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2)
2023(14172)
2022(12320)
2021(11509)
2020(9801)
2019(22198)
2018(22553)
2017(42977)
2016(23084)
2015(26206)
2014(25724)
2013(25666)
2012(23710)
2011(21437)
2010(21482)
2009(19731)
2008(19458)
2007(17104)
2006(15190)
2005(13309)
作者
(66287)
(54651)
(54533)
(51673)
(34929)
(26230)
(24744)
(21456)
(20619)
(19620)
(18572)
(18272)
(17379)
(17333)
(16859)
(16477)
(16353)
(16151)
(15652)
(15644)
(13576)
(13526)
(13204)
(12471)
(12340)
(12228)
(12156)
(12152)
(10996)
(10751)
学科
(96155)
经济(96064)
管理(70391)
(68873)
(57209)
企业(57209)
方法(42236)
数学(36261)
数学方法(35910)
中国(27583)
(25542)
技术(23174)
业经(22538)
(21877)
地方(20638)
(18367)
(18365)
贸易(18351)
(18276)
(17858)
农业(16997)
理论(15808)
(15599)
银行(15559)
(14932)
(14919)
产业(14434)
环境(14371)
技术管理(14262)
(14170)
机构
大学(332150)
学院(330728)
(136067)
管理(134973)
经济(133211)
理学(116737)
理学院(115538)
管理学(113844)
管理学院(113236)
研究(108199)
中国(80604)
(70825)
科学(65024)
(61498)
(53192)
财经(49423)
中心(48286)
研究所(48149)
(47902)
(47790)
业大(47146)
北京(45220)
(44817)
(42926)
师范(42581)
经济学(40504)
(39473)
(39096)
农业(37393)
经济学院(36721)
基金
项目(222566)
科学(175685)
研究(167097)
基金(160340)
(138052)
国家(136910)
科学基金(118418)
社会(105378)
社会科(99990)
社会科学(99967)
(87888)
基金项目(85537)
教育(76118)
自然(74993)
自然科(73217)
自然科学(73202)
(72933)
自然科学基金(71919)
编号(68594)
资助(65027)
成果(55474)
(50161)
重点(49218)
(48920)
(48601)
课题(47345)
创新(46107)
国家社会(42972)
项目编号(42702)
教育部(42243)
期刊
(148949)
经济(148949)
研究(100183)
中国(63780)
管理(51766)
学报(47094)
科学(44855)
(43917)
(43166)
教育(39868)
大学(36156)
学学(33766)
技术(31887)
农业(30683)
(28228)
金融(28228)
业经(25449)
经济研究(24107)
财经(23477)
(20113)
问题(19936)
科技(18365)
技术经济(18328)
图书(18011)
理论(17154)
(16041)
商业(15890)
(15849)
实践(15690)
(15690)
共检索到48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芳  朱德宇  
在分析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协同对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1999-2013年汽车产业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协同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产、创新成果与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活动间协同度相对较高,创新投入与对外贸易活动始终处于较低的协同水平。因此,汽车产业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兼顾市场效益和技术需求,以两者的协同作用保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其中,提升外资引进与产业创新投入间的协同水平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树华  张冀新  
跨产业的产业融合的出现使得限于产业内企业间竞争关系研究的传统产业组织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本文在结合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基础上,分析了产业融合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基础,提出建立产业融合协同创新体系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框架,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扬帆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宇  马卫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了近六十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以合资方式和完全自主创新方式的升级方式,以并购为基础的开放式创新方式成为最新的升级方式之一。吉利公司作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后起之秀,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坚持开放式创新,本文通过对2009年吉利汽车公司并购沃尔沃事件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吉利汽车公司并购沃尔沃案例的过程和动因研究发现,吉利汽车公司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方式,为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带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和提升品牌价值与管理水平的积极影响,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带来选择合适的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铁  
运用层次加权模型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总体能力一般,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的优势包括:具有较强的制造生产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和科技经费投入能力。而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一是R&D经费缺乏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专利;二是缺乏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科技队伍不稳定;三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江  韩祺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总体上看,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面临价格高、性能不稳定、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在未来一段时期要通过扩大国家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以推动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充电桩等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市场应用等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晓波  
本文分析了互补资产在汽车发展史上两次主导设计竞争中的作用,指出制约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汽车产品的主要因素就是充电设施不足。如果解决了这一问题,电动汽车就会成为城市家庭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产品,这对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性和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探讨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分散,产品价格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足,政策不配套、充电设施缺乏投资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联合组建研发公司、开发共性技术、实施不对称管制措施、培育消费者、打破垄断、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充电网络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自力  
技术创新始终是各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手段。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表现出一种三极化趋势,并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面临三大挑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应该高度重视五大关键性要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青  戚湧  武兰芬  
技术复杂度和学科交叉度日益提高,合作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专利质量和创新类型评价模型,基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00—2020年授权发明专利开展面向协同对象的产业创新产出研究。研究发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日益紧密,协同创新数量增速明显。在创新质量方面,协同创新正向影响创新质量,且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异质性协同对创新质量的提升高于企业间、高校院所间的同质性协同;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采用突破性创新,企业间、高校院所间协同采用渐进性创新更有利于提升创新质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菲菲  崔金栋  王胜文  高志豪  
技术创新的复杂化使得创新生态网络逐步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兴主体形态,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历史复杂性使得研究其发展演化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以复杂系统为视角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地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成,揭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4种主要形态的运行机制,展示车企主导型、产业链主导型、产学研联盟主导型和创新生态系统主导型4种类型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以期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鹏义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创新驱动的一个关键性发展阶段,而汽车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业组织的创新程度。在简要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状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组织创新的以业务纽带连接的生产领导组织体系模式、混合生产协作组织体系模式、扩展企业组织模式三种模式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