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8)
- 2023(14846)
- 2022(12836)
- 2021(12105)
- 2020(10316)
- 2019(23712)
- 2018(23785)
- 2017(46780)
- 2016(25299)
- 2015(28299)
- 2014(28412)
- 2013(28347)
- 2012(26183)
- 2011(23556)
- 2010(23728)
- 2009(21945)
- 2008(21281)
- 2007(18730)
- 2006(16356)
- 2005(14382)
- 学科
- 济(104748)
- 经济(104628)
- 管理(70952)
- 业(69576)
- 企(56475)
- 企业(56475)
- 方法(50358)
- 数学(43985)
- 数学方法(43357)
- 中国(28789)
- 农(27726)
- 财(25204)
- 业经(22968)
- 学(21648)
- 贸(20198)
- 贸易(20189)
- 地方(19726)
- 易(19684)
- 制(19624)
- 农业(18477)
- 理论(17236)
- 银(17149)
- 银行(17109)
- 融(16868)
- 金融(16867)
- 技术(16450)
- 行(16372)
- 和(16055)
- 务(15377)
- 财务(15305)
- 机构
- 大学(366227)
- 学院(364195)
- 济(148691)
- 经济(145628)
- 管理(144526)
- 理学(125881)
- 理学院(124507)
- 管理学(122197)
- 管理学院(121535)
- 研究(120753)
- 中国(89262)
- 京(77513)
- 科学(74102)
- 财(68542)
- 所(60395)
- 农(56650)
- 财经(55677)
- 研究所(55107)
- 中心(53831)
- 业大(53691)
- 江(50847)
- 经(50607)
- 北京(49200)
- 范(47164)
- 师范(46737)
- 经济学(45445)
- 农业(44679)
- 院(43823)
- 州(41837)
- 财经大学(41695)
- 基金
- 项目(247700)
- 科学(195038)
- 研究(180589)
- 基金(180369)
- 家(156990)
- 国家(155726)
- 科学基金(133594)
- 社会(114037)
- 社会科(108227)
- 社会科学(108202)
- 省(95873)
- 基金项目(95389)
- 自然(86973)
- 自然科(84953)
- 自然科学(84934)
- 自然科学基金(83375)
- 教育(82889)
- 划(81121)
- 资助(75513)
- 编号(73155)
- 成果(59762)
- 重点(55130)
- 部(55104)
- 发(52730)
- 创(51309)
- 课题(50307)
- 创新(47790)
- 教育部(47382)
- 科研(47280)
- 国家社会(46776)
- 期刊
- 济(158048)
- 经济(158048)
- 研究(107467)
- 中国(63980)
- 学报(56947)
- 管理(52661)
- 科学(52358)
- 农(51002)
- 财(49000)
- 大学(43048)
- 学学(40698)
- 教育(38071)
- 农业(35648)
- 融(31686)
- 金融(31686)
- 技术(30462)
- 财经(26826)
- 业经(26293)
- 经济研究(26215)
- 经(22975)
- 问题(21654)
- 理论(18064)
- 业(17982)
- 技术经济(17958)
- 贸(17617)
- 科技(17364)
- 图书(17355)
- 统计(17299)
- 商业(16722)
- 现代(16453)
共检索到522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盛维
文章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国际收支顺差视角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认为建立在劳动力比较优势之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国际产业转移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宏观调空的重点不应该是一味消除流动性过剩,而应该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利用它为产业结构升级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露曦 张向前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从能力、资源相对优势和环境条件三个角度来分析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提出包括企业、行业和政府三个层面,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开展技术的国际合作、提高交易技巧、加强行业协作等方面的策略,旨在提高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际竞争力 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传志 张彩云 余兴发
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候鸟经济"的特征,不断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迁徙。日韩等国的经验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国际转移发生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阶段。我国沿海地区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现象逐渐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和实施国际化战略都将进入新的阶段。然而,我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同产业走出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传志 张彩云 余兴发
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候鸟经济"的特征,不断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迁徙。日韩等国的经验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国际转移发生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阶段。我国沿海地区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现象逐渐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和实施国际化战略都将进入新的阶段。然而,我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同产业走出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正松 万青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尤其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京卫 周应堂
伴随着SA8000标准在全球范围的逐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本文力求分析SA8000标准可能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多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SA8000 劳动密集型产业 影响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国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本文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脱钩理论应用到区域产业转移的定量研究中,采用弹性分析法构建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判断标准。以四大经济发展区域为空间尺度,对1993-2011年我国三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3-2011年间,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四大区域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现象。其中,在1993-2005年向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在2006-2011年从东部地区向外扩散,向中、西、东北地区集聚趋势明显;2005年成为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分水岭。
关键词:
经济地理 产业集聚 脱钩理论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经济发展还没有超越劳动密集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通过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宜盲目由东往西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大有作为,以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爱英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清 王永县
本文基于新的国际分工形态,实证研究代工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归纳和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或品牌结构2-8律。并从这一规律出发,研究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发展模式的丰富性,以及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尤其是自主品牌战略的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淑艳 詹玉萍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密集型产业 区域性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良 王亚新
金融危机后,中国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制定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学思想和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讨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出的结论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加强产业转移的力度;必须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