点(22256)
- 部(21724)
- 发(21522)
- 课题(19261)
- 创(18963)
- 科研(18265)
- 教育部(18071)
- 创新(17906)
- 国家社会(17819)
共检索到223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春良 杨红
根据1933-2007年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相关记录和数据,分析了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年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厄尔尼诺对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33-2007年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经历了3个高峰期,其中赤潮发生次数的3个高峰期为1991年、2001年和2003年,发生次数分别达到50、79和119次;赤潮发生面积的3个高峰期为1991年、2001年和2005年,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1×104km2、1.5×104km2和2.707×104km2,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均呈现明显的波动式增长趋势。(2)2000-2007年4个海域发生的赤潮次数:东海>渤海>南海>黄海;2000-20...
关键词:
赤潮 厄尔尼诺 时空分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茉 方星楠 余为 刘连为
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N~48°N和150°E~170°E)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生产捕捞数据并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构建各月单因子不同权重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HSI),按照模型性能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程度,并比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柔鱼生境质量与资源丰度、渔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各月最优HSI模型的单因子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SI_(SST)和SI_(SSHA)权重比例分别为9月0.9∶0.1、10月0.7∶0.3、11月0.8∶0.2,显然每月SST贡献率都是最高的,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0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茉 方星楠 余为 刘连为
本文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o)N~48~(o)N和150~(o)E~170~(o)E)海域柔鱼(Ommastrephesbartarmii)生产捕捞数据并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anomaly,SSHA),构建各月单因子不同权重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HSI),按照模型性能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程度,并比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柔鱼生境质量与资源丰度、渔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各月最优HSI模型的单因子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SI_(SST)和SI_(SSHA)权重比例分别是:9月为[0.9:0.1],10月为[0.7:0.3],11月为[0.8:0.2],显然每月SST都是贡献率最高,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1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许回 陈明锐 EBANGO NGANDO Narcisse
根据2017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12个站点的调查数据,研究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78%的站点数据建立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剩下22%的站点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根据分位数模型,计算日本鲭的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对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合双尾检验检验其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IHI与CPUE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对日本鲭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温盐的交互作用和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对其无显著影响;(2)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皆无显著性差异;(3)IHI模型对CPUE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4)IHI分布较高的海域为17°25′W-17°45′W,20°15′N-20°45′N。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我国渔船在下半年作业时,作业范围应集中在这一区域,以提高渔获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紫燕 孙中叶 曹鹏
[目的]极端气候频发,导致中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增加,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品种需要重点关注。从厄尔尼诺事件的视角,分析对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对建立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197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和自然断点法全面分析小麦生产分布时空演化特征,进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结果]研究发现,(1)厄尔尼诺事件会显著减少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生产分布产生不利影响。(2)降水量和气温是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两个主要的作用渠道,即存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降雨/气温格局改变→小麦生产分布调整”的影响路径。(3)与东南沿海麦区相比,厄尔尼诺事件只对黄淮海麦区、长江中游麦区以及西北麦区的生产分布存在不利影响。[结论]因此,应该完善和优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结合中国各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合理调整小麦种植方案,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品种培育力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苏新红 金丰军 杨奇志 陈火荣 俞秀霞 李雪丁 郭民权 刘秋凤 罗娟
赤潮往往给渔业生产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但由于赤潮的成因十分复杂,对其进行预报非常困难。本研究收集了福建海区2000年至2016年发生的219个赤潮案例有效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型建立了其与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和日照5个气象因子的非线性关系,并将这些赤潮案例数据与相应的气象指标按闽东、闽中和闽南3个海区,分别输入模型进行学习、训练与预测。结果显示:1)闽东海区53个训练样本45个预测正确,正确率达84.91%,3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2)闽中海区69个训练样本58个预测正确,正确率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模型 赤潮 预报 福建海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侯建军 黄辉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慕建东 郑向荣 赵振良 付仲 吴新民 郗艳娟 赵春龙
2010年5月下旬,秦皇岛海域暴发了多次赤潮,其影响一直持续至当年的8月份。通过2010年5–9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进行的5个月份调查,对赤潮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浮游植物与夜光藻的依存关系、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46属96种,主要隶属硅藻门(Bacillario phyta)和甲藻门(Pyrroptata),生态类型多数为广温广盐的广布种或近岸性种类,少数为暖海性物种或远洋性种类。主要优势种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斯托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角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冰 陈新军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水层温度T200)等资料,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和2009年10—1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79°W~84°W、10°W~17°S海域,最适SST为19~22℃;2007年10—12月受拉尼娜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81°W~85°W、10°W~14°S海域,最适SST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立川 朱文斌 朱凯 金鹏超 余为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属短生命周期头足类,其资源丰度和分布易受海域环境变动的影响。中尺度涡是该海域重要的动力过程,驱动了海域环境的变动,为获知巴塔哥尼亚海域的涡旋特征以及阿根廷滑柔鱼与其栖息海域中尺度动力过程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角动量涡旋检测与追踪算法(angular momentum eddy detection and tracking algorithm,AMEDA)统计了2013—2019年巴塔哥尼亚海域的中尺度涡旋,分析了该区域涡旋的时空特征,结合阿根廷滑柔鱼渔业数据,探讨了涡旋内外阿根廷滑柔鱼适宜环境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中尺度涡与阿根廷滑柔鱼资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2019年共有2262个完整生命周期的涡旋,气旋涡与反气旋涡数量相当,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克兰寒流流域及其右侧海域。气旋涡的生命周期、半径和移动速度等特征均高于反气旋涡。涡旋边缘区域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高于涡旋内部,高值多出现于气旋涡的西侧和反气旋涡的西北及东南侧海域。此外,气旋涡中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显著高于反气旋涡。海表面温度、200 m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在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内外的分布模态与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的分布格局相一致。适宜环境的出现频次在气旋涡中更高,且主要分布在涡旋边缘。研究结果为理解涡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单秀娟 王惠宾
利用2020年4-9月在该海域开展逐月调查获取的鲐(Scomber japonicus)卵、0龄幼鱼及环境数据,建立基于Tweedie类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Tweedie-GAM,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分析鲐卵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绘制的鲐卵与主要生境因子时空分布图,阐释该海域鲐产卵适宜生境;同时分析了该海域鲐0龄幼鱼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获取了该海域鲐早期生活史参数。结果显示,烟威近岸鲐产卵期为4-7月,主要产卵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主要产卵场分布在121°30′~122°15′E、37°30′~38°00′N的烟台牟平–威海刘公岛北部海域;产卵场海表水温、鳀(Engraulis japonicus)卵丰度、海水流速和海表层盐度对鲐卵丰度有显著影响,其偏差解释率分别为54.6%、17.8%、4.0%和1.7%;烟威近岸鲐更适宜在海表水温16.3~21.8℃、海表盐度32.1~32.9、低海水流速和高鳀卵丰度的海水中产卵。当前烟威近岸海域仍然是我国黄、东海鲐种群重要的产卵场之一,其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群英 龚道溢
对华北地区1951年以来的降水测站记录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发现47年来,华北夏季和秋季降水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夏季和年总降水在1964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以后降水显著减少。1985年左右,秋季降水也发生了一次显著减少的变化。夏季华北降水变化的周期主要集中于2~4年、8年左右和20年左右。秋季最突出的周期是2~4年和8年左右。厄尔尼诺对华北降水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发生厄尔尼诺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多,夏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偏少。冬季关系不显著。发生厄尔尼诺的次年春季,华北降水偏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降水,厄尔尼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刘凯 董增祥 程馨 陈新军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秀霞 李明坤 尹洁 张崇良 任一平
为了解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星康吉鳗资源密度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根据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5月、8月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星康吉鳗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星康吉鳗资源密度及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山东近海星康吉鳗资源密度为66.38 kg/h,夏季资源密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为87.31 kg/h,秋季资源密度为79.01 kg/h,冬季资源密度大幅度降低,仅为10.44 kg/h。GAM模型结果显示,水深和海水底层温度对星康吉鳗资源分布影响最大。春季,星康吉鳗资源密度与水深、底温呈正相关关系,其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中部海域(35°N沿线分布最多);夏季,其空间分布受水深影响,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深20~30 m的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秋季,水深、底温、饵料生物量与星康吉鳗资源密度呈正相关,此时星康吉鳗分布较分散。冬季,星康吉鳗资源密度与水深呈正相关,此时主要分布在受黄海暖流影响的海州湾北部海域以及123.5°E~124°E海域。研究表明,星康吉鳗资源分布与其洄游习性和海域水温等水文特征的季节性变动有关,其分布特征在春季、冬季分别受青岛冷水团与黄海暖流影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山东近海星康吉鳗群体的生活习性,为其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王巍 韩婷婷 刘顶海 方建光 蒋增杰 刘新杰 张新军 连岩
根据2006年4月和2011年4月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春季水温、盐度及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活性硅酸盐(Si23--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目前大面积赤潮暴发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2011年的氮、磷、硅浓度都高于2006年同期调查结果,分别是2006年的5.6倍,1.3倍和3.2倍。氮磷比高达(66.33±47.16),硅磷比为(35.12±21.44),硅氮比为(0.82±0.77),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块状分布明显,氮、磷、硅的空间分布情况相似,都是在湾口的东南部(褚岛外海)有高值区,向湾内递减;在湾底的西北部赤潮的始发区,有...
关键词:
营养盐 赤潮 海水养殖 桑沟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