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1)
- 2023(11526)
- 2022(9366)
- 2021(8163)
- 2020(6923)
- 2019(15419)
- 2018(15207)
- 2017(30270)
- 2016(16083)
- 2015(17715)
- 2014(17761)
- 2013(17963)
- 2012(16802)
- 2011(14754)
- 2010(15016)
- 2009(14132)
- 2008(14163)
- 2007(12825)
- 2006(11707)
- 2005(10836)
- 学科
- 济(83063)
- 经济(82980)
- 业(75264)
- 企(67284)
- 企业(67284)
- 管理(62185)
- 方法(34722)
- 数学(27157)
- 数学方法(26971)
- 业经(26763)
- 农(26000)
- 财(24889)
- 中国(20371)
- 农业(18715)
- 务(18004)
- 财务(17990)
- 财务管理(17977)
- 地方(17758)
- 企业财务(16995)
- 制(16456)
- 技术(16237)
- 环境(16150)
- 和(15471)
- 划(15160)
- 贸(13655)
- 贸易(13645)
- 策(13617)
- 易(13188)
- 学(12872)
- 体(12372)
- 机构
- 学院(245182)
- 大学(238447)
- 济(110089)
- 经济(108165)
- 管理(98012)
- 理学(83863)
- 理学院(83032)
- 管理学(81963)
- 管理学院(81516)
- 研究(78939)
- 中国(64506)
- 财(52711)
- 京(49788)
- 科学(46714)
- 财经(41602)
- 所(39795)
- 农(39500)
- 经(37617)
- 江(37482)
- 中心(35845)
- 研究所(35706)
- 经济学(34142)
- 业大(33385)
- 北京(31354)
- 经济学院(31190)
- 农业(31020)
- 财经大学(30458)
- 州(29585)
- 院(28980)
- 商学(28569)
- 基金
- 项目(156684)
- 科学(126245)
- 基金(116001)
- 研究(115601)
- 家(100315)
- 国家(99464)
- 科学基金(86867)
- 社会(76676)
- 社会科(72964)
- 社会科学(72949)
- 省(62446)
- 基金项目(61876)
- 自然(54856)
- 自然科(53568)
- 自然科学(53556)
- 自然科学基金(52632)
- 划(51089)
- 教育(50627)
- 资助(46213)
- 编号(45313)
- 发(36276)
- 重点(35585)
- 创(35566)
- 业(35264)
- 部(34758)
- 成果(34585)
- 创新(32525)
- 国家社会(32322)
- 课题(30991)
- 制(30420)
- 期刊
- 济(126645)
- 经济(126645)
- 研究(73807)
- 中国(41984)
- 财(41863)
- 管理(41290)
- 农(36255)
- 科学(32982)
- 学报(31360)
- 农业(25267)
- 大学(24412)
- 融(24004)
- 金融(24004)
- 学学(23652)
- 业经(23444)
- 技术(22225)
- 经济研究(20791)
- 财经(20769)
- 经(17959)
- 问题(17126)
- 教育(16024)
- 业(15573)
- 技术经济(15218)
- 商业(14165)
- 贸(13754)
- 现代(12845)
- 统计(12588)
- 策(12066)
- 资源(11963)
- 经济管理(11626)
共检索到367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卫 张民服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主要有两条研究脉络:一是研究我国流通业增长与碳排放耦合的动态关系,二是比较研究耦合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增长与碳排放的退耦水平在样本期内可以分为5个阶段:临界状态-强耦合-弱耦合-临界状态-弱耦合,对应的流通发展类型则总体由低效扩张转向集约扩张。根据区域比较研究结果,分异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类型逐步从低效扩张转向集约扩张,与碳排放的协调关系总体优化,而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亟待优化协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本文以环境污染中的重要指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中国的存在性及相应的拐点研究,并以实证检验为基础对工业废气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量在工业化发展的整个阶段始终处于上升趋势,而EKC拐点一般出现在工业化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截至2050年,将有30个省份越过拐点;就各个区域而言,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总体上能够较早地到达拐点;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拐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点,拐点的变化取决于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关键词:
工业废气 经济增长 区域分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凯 李泳萱 易静 郑群明
针对服务业领域节能减排研究的不足,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核算了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运用脱钩理论、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辨识和分析了服务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从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量变动趋势上看,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石油、煤炭等高碳化能源燃料,CO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Tapio脱钩分析结果显示,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与增加值之间的脱钩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好转的态势,但仍有超过1/2的年份为扩张连结和扩张负脱钩状态,其脱钩状况亟需改善;协整分析结果显示,服务业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就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的调控重点、调控手段与调控方向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孙姚
厘清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调控旅游业碳排放和发展低碳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长株潭地区2006—2015年间能源碳排放总量,并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以及协整、因果关系检验,从时空维度分析了长株潭区域能源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5年间长株潭区域能源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能源碳排放量与旅游经济增长除2010年为强脱钩以外,其余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长株潭区域脱钩程度由北向南逐渐显著;2006—2010年间,能源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脱钩状况空间差异较为明显,2011—2015年间空间差异缩小,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量之间相互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源碳排放量对旅游经济增长存在短期的促进关系,而旅游经济增长构成CO_2排放的Granger原因则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志超
[目的]为明晰黄河流域农业碳减排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稳定的强脱钩状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对1997—2021年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量排放进行测算,并在厘清流域内农业碳排放和农业增加值区域差异及公平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和“脱钩”关系及演化特征。[结果](1)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了“持续上升—平稳达峰—持续下降”的“倒U型”波动变化,且在2015年达到峰值,“减肥减药”行动对于农业生产减碳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农业增加值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理想态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指数具有较大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各省区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畜牧养殖规模和农业物质投入水平等方面;(3)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态,基本实现了从初级失调向整体协调的转变,且表现为上游地区转变速率最快,中游地区整体速率居中,下游地区转变最具稳定性;(4)黄河流域各省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状态,整体以弱脱钩和强脱钩等有利脱钩状态为主,表明在多情景下经济增长速度都要明显快于农业碳排放,且部分年份碳排放增速甚至为负的理想状态,表明各省份农业碳减排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结论]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已过峰值,实现了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有利脱钩状态,呈现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丽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4年旅游业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发现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从影响旅游业生产效率的因素看,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战略取向。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旅游业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丽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4年旅游业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发现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从影响旅游业生产效率的因素看,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旅游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战略取向。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旅游业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成龙 刘慧
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热点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和演化树模型,分析2005—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北美洲和欧洲中西部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的投资额度较高;按照类型划分,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可以分为社会联系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和离岸金融中心4类;山东省各地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效率呈现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的趋势,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市域差异;山东省17个地市按演化树模型分析结果可划分为第三产业显著的综合性城市,制造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域分异 演化 山东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维林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及耦合结构进行模型设计和仿真实证,分析了其三大作用子系统及多重嵌套反馈回路,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案例,模拟了自适应、物流系统适度超前和其它产业优先三种发展模式下的协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自适应调节机制,物流适度超前短期内会略微减缓区域经济增速,但长期则能使区域经济增速显著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正南 杨雪莲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资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量化,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度双重评价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三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分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四大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拮抗型升级为磨合型;协调度共经历快速上升、剧烈振荡和反复不定三个阶段,除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退化为勉强型协调外,其他地区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维持中级良好协调水平;各区域耦合度与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其中,河南、山西、安徽、辽宁等为良好互动耦合的典型代表;耦合作用与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具备明显的不对应性。
关键词:
资源环境 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永安 陈才 黄馨
首先计算各地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计算1997—2007年不同地区的建筑业技术效率,最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度出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五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建筑业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凯 李娟 席建超
厘清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及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增长前提下的低碳旅游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1~2010年中国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并运用脱钩理论、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辨识和分析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样本区间内,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除2003年为未脱钩以外,其余年份均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构成CO2排放的Granger原因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娜 沈镭 钟帅 张超
晋陕蒙地区作为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能源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探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尤为重要。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即DPSIR模型,制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脱钩指标,构建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且运用GIS方法评价晋陕蒙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1997—2016年晋陕蒙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格局变化显著;②晋陕蒙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经历了从"弱脱钩"到"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再到"弱脱钩"的演变过程;③2002—2016年山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低于全国同期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海燕 李闽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13个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南向北逐步降低;(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远远高于苏北地区。研究结论:通过运用地价杠杆、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奖惩机制等手段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评价 区域分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