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2)
- 2023(12465)
- 2022(9780)
- 2021(8433)
- 2020(7092)
- 2019(16042)
- 2018(16045)
- 2017(32038)
- 2016(17423)
- 2015(20108)
- 2014(20413)
- 2013(20339)
- 2012(19162)
- 2011(17372)
- 2010(17534)
- 2009(16637)
- 2008(16739)
- 2007(15361)
- 2006(13578)
- 2005(12484)
- 学科
- 济(83647)
- 经济(83569)
- 业(47052)
- 管理(45963)
- 企(35340)
- 企业(35340)
- 方法(34330)
- 数学(30301)
- 数学方法(30084)
- 中国(24915)
- 农(24464)
- 业经(21991)
- 财(18488)
- 地方(17419)
- 产业(16551)
- 制(16058)
- 学(15963)
- 农业(15924)
- 贸(15534)
- 贸易(15526)
- 易(14959)
- 银(14319)
- 银行(14288)
- 行(13737)
- 融(12842)
- 金融(12840)
- 和(11754)
- 技术(11242)
- 发(11178)
- 信息(11056)
- 机构
- 学院(267568)
- 大学(267545)
- 济(114525)
- 经济(112203)
- 管理(99229)
- 研究(92732)
- 理学(84710)
- 理学院(83713)
- 管理学(82355)
- 管理学院(81851)
- 中国(70813)
- 京(56937)
- 科学(56844)
- 财(53425)
- 所(47855)
- 农(46598)
- 研究所(43454)
- 中心(42514)
- 财经(42436)
- 江(41007)
- 业大(39277)
- 经(38254)
- 农业(36877)
- 经济学(36490)
- 北京(36138)
- 范(35494)
- 师范(35145)
- 经济学院(33413)
- 院(33182)
- 州(32666)
- 基金
- 项目(172296)
- 科学(134914)
- 研究(126346)
- 基金(123835)
- 家(108015)
- 国家(107176)
- 科学基金(90378)
- 社会(80929)
- 社会科(76879)
- 社会科学(76857)
- 省(67633)
- 基金项目(65559)
- 划(56797)
- 教育(56199)
- 自然(55758)
- 自然科(54359)
- 自然科学(54344)
- 自然科学基金(53369)
- 编号(52078)
- 资助(49386)
- 成果(42783)
- 发(39749)
- 重点(39490)
- 部(37777)
- 课题(35633)
- 创(35443)
- 国家社会(34160)
- 创新(33291)
- 科研(32879)
- 发展(32211)
- 期刊
- 济(127984)
- 经济(127984)
- 研究(80336)
- 中国(48776)
- 农(42535)
- 学报(41635)
- 财(39641)
- 科学(38189)
- 管理(34472)
- 大学(30893)
- 学学(28991)
- 农业(28573)
- 融(25611)
- 金融(25611)
- 教育(24602)
- 业经(22965)
- 技术(22194)
- 经济研究(21907)
- 财经(20912)
- 问题(18488)
- 经(18098)
- 业(15227)
- 商业(14817)
- 贸(14774)
- 技术经济(14076)
- 图书(13563)
- 统计(13505)
- 理论(13496)
- 现代(12382)
- 版(12277)
共检索到397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兀婷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方面来看,样本期内我国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总体较低,但发展势头良好;从空间演进来看,东部地区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优势明显,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发展滞缓;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我国各省份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据此,提出加速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积极打造数字流通网络、合理调整流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以期加速推动流通产业数字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和清 周庆岸
文章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结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特征,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12—2019年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区域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源自区域内部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数字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以“低低”聚集为主,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强;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关联性、通达性和非均衡性,各省份之间空间关联较少,但彼此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相互联通,网络整体的抗毁性和稳定性较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强 高祥晓 王哲
乡村产业数字化是“数实”融合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文章基于熵权及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呈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需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数字服务和数字管理水平;三大地区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存在显著梯度差异,呈“东高西低”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地区间差异的变化是中国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总体差异呈“U”型特征的主要原因;收敛性分析表明,中国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均具有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力翔 汪军民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突出表现形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高效流动,促进区域间产业链协同融合,增强区域间协同治理能力。文章从要素、产业、交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了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法,对2010—2019年武汉都市圈9个城市的同城化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较低,提升缓慢;同城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交通同城化和生态同城化的拉动,但提升幅度不大,主要受到要素同城化和产业同城化水平不高的制约;从不同城市同城化水平变化均值来看,各城市同城化发展不均衡,武汉、鄂州属于“较好”类别,其他地区还处于初步整合阶段。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薛锋 梁洁林 任子兰 张新宇
本文应用区位熵识别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状态,进而构建Logistic曲线模型和空间演化模型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总体呈递增趋势,到2020年已基本形成,但地区间集群水平存在差异。(2)时间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分别为2010年、2017年与2023年,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3)空间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渐进增强,呈现“集聚”发展模式,同时产业集群空间重心在116.0419°E~115.5198°E,34.6150°N~32.9530°N之间变动,即椭圆重心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空间椭圆逐渐向正圆趋近,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均衡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空间整体分布方向呈现从偏东北西南向正北正南偏移的趋势。基于此,我国应整合产业资源,加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效应,稳步推进集群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兆鹏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分类,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个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企业数量3个核心维度,构建了基托指标体系,并运用优劣解距离-熵权法测算出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我国省际、四大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和六大经济带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存在天然的数字鸿沟。空间上,四大地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呈现东部引领、中部提升、西部追赶、东北振兴的空间格局,也表现出“沿海-内陆”依次递减的两极化形态。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朝向更不均衡的方向演变,无明显收敛迹象,并且区域间差异始终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从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发展演变,且存在“高-高”或“低-低”组合的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及“俱乐部收敛”特征。要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支持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加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先在东部地区打造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云集的先进生产力园区,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场和服务支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董蓓
本文依据国内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6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依据得到的熵权值计算了全国31省份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了全国省域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我国渔业可持续水平不断提高,湖北、天津渔业可持续水平优势较突出,湖南、海南渔业可持续水平处于劣势,东西部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较高,东部沿海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年均增速突出。
关键词:
渔业可持续 熵值法 时空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子兰 肖峰
文章根据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参考借鉴国内外机构、组织和相关学者提出的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30个省份2007—2019年的可持续消费水平及时空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可持续消费水平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可持续消费的4个方面来看,社会环境和科技进步的综合得分增长最快,其次是物质基础和精神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得分,人口和资源的综合得分增长最慢;我国各省份可持续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相关性,但是局部空间集聚的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可持续消费 水平测度 ESDA 时空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产业数字化是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测算2011—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收敛模型等方法刻画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时空交互、动态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呈递增趋势,区际差距不断缩小,局部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延伸方向波动性较强;相邻省份间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作用显著,且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σ、β收敛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红霞 雷佳
从融合基础、融合行为和融合效益3个维度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空发展不均衡,根据产业融合水平及各子系统与耦合协调度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且融合水平、融合基础子系统与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融合行为、融合效益两个子系统与耦合协调度存在多极分化特征。基于实证结果,研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陶旭辉 徐丽
数字化贫困是我国现阶段呈现的一种新形态的贫困。文章基于数字平台、数字能力、数字行政、数字生活四个方面构建地区数字化贫困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31省市区2006—2015年数字化贫困指数,并剖析其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演变及原因。进一步,运用基于邻接、地理距离、人力资本距离和距离衰减空间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数字化贫困减贫呈现两阶段特征;②数字化整体呈现由赤贫向精英阶层动态演进的社会移动,地理上呈现由东向西的"贪吃蛇"式推进特征,并且在地理上呈现一条南北贯穿的"数字化鸿沟";③数字富裕地区对数字贫困地区的"空间极化效应"可能的衰减边界为160~200 km。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中宝 王晓东
文章对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化的内在动力、运行方式及组织化程度的价值判断做了概括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定量角度讨论了流通组织化程度问题,论文以集中度、企业数量和规模、产业壁垒、连锁化程度、大型交易市场规模、流通效率和流通产业集群为测度指标,分七个层面对国内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做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流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与整个流通产业发展和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相依的过程。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流通组织化程度 有效竞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龙海雯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和各区域绿色现代化的总体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步减小,并且呈现正向集聚的空间特征;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现代化水平都不存在σ收敛,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提出打造一体化绿色治理示范区、实施绿色现代化协同发展方案、探索区域绿色合作新模式的政策建议,为提升绿色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本文从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流通产业数字金融化3个维度,选取9项指标构建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测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随着时间演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第二,由空间效应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单向溢出。最后从加强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流通互建机制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