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5)
- 2023(6455)
- 2022(5492)
- 2021(4844)
- 2020(4273)
- 2019(9610)
- 2018(9543)
- 2017(19887)
- 2016(10331)
- 2015(11816)
- 2014(11629)
- 2013(12043)
- 2012(11712)
- 2011(10750)
- 2010(10827)
- 2009(10298)
- 2008(10143)
- 2007(9361)
- 2006(8581)
- 2005(7874)
- 学科
- 济(51772)
- 经济(51716)
- 业(28669)
- 管理(27745)
- 方法(22004)
- 企(21610)
- 企业(21610)
- 数学(19409)
- 数学方法(19261)
- 中国(15136)
- 农(13863)
- 业经(11696)
- 财(11315)
- 制(11087)
- 贸(10765)
- 贸易(10758)
- 易(10330)
- 产业(10242)
- 地方(10167)
- 学(9739)
- 银(9070)
- 银行(9043)
- 行(8764)
- 农业(8506)
- 融(8392)
- 金融(8392)
- 技术(8132)
- 体(7705)
- 环境(7108)
- 和(6903)
- 机构
- 大学(166053)
- 学院(164990)
- 济(76089)
- 经济(74780)
- 管理(61396)
- 研究(59037)
- 理学(52753)
- 理学院(52196)
- 管理学(51474)
- 管理学院(51202)
- 中国(44336)
- 京(35691)
- 财(35620)
- 科学(35084)
- 所(30766)
- 农(28649)
- 财经(28433)
- 研究所(27779)
- 经(25642)
- 中心(25631)
- 经济学(24920)
- 江(24213)
- 业大(24151)
- 农业(23029)
- 北京(22991)
- 经济学院(22766)
- 财经大学(21195)
- 院(21011)
- 范(19896)
- 师范(19602)
- 基金
- 项目(105225)
- 科学(82719)
- 基金(77030)
- 研究(75123)
- 家(68220)
- 国家(67723)
- 科学基金(56658)
- 社会(49550)
- 社会科(47226)
- 社会科学(47216)
- 省(40607)
- 基金项目(40454)
- 自然(35712)
- 自然科(34850)
- 自然科学(34837)
- 划(34687)
- 自然科学基金(34240)
- 教育(33013)
- 资助(32253)
- 编号(28814)
- 发(24740)
- 部(24056)
- 重点(24002)
- 成果(23330)
- 创(22274)
- 国家社会(21112)
- 创新(20939)
- 课题(20430)
- 教育部(20338)
- 发展(20014)
共检索到246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新慧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中间需求率等指标,对我国流通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流通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下降,中间产品的属性降低,最终消费属性增强。流通产业对其他部门产品消耗的增加,说明产业自身增长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增长。流通产业中间投入率的数值说明产业长期处于强带动性,但附加值较低。文章最后提出对策,我国流通产业应继续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挖掘消费需求,实现部门间融合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思维 周洪洋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先导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在日益成为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源泉。运用超效率SBM-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2004—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域和局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本省份流通产业TFP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均会对邻域省份的流通业TFP增长产生抑制效应;研发强度的加大和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对流通产业TFP增长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且空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明干
一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流通是当前农村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流通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亟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近两年市场疲软、大量产品滞销积压、"三角债"严重、经济效益下降,是同流通落后有密切关系的。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与消费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永仕 王健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常东亮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动了服务业的兴起,流通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从简单的商品流转到更高层次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流通产业不仅在内涵上,而且在实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把流通产业放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下,试图从静态发展和动态演化的角度对流通产业进行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通过梳理影响流通产业发展甚至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为经济研究和宏观决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
流通 评价 指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晖
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流通产业将面临更大发展挑战,市场国际化和外国资本的不断涌入对我国商品流通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优化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促进我国流通产业从容面对新的发展挑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流通产业进行概述,其次将我国流通产业与亚洲、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
商品流通 国际比较 组织结构 产业 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充 郑朝霞
流通产业升级是充分发挥其就业效应的重要基础,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流通产业升级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流通秩序混乱、流通企业竞争力差等制约因素。因此,着力推进流通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空间网络布局、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是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升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升级 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佛关 谢佩洪
文章利用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2009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以及中国品牌500强所属省区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数据,对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品牌建设与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地区的品牌建设能有力地促进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又能为区域内品牌的建设及其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好的动力与通道支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司伲
考虑外资商业进逼的视角,采用结构调整和趋势调整方法,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安全度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5年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安全度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且调整前后的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安全度差值也逐渐增加,即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安全正处于加速不利的过程中。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安全度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外资 商贸流通业 产业安全度 实证研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司伲
考虑外资商业进逼的视角,采用结构调整和趋势调整方法,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安全度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5年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安全度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且调整前后的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安全度差值也逐渐增加,即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安全正处于加速不利的过程中。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安全度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外资 商贸流通业 产业安全度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杰刚
本文认为,物资流通产业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是一对既有着重要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的经济范畴。社会化是指物资流通产业专业化并面向社会服务,现代化则是指物资流通手段和组织管理技术达到现代先进水平。实现物资流通产业社会化和现代化,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公众应当普遍具备市场经济思想;二是国家应当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三是物资流通部门应当具有强大的经营服务功能。文章联系我国实际,提出了推进物资流通产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三项具体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婷
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非均衡态势已经日益凸显,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使用2000-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对商贸流通产业地区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差异性降低,分样本回归进一步证实东部地区市场环境对商贸流通产业差异性的影响力度更大,中西部地区影响力度相对较小。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差异性降低,而东部地区的回归系数明显高于中西部,说明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于降低商贸流通产业差异性系数的力度也就越大。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口红利、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差异性降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升
本文从实证角度讨论了我国流通产业创新发展是否能够有效促使农民增收。经研究得到:总体上,我国流通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有明显提升趋势,而且流通产业创新发展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比较显著;同时,这一增收效应在我国存在明显区域空间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增收效应都是显著的,且东部地区增收效应更大,但是西部地区增收效应却尚未有效释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翠微
产业集聚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和空间成本协同作用的结果,以往研究更加重视从集聚层面探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却未能更好地对区域效应和空间成本加以分析。本文建立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考察区域流通业自相关性、空间成本对流通产业集聚产出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差异和成本影响与流通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区域效应对流通业集聚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且具有方向性,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流通空间自相关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通业产业空间集聚的正向促进因素,而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区域内部城市沟通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流通的区域集聚。在此基础上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行相应的产业发展引导,提高流通业集聚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许军
我国目前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农村流通产业组织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所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不明显,而且农村流通市场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在组织策略、价格策略和产品策略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直接影响了农村流通产业组织的经济效益,经营效率难以提高。要优化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应实施权责明确的统一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完善保障体系,降低退出壁垒。
关键词:
农村流通产业 产业组织 分析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