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9)
2023(13223)
2022(11573)
2021(10712)
2020(9144)
2019(21147)
2018(21078)
2017(41660)
2016(22149)
2015(25313)
2014(25097)
2013(25156)
2012(23247)
2011(20793)
2010(20844)
2009(19177)
2008(18849)
2007(16574)
2006(14726)
2005(12939)
作者
(64465)
(53182)
(53128)
(50411)
(34065)
(25533)
(24048)
(20938)
(20051)
(19164)
(18132)
(17862)
(16821)
(16795)
(16395)
(16113)
(15859)
(15837)
(15352)
(15217)
(13157)
(13131)
(12818)
(12052)
(11948)
(11743)
(11742)
(11741)
(10656)
(10401)
学科
(93562)
经济(93460)
管理(68931)
(67202)
(55085)
企业(55085)
方法(47141)
数学(41760)
数学方法(41428)
(26108)
中国(25554)
(24500)
(21691)
贸易(21682)
(21160)
业经(19790)
技术(19015)
(17534)
(17261)
地方(16940)
农业(16349)
(16231)
财务(16160)
财务管理(16125)
企业财务(15350)
(14673)
银行(14637)
环境(14439)
理论(13910)
(13909)
机构
大学(327192)
学院(324057)
(136148)
经济(133407)
管理(132819)
理学(115734)
理学院(114592)
管理学(112952)
管理学院(112371)
研究(103426)
中国(77848)
(69001)
(63653)
科学(61516)
财经(51869)
(50695)
(47281)
(47098)
中心(46830)
业大(46614)
研究所(45818)
(45422)
北京(43687)
经济学(42092)
(40697)
师范(40364)
财经大学(38855)
经济学院(38502)
(37594)
(37132)
基金
项目(219964)
科学(173928)
研究(162695)
基金(161418)
(139109)
国家(138022)
科学基金(119584)
社会(104047)
社会科(98889)
社会科学(98866)
基金项目(85998)
(84234)
自然(76836)
自然科(75046)
自然科学(75031)
教育(74655)
自然科学基金(73712)
(70531)
资助(67079)
编号(66173)
成果(52912)
(50076)
重点(48515)
(46185)
(45945)
课题(44476)
教育部(43494)
国家社会(43065)
创新(42851)
人文(42698)
期刊
(142594)
经济(142594)
研究(97772)
中国(56325)
管理(48128)
学报(47378)
(46805)
科学(43972)
(41365)
大学(36417)
学学(34218)
教育(32983)
技术(29808)
农业(29214)
(27954)
金融(27954)
财经(25295)
经济研究(23622)
业经(23216)
(21506)
问题(19440)
技术经济(17965)
(17196)
理论(17105)
图书(16523)
科技(15900)
实践(15568)
(15568)
商业(15026)
现代(14706)
共检索到467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叙春  贾德铮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细分的5个亚产业——汽车整车生产产业,改装车产业,摩托车产业,发动机产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本文在借鉴了已有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85—2005共21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各个亚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再通过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这5个亚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状况,从而得出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和汽车整车生产产业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主导亚产业的结论。最后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启示,即通过优先提升主导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汽车工业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本国的力量去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来提高本国科技水平和加速经济发展。本文从技术溢出理论出发,以中国汽车工业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放  薛乔  
FDI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关联溢出效应,受行业特征、技术差距以及FDI股权形式(合资和独资)的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对我国1998~2014年汽车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汽车整车行业,合资企业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受技术差距影响,正向的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而独资企业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不明显。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合资和独资企业在初期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都有正向的关联溢出效应,后期合资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逐渐扩大,而独资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减弱至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放  薛乔  
FDI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关联溢出效应,受行业特征、技术差距以及FDI股权形式(合资和独资)的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对我国19982014年汽车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汽车整车行业,合资企业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受技术差距影响,正向的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而独资企业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不明显。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合资和独资企业在初期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都有正向的关联溢出效应,后期合资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逐渐扩大,而独资企业的关联溢出效应减弱至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征  曹慧  
本文首先提出了汽车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分为汽车工业与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方程的拟和得出基本结论。通过对结论的分析,提出了针对解决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这些建议着重从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制定、汽车工业绿色循环体系建设、先进技术的研发与采用以及政府的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果庆  
本文以2004-2005年面板数据,从FDI企业角度全面实证中国汽车产业FDI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企业的确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当然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FDI也不是理想的,其具有挤出效应的一面。同时,FDI企业的溢出效应与技术缺口有较大的关系,FDI企业对技术缺口较大的改装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技术缺口适中的整车制造业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技术缺口最小的零件制造业的技术产生挤出效应。本文认为"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的且不可少的过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汽车工业不仅是产业关联度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的现代产业部门,而且也是规模效益明显的现代产业部门。它作为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对中国经济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以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为基础,运用有关规模经济的理论和观点,以我国汽车工业为典型,从四个方面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规模经济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论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启民  邢厚媛  
外商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任启民,邢厚媛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汽车工业是我国第一个实行产业政策的行业,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按照“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的规定,汽车工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提醒人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英  
一、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汽车产品的影响“九五”期间,随着国家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标准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推广、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研究。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是我国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八五”时期自主攻关的基础上,利用与国外企业技术合作,通过有关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在较短时间内使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年,我国主要城市销售的轿车产品已经普遍采用了电控汽油喷射装置。“九五”期间,我国汽车用柴油机电控燃油技术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攻克了电磁喷射阀、电子控制单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林奋  
汽车工业作为传统的资金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与高技术应用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从60年代以来,汽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汽车性能质量的不断提高,几乎都是汽车工业高技术化的结果。我国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后起国,现有的汽车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双兴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圣复  
汽车工业是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美国汽车工业在美国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每六个就业人员中就有一个同汽车工业有关。汽车虽然发明于欧洲,但却首先在美国大批量生产。美国汽车工业曾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数十年。进入8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虽然面临日本汽车的严重挑战,但美国凭借其科技实力.对这一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以图再展昔日雄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