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8)
- 2023(11811)
- 2022(10596)
- 2021(10196)
- 2020(8590)
- 2019(20079)
- 2018(20364)
- 2017(38939)
- 2016(21817)
- 2015(24954)
- 2014(25520)
- 2013(25062)
- 2012(23035)
- 2011(20786)
- 2010(21165)
- 2009(19162)
- 2008(18833)
- 2007(16704)
- 2006(14803)
- 2005(13136)
- 学科
- 济(79054)
- 经济(78959)
- 管理(60498)
- 业(55873)
- 企(45715)
- 企业(45715)
- 方法(36324)
- 数学(31052)
- 数学方法(30672)
- 中国(24191)
- 农(22947)
- 财(20746)
- 业经(18078)
- 制(17909)
- 学(17674)
- 理论(16725)
- 贸(15572)
- 贸易(15564)
- 地方(15561)
- 易(15147)
- 农业(14814)
- 教育(14633)
- 银(14044)
- 银行(13997)
- 和(13658)
- 行(13293)
- 务(12943)
- 技术(12910)
- 财务(12876)
- 财务管理(12838)
- 机构
- 学院(307569)
- 大学(307458)
- 管理(118233)
- 济(113561)
- 经济(110510)
- 理学(100988)
- 理学院(99844)
- 研究(98748)
- 管理学(98094)
- 管理学院(97544)
- 中国(74117)
- 京(66844)
- 科学(61872)
- 财(55486)
- 所(50336)
- 江(46625)
- 农(46560)
- 研究所(45161)
- 中心(44702)
- 业大(44445)
- 财经(43962)
- 北京(43166)
- 范(42972)
- 师范(42605)
- 经(39614)
- 州(38527)
- 农业(36244)
- 院(36093)
- 技术(35558)
- 师范大学(33913)
- 基金
- 项目(199481)
- 科学(153519)
- 研究(151935)
- 基金(138771)
- 家(119189)
- 国家(118086)
- 科学基金(99989)
- 社会(89655)
- 社会科(84562)
- 社会科学(84538)
- 省(79904)
- 基金项目(74187)
- 教育(71999)
- 划(66725)
- 编号(66487)
- 自然(64355)
- 自然科(62695)
- 自然科学(62679)
- 自然科学基金(61509)
- 资助(57807)
- 成果(55720)
- 课题(46377)
- 重点(44428)
- 部(43639)
- 发(42217)
- 创(41130)
- 项目编号(40718)
- 创新(38144)
- 年(38098)
- 大学(38064)
- 期刊
- 济(132269)
- 经济(132269)
- 研究(94067)
- 中国(62864)
- 学报(47033)
- 教育(46938)
- 管理(43299)
- 农(42389)
- 科学(41985)
- 财(41242)
- 大学(35491)
- 学学(32545)
- 农业(29652)
- 技术(28943)
- 融(26826)
- 金融(26826)
- 业经(22838)
- 财经(20671)
- 图书(20305)
- 经济研究(19774)
- 经(17442)
- 问题(17323)
- 理论(16898)
- 实践(15782)
- 践(15782)
- 科技(14352)
- 业(14335)
- 现代(14317)
- 技术经济(14240)
- 商业(14037)
共检索到459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邓经超
设置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本质上来源于法学的实践知识性质,从法学的知识论源流与发展来看,实践性始终构成法学知识的核心意涵。法学知识的理论创新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但更为关键的是将这种实践知识有效运用于现实,这成为法律博士存在的根本意义。面向未来的法律博士生培养将面临法律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培养理念与现实的联结这两个棘手挑战,而这需要从创新培养模式与改革双导师制度两个方面尝试寻找解决与探索的方向。法律博士生教育应培养未来的“法律家”而不是“法学家”,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有别于法学博士生教育并具有行业特色的培养道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钢 何欣 万青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世明 陈云敏
探索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新路———从岩土工程博士生教育谈起吴世明陈云敏一、引言研究生教育影响国家长远发展,我国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但如何使工科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次,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培养既能满足当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桂香 衣淑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与人才需求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初步形成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桂香 衣淑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与人才需求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初步形成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将会有利于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洁 胡庆华 荆磊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设了新平台。通过分析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国外知名大学药学博士生培养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职业衔接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具有实践导向、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多方协作培养的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药学博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孔杰
探索博士生教育规律努力提高培养工作水平孔杰自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博士生教育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当前,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到本世纪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针,即“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是摆在我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珊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专业式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三个阶段。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生的个体差异、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以及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不均衡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多样化 必然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益民 范钧 吴为进
本文根据当代研究生广泛使用网络技术的事实,分析了传统研究生德育和现代信息传播特性间的四个主要矛盾,论述了网络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从继续重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德育作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思想教育与学术活动相结合以及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四个方面对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德育做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NULL.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加祥
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法律硕士学位之后,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不少问题,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定位模糊,两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雷同,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
关键词:
法学硕士 法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娜 杨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领域性的特征。但由于大学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学术惯性",而且师资队伍也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长春理工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协作,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支撑保障体系,从课程、师资、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保障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职业导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世农 翁君奕 李常青 郭霖
介绍了厦门大学MBA研究生管理技能的有效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两栖”、“两翼”和“四合一”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公司化环境、体验式”的教学设施;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采用“模块化”设计《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以弥补“标准化MBA课程体系”的缺陷;通过“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管理实习”、“管理模拟竞赛”、“多元互动训练”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建设适合MBA教育的文本和影像案例库、系列教材和课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床木 吴伟 王恩涛 陈黎明
科研院所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为例,总结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探索与初步成效,分析了招生规模较小、培养模式单一、招生类别复杂、安全问题时发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及完善管理措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 探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福胜 刘颖 吴振一 罗立胜 白永毅
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何福胜刘颖吴振一罗立胜白永毅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与他人进行口头或书面语言交流的能力。这种语言的应用能力应该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之所在。特别在研究生英语学习阶段,由于外语环境的需求和内部条件的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德忠 方祯云 张素荷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重庆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