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7)
- 2023(4057)
- 2022(3290)
- 2021(3292)
- 2020(2496)
- 2019(5583)
- 2018(5639)
- 2017(11613)
- 2016(6254)
- 2015(7170)
- 2014(7135)
- 2013(7182)
- 2012(6888)
- 2011(6276)
- 2010(6419)
- 2009(6398)
- 2008(6288)
- 2007(5771)
- 2006(5352)
- 2005(4973)
- 学科
- 济(26415)
- 经济(26382)
- 管理(14914)
- 业(14479)
- 中国(13735)
- 方法(11317)
- 数学(10196)
- 数学方法(10120)
- 农(9456)
- 企(9226)
- 企业(9226)
- 制(7753)
- 银(6732)
- 银行(6730)
- 贸(6700)
- 贸易(6694)
- 易(6591)
- 行(6523)
- 财(6228)
- 农业(6043)
- 业经(5609)
- 融(5341)
- 金融(5340)
- 人口(5223)
- 体(4469)
- 度(4330)
- 制度(4329)
- 发(4222)
- 税(4204)
- 地方(4152)
- 机构
- 大学(96294)
- 学院(96171)
- 济(42995)
- 经济(42065)
- 管理(33963)
- 研究(33109)
- 理学(28391)
- 理学院(28070)
- 管理学(27700)
- 管理学院(27506)
- 中国(27015)
- 财(22967)
- 京(20675)
- 财经(18051)
- 科学(17097)
- 所(16823)
- 经(16183)
- 研究所(14731)
- 中心(14683)
- 经济学(14135)
- 北京(13950)
- 江(13882)
- 财经大学(13272)
- 范(12986)
- 经济学院(12973)
- 师范(12916)
- 州(11538)
- 院(11502)
- 农(11333)
- 业大(10468)
- 基金
- 项目(54287)
- 研究(44159)
- 科学(42373)
- 基金(38352)
- 家(31937)
- 国家(31634)
- 社会(28564)
- 社会科(26974)
- 社会科学(26969)
- 科学基金(26134)
- 教育(20397)
- 省(20254)
- 基金项目(19505)
- 编号(19413)
- 划(17454)
- 成果(17034)
- 资助(15820)
- 自然(13707)
- 课题(13656)
- 自然科(13321)
- 自然科学(13317)
- 自然科学基金(13050)
- 部(12803)
- 发(12718)
- 性(12086)
- 重点(12076)
- 国家社会(11715)
- 项目编号(11704)
- 年(11619)
- 教育部(11246)
共检索到152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婧雯 朱宇 林李月 柯文前 肖宝玉
城—城流动人口是影响中国人口流动格局演变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论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城—城流动人口的统计口径进行改进,并分析了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人口城—城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42.92%,远高于原口径的18.85%。(2)与原口径相比,新口径下城—城流动人口具有性别比高,已婚者比例高,首次流动时更年轻,流动年限更长,人力资本、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定居意愿更低的特征。(3)与农村户籍相比,城镇户籍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动距离更远、流入城市等级更高,后续流动仍然高度集聚在沿海发达城市,而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继续在沿海城市间流动的同时,出现明显的向中西部回流的态势。(4)模型结果显示,年轻、教育年限长、已婚、从事商业服务业、流动时间长、家庭收入高的人口更容易城—城流动,但家属随迁和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抑制人口城—城流动;首次流入城市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绿化覆盖程度、较高的人均GDP和财政支出都有效地推动了人口的城—城流动。论文纠正了迄今城—城流动人口统计口径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城—城流动人口认识的偏差,推进了对人口城—城流动这一薄弱领域的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张力
流动人口的统计口径左右着流动人口总量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的统计已经形成定期人口普查、常规行政统计、年度调查、抽样调查等多元的数据采集体系。文章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历史资料文献和深度访谈,通过对各部门流动人口定义的详细解读和比较分析,明晰各种统计口径在界定流动的时间和空间单元、登记统计方式等方面存在历史差别、部门差别和地区差别,澄清不同版本流动人口总量不一致的原因。文章认为,各种统计口径在流动的时间、空间单元和登记方式等方面的尺度标准并不统一,且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多次调整而造成的这种"乱象",既与不同职能部门的行政分工和数据采集目的不同有关,也与各地户籍改革、城乡一体化综合试验进程不同步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奎 乔忠 王玉华
本文首先对流动人口的涵义进行了解释,然后通过对我国流动人口统计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暂住人口 外来人口 统计指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玮
确立合理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是一切有关城镇问题研究的基础。我国虽然几次调整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急需尽快解决。 一、目前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所存在的偏差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对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有两个: 1.市镇总人口。是指市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其中对市带县的大中城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杨舸
利用1982年以来的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本文从区域、省份、城市等层面分析了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的变动趋势。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从区域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向东部地区集中,越来越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集中;从省级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集中流向少数省份,前5个流动人口最多的省(市、区)吸纳了全国一半的流动人口;从城市层面来说,流动人口越来越集中流向少数城市,表现出突出的极化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正在形成一个由35个左右城市构成的沿海城市带,它们吸收了全国半数以上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的这种集中趋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此乃制定与流动人口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分布 集中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淑玲 范建平 米子川
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文章基于宏观数据和2015—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对数线性模型,使用基尼系数和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不会缩小个体的收入差距,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其余三个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无论是基尼系数还是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组内不平等可以解释总不平等的95%以上;在基尼系数的BOI分解中,组间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而在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中,不对称或不规则效应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指数对收入分布中不同部分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洪春
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如果从商代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关人口统计口径,变化频繁,有些问题至今难以完全弄清。在此,本文就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口径的一些基本特征略加论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福庆 陈磊 龚桢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流向和流动性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既带来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一定挑战。文章借鉴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推拉模型的相关理论,对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论证,提出可针对不同人群,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原籍吸附、就近消化、落户沉淀、稳定居住"的路径,使其总量平稳递减、流向合理有序、服务可及均等、社会融合顺畅。最后,从构建框架、完善制度、均等服务、建立机制四方面,提出了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畅通从迁徙到落户通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融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融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辛小柏
义务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属于公共产品,是一种强制性、普惠性的全员教育,基于这一属性,保障每个适龄阶段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我国适龄儿童基数大,分布广,其享受义务教育情况不仅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群体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并且存在部分儿童失学的现象。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对不利群体的覆盖率,这其中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是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杨舸 张斐 卢雪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流动人口的认识总体来讲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研究更是罕见。本文通过深入挖掘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总结得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流动人口的普遍化、流动原因的经济化、流动时间的长期化、流入地分布的沿海集中化、年龄结构的成年化、性别构成的均衡化、女性人口流动的自主化、流动方式的家庭化和学业构成的"知识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变动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孔伟艳
加强对广大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既是我国改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难点,也是当前推进有质量的城市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一、难点(一)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困难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流动人口是处于一定方向下持续移动的人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离开常住地出外谋生就业的人口视为流动人口。从人口学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分布较广,年龄构成轻,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停留时间长。人口流动中存在着影响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难度、侵犯合法权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这一战略问题的认识,加强调控和疏导,达到有序、有度,使流动人口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乐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规模空前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统计必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引起人们对人口流动概念理解的歧义,从而出现社会上和学术界对相关概念和指标使用的混乱。笔者根据中国的国情,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与流动人口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人口流动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以期解决当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流动人口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