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7)
- 2023(14317)
- 2022(12336)
- 2021(11192)
- 2020(9490)
- 2019(21903)
- 2018(21840)
- 2017(42334)
- 2016(23227)
- 2015(26465)
- 2014(26879)
- 2013(26685)
- 2012(25436)
- 2011(23404)
- 2010(23984)
- 2009(22617)
- 2008(22764)
- 2007(20730)
- 2006(18724)
- 2005(17374)
- 学科
- 济(104319)
- 经济(104188)
- 管理(66860)
- 业(63525)
- 企(49445)
- 企业(49445)
- 方法(40041)
- 数学(34974)
- 数学方法(34683)
- 中国(33653)
- 农(29945)
- 地方(26710)
- 财(26373)
- 制(24342)
- 业经(23139)
- 农业(19663)
- 学(19633)
- 贸(19434)
- 贸易(19419)
- 银(19072)
- 银行(19022)
- 易(18770)
- 行(18319)
- 融(17784)
- 金融(17780)
- 环境(16884)
- 体(16354)
- 发(15333)
- 和(14979)
- 务(14819)
- 机构
- 大学(347101)
- 学院(347050)
- 济(145898)
- 经济(142559)
- 管理(127081)
- 研究(123927)
- 理学(107250)
- 理学院(105909)
- 管理学(104248)
- 管理学院(103580)
- 中国(94477)
- 京(75399)
- 科学(74618)
- 财(71207)
- 所(64366)
- 农(61193)
- 研究所(57569)
- 中心(55942)
- 江(55520)
- 财经(54799)
- 业大(50716)
- 经(49347)
- 北京(48260)
- 农业(47914)
- 范(47204)
- 师范(46752)
- 经济学(45134)
- 院(44161)
- 州(43967)
- 经济学院(40694)
- 基金
- 项目(218023)
- 科学(170430)
- 研究(160862)
- 基金(155594)
- 家(134934)
- 国家(133741)
- 科学基金(113211)
- 社会(101996)
- 社会科(96629)
- 社会科学(96597)
- 省(86422)
- 基金项目(82602)
- 教育(73837)
- 划(72657)
- 自然(70810)
- 自然科(69081)
- 自然科学(69061)
- 自然科学基金(67814)
- 编号(66058)
- 资助(63129)
- 成果(55381)
- 发(51811)
- 重点(49643)
- 部(48594)
- 课题(46914)
- 创(44950)
- 制(42568)
- 创新(42190)
- 国家社会(41726)
- 发展(41644)
- 期刊
- 济(172749)
- 经济(172749)
- 研究(110257)
- 中国(75049)
- 农(57117)
- 财(55045)
- 学报(53315)
- 科学(49165)
- 管理(47463)
- 大学(40243)
- 教育(39501)
- 农业(38138)
- 学学(37766)
- 融(36839)
- 金融(36839)
- 技术(29684)
- 业经(28822)
- 财经(27691)
- 经济研究(27082)
- 问题(24777)
- 经(23854)
- 业(19818)
- 贸(18784)
- 技术经济(17417)
- 理论(16856)
- 商业(16636)
- 现代(16251)
- 版(15993)
- 国际(15781)
- 图书(15719)
共检索到543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陈振光 王波 王辰
大城市规模演化是城市成长发展过程中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发育有机成长的各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1985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外向型企业的集聚,开发区的形成以及房地产业的高速度增长,具有优越地理区位的沿海大城市的建成区不断扩大,人口与产业高度集聚,促进了大城市用地空间的巨大变化。经过30多年来的规划建设实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对我国大城市发育机制与成长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刻认识到我国沿海城市成长发育的重要机制与因素,尤其是在工业化推动下,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与交通走廊发展的动力及其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的支配作用。认识这些成长因素与发育机制有利于我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树峰 杜德斌 覃雄合 何舜辉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具有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作用。基于1995—2013年140.87万件企业发明专利数据,采用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内企业创新发展阶段、空间分异、蔓延形态与等级结构进行剖析,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企业创新发展整体呈指数型增长态势,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城市群创新产出变动趋势各异,其中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2)三大城市群企业创新空间分异指数变化均呈"倒U型"。京津冀城市群空间非均衡性最显著,以京津"双核心驱动"为主,未形成区域性城市创新等级结构体系。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均呈现"多中心带状蔓延形态",等级体系上存在"倒金字塔型"和"金字塔型"两种结构。(3)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经济基础与政府政策支持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结构、本地高等教育资源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地区效应差异化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峰 殷成志 史永亮
我国沿海大城市开发区在经历了早期创业和快速增长阶段之后,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摆脱自身内在缺陷而普遍进入调整转型时期。其中,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通过实施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标志的二次创业战略,逐步走上从开发区到新城的转型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国外新城建设的独特现象。在此转型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外资高度密集、现代工业主导、具有新城特征的外向型工业新城,并对所在大城市地区的经济与空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开发区 转型 新城 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爱芝 吕爽 李国平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文章在梳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城市群作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沿海三大城市群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的创新驱动机制模型,论述了沿海三大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创新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创新驱动沿海三大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相关策略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以创新为动力、以沿海三大城市群为动力源,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和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涛 吴清扬
本文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其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生态等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发展阶段。研究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发展优势领先,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次之,人口城镇化最为滞后,珠三角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首位、长三角次之、京津冀较低。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东部城镇化健康度最高,次高值区分布在以南京和杭州为核心的小范围区域;珠三角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圈层区域是城镇化制高区,粤东高于粤西、粤北高于粤南;京津冀内部城镇化高值区分布在京津双核心区域,整体呈"核心-边缘"格局。三大城市群城镇化均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仅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为勉强协调发展,中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长三角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区仍集中在上海核心圈层地域,珠三角协调发展度呈自粤北、粤东向粤南、粤西逐渐衰减趋势,京津冀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区分布在京、津、石核心区域范围,廊坊成为京津间断裂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树伟 宋维珍 张晋晋
沿海三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域,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创新引领、内引外联、产业高端、治理高效、生态宜居、民生共享六个方面。实现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高质量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为此,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开放高效政府,提高城市—区域治理能力,合作共建创新型战略平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尤其是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影响日渐显现。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中国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基础上,文章重新审视了经济全球化对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沿海大城市 特征 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阳 蔡晓鹏
城市消费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最稳定因素,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现行政府统计制度中反映商品消费的主要和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观察厦门市"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动,通过比对五个计划单列市2005-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数据资料,找寻其发展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了加深对当前沿海较大城市消费形势的认识,寻找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取厦门、宁波等有特点的城市,就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进行近二十年的多元回归分析,并应用模型量化方式分析城市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力,并就各项量化结果提出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法,提升城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萍 李婷
一、几点说明(一)指标的筛选思路社会发展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的范围广,选择什么样的指标是评价的关键。社会发展的广泛性要求选择尽可能多的指标,本文的目的——综合比较又要求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方案包括1000多个指标,我们根据专家意见、参考国内外此项研究设计思路之精华,考虑统计资料的可提供性,从中选取了24个指标,分为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唐文乔 李辉华 谢正丽 刘东 刘至治
对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4尾日本鳗鲡幼体鉴定发育时相,分析了其中104尾玻璃鳗的日龄、柳叶鳗龄和抵岸龄。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玻璃鳗的柳叶鳗龄平均为102(90~112)d,并呈现出地域性的从南至北逐步增大的趋势。Scheffe′s多重比较可将9个群体按柳叶鳗龄的大小归为3个组,南部的新会和汕头归为第1组;中间的福清、宁德、温州、台州归为第2组;北面的慈溪、九段沙和大丰归为第3组。同样,群体的R-聚类和个体的Q-聚类分析也显示出与上述分组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从产卵场随北赤道洋流迁徙至菲律宾东北部并进入黑潮接近中国东南沿海的柳叶鳗,分成3个群体迁徙。变态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小年
猪肉是我国居民"菜篮子"中的重点产品,其市场供给与价格水平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城市猪肉供给角度来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猪肉供给对价格稳定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大城市猪肉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城市 市场供给 猪肉价格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洁 张可云
论文基于已有研究将大城市病细分为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3种典型症状,采用2013年全国204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口空间分布指标,首先运用OLS回归探讨城市规模、空间失衡、建设滞后、产业转型、体制弊病等5种主要致病因素对大城市病的影响;其次,建立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与大城市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病作为一种"综合病",具体到不同层面对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也大相径庭。其中,城市总体规模较大、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大城市中并不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相反地,产业结构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增加、行政权力的集中均有助于吸引和调动资源;此外,不论是城区人口总量的增加,还是分布结构的集中化,均显著不利于消除环境污染,并且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张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蒋丽莎 李琪 孔令锋
紫蛤属(Sanguinolaria)贝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却存在着物种鉴定错误、种名使用混乱、同物异名等一系列问题,关于其系统分类和演化问题的研究较少。为探究中国沿海紫蛤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两个线粒体基因(COI和16S rRNA),以及两个核基因(H3和28S rRNA)的部分序列,对采自中国沿海紫蛤属3亚属9种紫蛤61个个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4个基因片段联合数据集T12(剔除COI第三位密码子位置)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个线粒体基因片段GC含量明显低于AT含量,表现出对AT偏斜,两个核基因表现出对GC的偏斜。4个基因片段(COI、16S rRNA、H3和28S rRNA)的颠换与转换比值分别为5.073、3.042、1.564和1.480,均远高于系统分析的临界值0.4,能够提供有效的系统发育信息。基于4个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9种紫蛤均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5)与单倍型多态性(H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