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2)
2023(17059)
2022(14373)
2021(13375)
2020(11130)
2019(25567)
2018(25352)
2017(49134)
2016(26304)
2015(29443)
2014(29375)
2013(29503)
2012(27442)
2011(24768)
2010(25114)
2009(23481)
2008(23354)
2007(20947)
2006(18938)
2005(17276)
作者
(77812)
(64508)
(64272)
(60667)
(41051)
(30662)
(29092)
(25173)
(24371)
(23243)
(21856)
(21761)
(20734)
(20464)
(19828)
(19609)
(19111)
(18845)
(18500)
(18485)
(16014)
(15930)
(15541)
(14732)
(14441)
(14422)
(14399)
(14340)
(12930)
(12726)
学科
(118356)
经济(118221)
(98513)
管理(87829)
(84201)
企业(84201)
方法(49111)
数学(39283)
数学方法(38935)
(37505)
业经(34103)
中国(33477)
(33448)
农业(26549)
地方(26459)
(23655)
(22799)
财务(22730)
财务管理(22699)
技术(21696)
企业财务(21504)
(21321)
贸易(21304)
(20716)
(20615)
(20519)
理论(19662)
(19037)
银行(18998)
环境(18420)
机构
学院(388232)
大学(385633)
(162023)
经济(158701)
管理(156462)
理学(133851)
理学院(132427)
管理学(130627)
管理学院(129901)
研究(128924)
中国(100070)
(83158)
(77099)
科学(76911)
(64734)
(62841)
财经(60804)
(58403)
研究所(58107)
中心(57924)
业大(55240)
(55108)
北京(53239)
(49747)
师范(49327)
农业(48865)
经济学(48260)
(47507)
(46644)
财经大学(44886)
基金
项目(251926)
科学(199161)
研究(188396)
基金(182458)
(157130)
国家(155676)
科学基金(134820)
社会(119719)
社会科(113503)
社会科学(113475)
(98884)
基金项目(96807)
自然(85765)
教育(84885)
自然科(83750)
自然科学(83731)
自然科学基金(82256)
(81863)
编号(77567)
资助(74563)
成果(62749)
(57176)
重点(55618)
(55611)
(53994)
课题(52869)
创新(49800)
国家社会(48864)
项目编号(47902)
教育部(47859)
期刊
(188270)
经济(188270)
研究(120653)
中国(75133)
管理(62366)
(59513)
(58867)
学报(55285)
科学(53236)
大学(42556)
教育(41345)
农业(40805)
学学(40068)
(38155)
金融(38155)
技术(34674)
业经(33746)
财经(30035)
经济研究(29525)
(25743)
问题(24945)
(22354)
技术经济(21167)
商业(19629)
现代(19264)
理论(19192)
(18972)
图书(18876)
科技(18245)
实践(17184)
共检索到589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炳絮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减贫,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就业增长效应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效应作用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减贫。在控制变量方面,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产值的下降提高了农村贫困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总体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样本来检验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炳絮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减贫,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就业增长效应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效应作用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减贫。在控制变量方面,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产值的下降提高了农村贫困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总体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样本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结果表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斯丹  陈晓  姚悦欣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最为艰巨的任务。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有效途径。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平均发展水平低于东、西部地区,各区域普遍存在着融资难问题;普惠金融减贫表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减贫效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经济发展、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支农等对贫困减缓存在着正效应。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普惠金融发展策略来解决融资约束问题,并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增加财政支农投入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兆阳  蒋辉  张康洁  张怀英  
通过培育农业等支柱性产业从而形成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减贫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在公共政策与减贫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农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介效应,公共政策通过农业发展这一中介变量有效推动了减贫进程。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业发展对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兆阳  蒋辉  张康洁  张怀英  
通过培育农业等支柱性产业从而形成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减贫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在公共政策与减贫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农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介效应,公共政策通过农业发展这一中介变量有效推动了减贫进程。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业发展对政策扶贫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公共政策的减贫效应中约有45.25%的贡献来自于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单纯的公共政策对于贫困减缓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农业发展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则逐年增强。研究表明,我国多元化的减贫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内生式减贫机制逐渐健全并已经发挥作用,公共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减贫的促进作用呈边际递减态势。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扶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其次促进当前我国扶贫攻坚战略应尽快转向换挡,千方百计推动已经形成的内生减贫系统有效运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嘉懿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贸易发展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碳减排影响还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流通业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以流通产业为例,选取我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依据内生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假说理论,从总体减贫、内部要素、区域差异、空间溢出等四个维度提出假设,讨论流通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减少贫困。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减贫效应,且在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减贫效应表现突出;流通产业发展内部要素减贫效应存在显性差异;信息化水平减贫效应最大,劳动力、交通投资次之,人力资本减贫效应有待挖掘;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存在区域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显著且高于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贺  张华新  
金融包容发展与贫困减缓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我国的金融体系虽已十分庞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低收入阶层无法高效利用金融包容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不利于其贫困减缓。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而产业结构失衡和贫困问题往往同时发生。因此,以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探究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包容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途径减缓贫困。基于此,本文认为,一方面应提供稳健的金融环境来强化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和支持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充分发挥金融包容发展的减贫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柳思维  向宇腾  唐红涛  
基于2007-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水平为调节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电子商务与减贫效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发展水平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与减贫正相关,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关系具有非线性调节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抑制电子商务对减贫效应的正向作用;当金融发展水平突破调节效应临界点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反过来提高电子商务对减贫效应的正向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定珍  王祺  卢宇  
流通产业是实现连片特困区经济增长和减贫、脱贫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湖南武陵山片区7市州流通产业规模、流通载体结构及流通基础条件若干子指标进行统计,运用GLM回归模型和Amos路径分析模型,实证分析2010-2016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的减贫效应,发现流通产业发展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据此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减贫效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任航  罗拓  
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对中国扶贫开发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一,发展方式转变,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即产业动力、增长动力和内生动力等发生了新转变。其二,发展方式转变,使减贫路径和方式发生新变化,即引致了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扶贫重点以及就业方式发生新变化。可以说,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慢影响和决定着减贫效率的提升程度。快速跟进的后续产业以及尽力避免贫困人口失业是扶贫的关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是决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迅速增强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华章  朱玉杰  
互联网根植于零售业,驱动了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对线下实体零售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基于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并基于东中西区域面板数据研究了网络零售市场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得到,近年来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区域差异性比较突出、网络零售商品参差不齐、政府对网络零售市场的监管和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足等问题。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不必担忧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对线下实体零售市场的"挤出效应"而导致对整个商贸流通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网络零售市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强劲,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政府决策部门应该重视这种区域差异性,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激励等手段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主动参与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动能,补齐短板,缩小东中西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梓榆  令狐煜婷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抑制相对消费贫困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对消费贫困的强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放松流动性约束和便利支付来减轻相对消费贫困,同时流动性约束与相对消费贫困之间存在“U”型关系;(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在2016年之后开始凸显,且对中、低消费群体的效应更强。因此,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强化其为中低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导向,同时注重对居民杠杆率的监管,进而在有效遏制相对消费贫困发生的同时降低贫困强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梓榆  令狐煜婷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抑制相对消费贫困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对消费贫困的强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放松流动性约束和便利支付来减轻相对消费贫困,同时流动性约束与相对消费贫困之间存在“U”型关系;(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在2016年之后开始凸显,且对中、低消费群体的效应更强。因此,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强化其为中低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导向,同时注重对居民杠杆率的监管,进而在有效遏制相对消费贫困发生的同时降低贫困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西现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医疗贫困、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三个指标作为主要贫困指标。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医疗贫困,对收入贫困的缓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好的情况下,教育贫困这个问题将会慢慢得到很好的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