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1)
- 2023(15346)
- 2022(13077)
- 2021(12030)
- 2020(10249)
- 2019(23532)
- 2018(23500)
- 2017(46302)
- 2016(24671)
- 2015(27769)
- 2014(27648)
- 2013(27837)
- 2012(25649)
- 2011(22779)
- 2010(22967)
- 2009(21430)
- 2008(21299)
- 2007(19009)
- 2006(17038)
- 2005(15430)
- 学科
- 济(109664)
- 经济(109539)
- 业(96260)
- 管理(85249)
- 企(84343)
- 企业(84343)
- 方法(51107)
- 数学(41546)
- 数学方法(41204)
- 农(33585)
- 财(33281)
- 业经(31774)
- 中国(28137)
- 农业(23393)
- 技术(22943)
- 贸(22720)
- 贸易(22709)
- 务(22632)
- 财务(22565)
- 财务管理(22536)
- 易(22085)
- 制(21464)
- 企业财务(21316)
- 地方(19477)
- 和(18999)
- 理论(18705)
- 学(18576)
- 划(17279)
- 策(16776)
- 银(16045)
- 机构
- 学院(364941)
- 大学(362377)
- 济(154888)
- 经济(151903)
- 管理(150545)
- 理学(129736)
- 理学院(128473)
- 管理学(126752)
- 管理学院(126086)
- 研究(115578)
- 中国(89695)
- 京(77029)
- 财(72932)
- 科学(68705)
- 财经(58380)
- 所(57425)
- 农(57384)
- 江(53414)
- 经(53048)
- 业大(52210)
- 中心(52048)
- 研究所(51680)
- 北京(48749)
- 经济学(46859)
- 农业(44970)
- 范(43908)
- 师范(43546)
- 财经大学(43251)
- 州(43055)
- 经济学院(42754)
- 基金
- 项目(239741)
- 科学(189917)
- 研究(178459)
- 基金(175265)
- 家(150752)
- 国家(149446)
- 科学基金(130136)
- 社会(114218)
- 社会科(108451)
- 社会科学(108424)
- 省(93268)
- 基金项目(93234)
- 自然(83221)
- 自然科(81291)
- 自然科学(81274)
- 教育(80377)
- 自然科学基金(79870)
- 划(76845)
- 编号(72749)
- 资助(72023)
- 成果(57665)
- 部(53542)
- 重点(52558)
- 创(51940)
- 发(51382)
- 课题(48780)
- 创新(47889)
- 国家社会(47128)
- 教育部(46253)
- 人文(45887)
- 期刊
- 济(172669)
- 经济(172669)
- 研究(111187)
- 中国(64213)
- 管理(59471)
- 财(57066)
- 农(52856)
- 学报(51194)
- 科学(49187)
- 大学(39490)
- 学学(37357)
- 农业(37084)
- 教育(34406)
- 技术(34218)
- 融(32426)
- 金融(32426)
- 业经(30460)
- 财经(28920)
- 经济研究(28006)
- 经(24781)
- 问题(23028)
- 技术经济(21492)
- 业(20925)
- 贸(19203)
- 商业(18514)
- 理论(18295)
- 现代(18152)
- 科技(17639)
- 图书(16800)
- 实践(16335)
共检索到539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蔓菁
本文实证研究了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在2009-2018年的观测期内,我国流通业的技术效率呈现了一定的提升态势,相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则是流通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内驱力。就全国而言,流通业技术效率对规模增长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且高于技术的直接作用;就区域而言,东部、中部地区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均高于技术的直接作用,且东部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加明显,但是西部地区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文卓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分量回归方法,研究了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对苏州市经济内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有利于提高苏州市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但对于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推动苏州经济的内生增长,必须提高苏州市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利用外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楠
本文利用2004-2012年中国统计数据对我国高增长行业进行分类,并按行业的最终使用对高增长行业进一步细分,从而得出我国外向型高增长行业的范围和种类。在此基础上,采用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产业影响力、产业影响力系数、水平溢出效应指数、垂直溢出效应指数测算我国外向型高增长行业的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链接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国民经济增长及相关行业的影响,指出我国外向型高增长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向型 高增长行业 链接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涛涛 陈娇
本文利用2000年至2002年我国制造业320个四位码细分行业的数据,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系统地探讨了行业增长特征对FDI在我国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行业增长特征确实是影响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进而,行业增长特征对两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因内资企业的国际市场倾向性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进一步提示我们关注我国出口水平较高的行业中可能发生的FDI挤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家平 程名望 潘烜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ICT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ICT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向关系,随着人力资本和创新水平提高,ICT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中国应该理性、科学地发展"互联网+"战略,优化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溢出的门槛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红利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互联网 ICT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文章通过分析贸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制度推移等渠道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传输机理,认为在短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主要体现二三产业在地区间的关联,劳动力流动更多体现的是第一产业的地区关联。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包括东中西三大地区和中西部三次产业产出变量的VAR模型,并根据中西部三次产业对东部和中部冲击的脉冲响应(IRF)结果,得出劳动力流动和贸易是东部向中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劳动力流动是中部向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的结论。
关键词:
溢出效应 渠道 贸易 要素流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姜庆红 李耕 陈松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73年~2020年2017篇相关主题文献进行演化路径和知识图谱分析,厘清该领域在理论视角上的作用机制。然后梳理微观、宏观两种视角下高速公路溢出效应的作用路径,归纳实证分析中常用的空间计量方法。最后,构建出高速公路在经济增长中溢出效应的整合模型,提出这一领域现有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1)高速公路作用路径有待完善;(2)作用强度、范围有待确认;(3)研究对象有待精细;(4)实证分析方法有待深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超 任阳军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省际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借助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省际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呈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不同解释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显著性不同。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文康
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推动不同城市群的商贸流通业形成了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运用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方法,测算了我国五大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我国城市群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和波动的信息溢出水平总体较高,且发展趋势的溢出效应随时间有所增强,但发展波动的溢出性不断降低。此外,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的溢出性上,长江中游受其他城市群的影响最大,而长三角对其他城市群的溢出效应最大。在发展波动的溢出性上,长三角受其他城市群的影响最大;长江中游对其他城市群的影响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超 任阳军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省际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借助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省际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呈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不同解释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显著性不同。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超 任阳军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省际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借助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省际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呈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不同解释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显著性不同。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王琢卓 阳立高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