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8)
- 2023(4747)
- 2022(4113)
- 2021(3728)
- 2020(3422)
- 2019(7863)
- 2018(8035)
- 2017(17717)
- 2016(9018)
- 2015(10270)
- 2014(10518)
- 2013(10859)
- 2012(10527)
- 2011(9469)
- 2010(9647)
- 2009(9365)
- 2008(9113)
- 2007(8297)
- 2006(7566)
- 2005(6838)
- 学科
- 济(50908)
- 经济(50871)
- 业(26582)
- 管理(24386)
- 方法(22979)
- 数学(20862)
- 数学方法(20788)
- 企(19340)
- 企业(19340)
- 中国(14336)
- 农(12886)
- 地方(11077)
- 业经(10351)
- 财(10226)
- 制(9723)
- 贸(9636)
- 贸易(9628)
- 产业(9538)
- 易(9178)
- 银(8145)
- 农业(8134)
- 银行(8131)
- 行(7858)
- 地方经济(7660)
- 融(7159)
- 金融(7159)
- 税(7154)
- 技术(7007)
- 学(6882)
- 税收(6877)
- 机构
- 学院(142095)
- 大学(141373)
- 济(68807)
- 经济(67678)
- 管理(54479)
- 理学(46957)
- 研究(46692)
- 理学院(46490)
- 管理学(45858)
- 管理学院(45610)
- 中国(36241)
- 财(32593)
- 京(29386)
- 财经(25975)
- 科学(25638)
- 所(23376)
- 经(23345)
- 经济学(22684)
- 经济学院(20842)
- 研究所(20796)
- 中心(20372)
- 江(20355)
- 农(19597)
- 财经大学(19137)
- 北京(18905)
- 业大(17872)
- 范(16704)
- 师范(16590)
- 州(16512)
- 院(16437)
- 基金
- 项目(86242)
- 科学(68388)
- 研究(64339)
- 基金(63166)
- 家(53695)
- 国家(53286)
- 科学基金(45494)
- 社会(43532)
- 社会科(41563)
- 社会科学(41557)
- 基金项目(33546)
- 省(33511)
- 教育(28436)
- 划(27280)
- 自然(26901)
- 资助(26632)
- 自然科(26251)
- 自然科学(26245)
- 自然科学基金(25813)
- 编号(25404)
- 成果(20537)
- 发(20419)
- 部(19993)
- 重点(19020)
- 国家社会(18302)
- 创(17949)
- 教育部(17460)
- 人文(17457)
- 课题(17410)
- 发展(17358)
共检索到21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黎明 刘彦志
产业空间集聚与产业产值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的框架下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空间经济学将主要精力放在制造业的集聚上,对于第三产业关注甚少,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然后实证检验我国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与流通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证明我国流通产业集聚不但促进流通产业产值增长,而且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存在正向循环累积关系。
关键词:
区位商 产业集聚 正向循环累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江利 田丽
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采用双固定SDM模型,选取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流通产业面板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具有差异性,即多元化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专业化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促进方式上,多元化集聚主要通过协同本地区的其他产业,并且以空间溢出效应为传播导向,进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技术等,形成具有专业化的集聚水平,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增长。因地制宜的发展流通产业、提高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理论上,批发流通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流通产业良性增长具备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工业品分类样本对批发业在流通总体增长以及零售增长中的双重贡献进行实证测度,整体上验证了流通增长过程中的批发依赖性,并在分类检验中验证了生产资料工业品、快速消费品以及耐用消费品行业对批发增长的较高依赖性。在新时期的流通增长中,应重视在批发依赖性较为明显的行业中集中实现批发的聚集优势。
关键词:
流通增长 批发依赖 实证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方军
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的创新与居民消费互为因果关系,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的升级能够推动流通产业的创新,其中流通产业的创新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我国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需要更加重视流通产业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纯旭 王启帆
居民消费扩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张的促进作用日渐显现。本文选取我国2016-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流通产业集聚除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扩张外,还通过技术创新和收入增长间接促进居民消费扩张;直接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中部、西部地区显著强于东部地区。据此,建议营造流通从业人员、资本、零售网店、企业集聚利好环境,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赋能作用,以及增强流通产业就业带动功能,以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岳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流通产业集聚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中劳动力、物流资本、人力资本三个集聚因子与流通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集聚因子都与流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劳动力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核心,联动相关措施,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形成及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岳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流通产业集聚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中劳动力、物流资本、人力资本三个集聚因子与流通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集聚因子都与流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劳动力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核心,联动相关措施,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形成及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心
本文首先对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就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消费,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阳
商品贸易的流通市场既反映出国民物质生活水准,也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市场消费能力,与此同时,还在拉动经济提升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流通经济学理论,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借助流通经济学基本理论思想分析了流通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解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指出了流通产业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
流通经济学 流通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阳
商品贸易的流通市场既反映出国民物质生活水准,也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市场消费能力,与此同时,还在拉动经济提升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流通经济学理论,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借助流通经济学基本理论思想分析了流通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解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指出了流通产业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
流通经济学 流通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充 郑朝霞
流通产业升级是充分发挥其就业效应的重要基础,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流通产业升级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流通秩序混乱、流通企业竞争力差等制约因素。因此,着力推进流通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空间网络布局、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是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升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升级 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薇
在我国经济产业中,流通产业作为服务行业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广义最小二乘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2016-2017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情况,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其经济增长值、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就业增长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流通产业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就业率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拥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化,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应从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福周 唐佳
本文从流通产业角度出发,阐述了流通产业集聚、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并以我国2000-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还会通过城乡收入差距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即城乡收入差距在流通产业集聚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42.425%;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负向作用受到流通产业集聚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集聚程度而言,高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下该负向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龙志
本文以Feder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1953—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力的动态特征,同时检验了流通产业影响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流通产业影响力包括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个渠道,相对而言,直接影响力目前是流通产业影响力的主要构成部分,而间接影响力相对微弱;改革开放后,流通产业影响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倒U型"关系,存在阈值效应,经济结构软化是直接影响力弱化的显著外在约束因素;结果暗示,流通产业外延式规模扩张的直接影响力提升战略空间将日益萎缩,而内涵式创新转型的间接影响力提升战略可能存在巨大潜在空间。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影响力 国民经济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轼 刘慧
本文立足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产业链韧性特征,首先构建多层次产业链韧性评估体系;接着选取30个省级行政区2009-2021年的数据进行流通产业链韧性评估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降低经济波动,这些经济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产业链韧性 评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