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254)
2022(2988)
2021(2963)
2020(2605)
2019(6055)
2018(6353)
2017(13018)
2016(6930)
2015(8378)
2014(8573)
2013(8535)
2012(8564)
2011(7868)
2010(8248)
2009(8138)
2008(8428)
2007(7882)
2006(7300)
2005(6806)
2004(5922)
作者
(21554)
(18050)
(17658)
(17022)
(11327)
(8582)
(8338)
(6949)
(6550)
(6517)
(5823)
(5822)
(5718)
(5715)
(5440)
(5388)
(5379)
(5304)
(5255)
(5183)
(4708)
(4454)
(4337)
(4120)
(4028)
(3998)
(3956)
(3871)
(3683)
(3550)
学科
(30770)
经济(30736)
(18782)
贸易(18771)
管理(18445)
(18260)
(16573)
方法(14769)
数学(12557)
(12433)
企业(12433)
数学方法(12401)
中国(11043)
(8476)
(8391)
(7333)
(7222)
(6948)
银行(6940)
(6705)
关系(6140)
(6054)
出口(6052)
出口贸易(6052)
(5599)
金融(5598)
业经(5453)
(5452)
(5226)
(4939)
机构
大学(114603)
学院(113150)
(51589)
经济(50516)
管理(38685)
研究(38389)
理学(32157)
理学院(31808)
管理学(31263)
中国(31189)
管理学院(31067)
(25810)
(24835)
科学(21008)
财经(20112)
(20066)
(18020)
研究所(17508)
(17046)
中心(16742)
经济学(16520)
北京(16448)
(15770)
经济学院(15139)
(14802)
财经大学(14667)
(14473)
师范(14347)
(13985)
业大(13679)
基金
项目(60250)
研究(46363)
科学(45429)
基金(42513)
(36010)
国家(35719)
科学基金(28719)
社会(28600)
社会科(27088)
社会科学(27081)
(21932)
基金项目(21624)
教育(21386)
编号(20096)
资助(18985)
(18707)
成果(17972)
自然(16591)
自然科(16154)
自然科学(16148)
自然科学基金(15827)
(14460)
课题(13639)
重点(13315)
(13112)
(12563)
教育部(12473)
项目编号(12137)
社科(12058)
人文(11913)
期刊
(60956)
经济(60956)
研究(39301)
中国(20499)
(17981)
学报(15938)
管理(15294)
(14874)
(14483)
科学(13684)
(13426)
金融(13426)
国际(12645)
大学(12513)
教育(11902)
学学(11639)
经济研究(11154)
问题(10250)
农业(10223)
财经(10195)
业经(10155)
技术(9077)
(8830)
商业(7255)
(7006)
贸易(7006)
理论(6816)
世界(6105)
实践(6075)
(6075)
共检索到183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阳  
我国在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商务部等政府机构与行业组织占据着主导地位,海关则主要负责在幕后提供统计数据及进出口商品监测预警。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需要对海关的地位进行重构,而海关又具备了重构的条件。为此,我们应将海关正式纳入到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之中,赋予其更多的话语权,并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充分利用法律条文上的空间,努力寻找海关在应对贸易摩擦的不同阶段可以介入的渠道或途径,积极整合海关现有职能和拓展非传统职能,以大量的实践来为海关地位的提升奠定物质基础,从而为法理基础的最终实现做好铺垫。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厚双  
面对美日贸易摩擦,日本除了重视对美谈判、调整对外经贸战略以外,还十分重视对美国政界、企业界及公众的公关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防卫性与进攻性的公关工作,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经验值得认真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龚智强  
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开放,已跃居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伴随的是对市场的激烈争夺与贸易磨擦的日益升级,中国与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美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发生碰撞,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受到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关注,也已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秀贞  全毅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纷纷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把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相对而言,我国对外贸易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外贸中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振  周冰惠  谢旭斌  王梓楠  
本文通过三国模型从行业收益角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参与度的提升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发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其自身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催化剂效应"和"润滑剂效应"。基于2000—2014年TTBD与WIOD匹配的制造业数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在某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越接近,中国与该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越高,体现在相关行业的贸易摩擦数量越多;中国某行业的相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越高,该行业的相关贸易摩擦越容易得到解决,体现在贸易摩擦的持续时间越短。将以上结论放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中也同样适用。因此,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加剧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并且这个摩擦将呈现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冷静对待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催化剂效应",并重视参与价值链重构的"润滑剂效应",保持自身的改革与开放战略定力,借助外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继续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吕越  马嘉林  田琳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贸易争端的动因、影响以及中国应对之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是两国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将直接导致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冲击,引发贸易、投资转移效应,中间进口品成本上升,国民福利下降。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实现价值链地位攀升,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和引领WTO改革和国际贸易投资协定谈判,逐步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带路"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仁淑  赵敏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进入了重构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日产业链陷入了短链萎缩化、多元化以及脱钩和分化的不利局面,中日产业链重构面临着更大风险,加剧中日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领域的竞争。然而,中国适时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及RCEP的生效优化了中日产业链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助推中日产业链数字化、去碳化,从而进一步促使中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加深产业链深度融合。中日两国应主动适应国际格局的演变,构建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的数字产业链合作体系,加强第三方市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价值链水平,尽快摆脱中国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从而有效破解中美贸易摩擦难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军  周玲玲  张恪渝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首先运用沃姆斯利(Walmsley)动态递归方法更新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基准数据库,然后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与库普曼(Koopman)等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链接方法,分解中美加征关税对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的影响,从区域价值链视角出发评估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从国家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颇为严重,却深化了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程度,主要归因于直接贸易规模性转移与间接产业分工格局调整两个方面;从产业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总体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区域价值链均呈现促进效应,但电子产业增长相对较高,其次是汽车业、纺织业,原因在于不同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截然不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吉  
中美贸易一直在双边关系略为紧张的情况下快速发展着,贸易摩擦却日益加剧和多样化。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演化和升级。研究中美贸易摩擦,探究其原因及主要特点,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黎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贸易利益分配的不一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蔓延和升级,对我国出口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对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本文从贸易角度探讨了目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指出我国应实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贸易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福林  赵绍全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方贸易投资及价值观领域争端不断积累的结果,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与贸易逆差、文明冲突、发展模式差异及美国强硬内阁等众多因素有关。其中,贸易逆差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文明冲突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发展模式差异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原因,美国内阁成员偏鹰倾向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人为原因。中美两国的征税范围均照顾到了国内需求的不可替代性。事实上,仅从贸易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但其潜在影响却远远超出贸易领域。贸易摩擦的持续和加剧不仅会加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负面情绪并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刺激美国运用全球影响力对中国全面施压并形成封锁。中美贸易摩擦的现实也从某种程度上警醒我们,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公认的贸易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必须在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而要更好地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必须实施贸易强国战略,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参照国际标准改善我国营商环境;进一步坚持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幅减税降费;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光娅  
文章从相互依存理论出发,分析相互依存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进而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角度来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变化轨迹,表明了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相互依存与摩擦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并存,两者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相互依存下产生摩擦是必然的。随着接触机会的扩大和交流量的增大,摩擦也日渐增加。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日本采取了化解日美贸易摩擦的政策措施,这对我国处理国际贸易摩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婷  李艳君  
一、中墨两国贸易摩擦现状近年来,中国与一些新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墨西哥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1995—2010年间,墨西哥对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近30%是针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措施作为墨西哥对中国采取的唯一贸易救济形式,不仅采用较为频繁,而且持续时间较长。WTO统计显示,中国是墨西哥采取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之一。1979—2010年间,墨西哥对中国共启动66起反倾销调查,占中国同期遭受反倾销调查的6.1%。墨西哥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裁决的税率较高。1993年,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产品最高征收1105%的反倾销税,一度创下全球反倾销措施实施以来所征税率最高纪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囝  
中美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条件及消费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两国发展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近年来,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却使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在某种特定背景下,它可能会成为中美政治经济恶化的触媒。因此,分析中美贸易现状,探究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这对维持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天芸  
贸易摩擦已成当今国际贸易中一大棘手问题。但德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长期保持巨额顺差,却远比日本等国较少产生尖锐的摩擦与冲突。作者认为,德国的外贸存在着隐性的优势:即分散效应、对等效应及区域效应.这种隐性的优势,使德国较好地避开了贸易摩擦这把“双刃剑”,保证了德国出口长期的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