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1)
2023(4241)
2022(3839)
2021(3649)
2020(3207)
2019(7453)
2018(7415)
2017(15267)
2016(7823)
2015(8710)
2014(8304)
2013(8310)
2012(8057)
2011(7376)
2010(7495)
2009(7337)
2008(7147)
2007(6513)
2006(6120)
2005(5769)
作者
(21919)
(18313)
(17946)
(17394)
(11491)
(8674)
(8294)
(6924)
(6676)
(6480)
(6008)
(5779)
(5762)
(5621)
(5614)
(5359)
(5303)
(5256)
(5221)
(5186)
(4533)
(4343)
(4338)
(4112)
(4080)
(4015)
(3966)
(3854)
(3555)
(3552)
学科
(32772)
经济(32740)
管理(22380)
(20089)
方法(14256)
(14123)
贸易(14119)
(14002)
(13837)
企业(13837)
数学(13051)
数学方法(12979)
(11688)
中国(11592)
(10877)
环境(10721)
(10145)
(8439)
出口(8438)
出口贸易(8438)
(7933)
(6700)
银行(6696)
农业(6651)
(6532)
(6528)
(5617)
金融(5617)
(5559)
业经(5544)
机构
大学(115822)
学院(115346)
(53875)
经济(52857)
管理(42331)
研究(38114)
理学(35942)
理学院(35588)
管理学(35173)
管理学院(34975)
中国(31266)
(27559)
(24266)
财经(21673)
科学(20611)
(19613)
(18921)
经济学(18096)
中心(17260)
经济学院(16738)
(16703)
研究所(16691)
财经大学(16013)
北京(15735)
(15630)
(14289)
师范(14191)
(13842)
业大(13792)
(13577)
基金
项目(69720)
科学(54585)
研究(53797)
基金(51319)
(43690)
国家(43359)
科学基金(36366)
社会(36084)
社会科(34317)
社会科学(34309)
基金项目(26742)
(25751)
教育(23849)
编号(21810)
(21574)
资助(21402)
自然(20710)
自然科(20129)
自然科学(20120)
自然科学基金(19738)
成果(18265)
(16699)
国家社会(15666)
(15526)
重点(15379)
课题(14653)
教育部(14517)
(14507)
人文(14238)
(14052)
期刊
(59526)
经济(59526)
研究(37733)
中国(20475)
(19394)
管理(15037)
学报(14955)
(14609)
科学(13780)
(13660)
金融(13660)
大学(11920)
学学(11181)
(10961)
财经(10782)
经济研究(10647)
业经(10009)
农业(9952)
教育(9804)
问题(9463)
(9274)
国际(9118)
技术(8353)
理论(6624)
商业(6194)
实践(5910)
(5910)
技术经济(5679)
统计(5568)
现代(5293)
共检索到178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罗辉  
为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罪的惩治力度。司法实践中,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仍处于立案处罚难、取证难、鉴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案不移,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不畅;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有其现实困难;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体系尚未建立;污染环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特殊性。应当通过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体系以及合理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等措施走出司法困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志伟  
近10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随之而来的是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其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重金属资源、涉及重金属的行业居多,而生态系统脆弱,加之重金属污染防治不利,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于是建立西北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特别是法律防治体系刻不容缓,但由于缺少长期稳定的综合性法律法规的保障、健全的重金属污染的监管体制、充足的治理、赔偿资金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西北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法律防治面临困境。因此,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地方法规、明确各省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管理体制、筹集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赔偿资金、加强环境教育,保障公众参与成为眼下建立法律防治体系的重要举措。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五志  
司法工作人员奖励与惩戒机制的相关规范文本已大量出台,在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现有的规范文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该机制依然存在与行政机关人员管理模式同质化、尚未完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不足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推进司法工作人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势在必行。基于此提出建设司法工作人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名单、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实施标准、优化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形成失信惩戒名单退出机制的建议,以助推司法公信力建设行稳致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琪  肖冬梅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考察欧盟、美国立法例,“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特定技术处理”“互相结合识别”“不可变更”的表述具有可鉴性。建议出台有关“敏感个人信息”的立法解释,以“技术原理”“生物特征”“识别方式”“识别目的”四要素为核心对“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概念界定,从身体或生理特征、行为特征两个层面进行种类列举,排除未经特定技术处理以确认自然人身份的生物识别信息来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伟达  
鉴于宏观调控与行政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有必要在为公权力进行司法监督制度设计时,充分考虑宏观调控行为的特殊性。宏观调控行为的公权力性质、特点以及现有非司法监督的局限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司法监督的必要性。现阶段宏观调控司法监督的困境在于:司法机关介入宏观调控的角色错位、相关法律制度储备不足、相应的审判庭和违宪审查制度没有建立。因此,要走出宏观调控司法监督的困境,我们有必要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地位的独立,设立宏观调控法庭和宪法法院以确保对宏观调控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淡化司法机关宏观调控执行者的角色,建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熊亚文  
逃税罪初犯免责条款所确立的二元化犯罪模式,具有发挥刑法的激励功能、提升刑法的经济效益、体现刑法的谦抑精神等方面的制度绩效。然而,作为一种纯粹利益导向式的立法,其同时存在刑法适用不公、预防效果不佳、纳税人权利保障不足等方面的现实困境。鉴于此,有必要对初犯免责条款予以立法重构,通过设置数额上限和行为要求来限制其适用范围;同时,对逃税罪的刑事处罚措施及方式进行相应的配套修正,以克服处罚范围扩大所带来的重刑化负担与刑罚单一化弊端。在立法修正之前,还可以充分利用刑法解释论的功能来弥补逃税罪处罚范围过窄的立法缺陷,并明确刑事司法机关及时介入重大逃税犯罪案件的合法性根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征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经济生活中颇具生机、富有活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型经济单元,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壮大作出了贡献。——改革十年,乡镇企业不仅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缓解了市场供应长期严重匮乏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764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5,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玉平  
我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是适应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它的特征是: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由国家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共伺承担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双轨制”;调查方式采用全面调查、层层上报为主的全面报表制度;指标体系采取以反映实物量、数量为生的“实物数量型”指标体系。这一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惠正,李锡林  
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1959年建立的老所,同煤炭工业出版社(含印刷厂)和新建的煤炭工业音像出版社属同一机构。全所现有职工700余人,设有18个处室和一个印刷厂。近40年来,我所在为领导服务、为煤炭工业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雪梅  张漾北  
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惩治机制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过程中的渎职犯罪行为进行惩办和治理的一系列制度、形式以及相关部门协同惩治的运行方式和过程,包括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依据、惩治方式、惩治程序以及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有机统一。对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存在刑罚设置不合理、惩治效果欠佳,刑罚适用过于轻缓、缺乏严厉性,免缓刑适用标准不统一,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够顺畅,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衔接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有效惩治生态环境渎职犯罪、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重新考量并设置法定刑幅度,规范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标准,健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察机关监察调查与检察机关指控犯罪三位一体的追诉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刘水华  罗辉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司法实践中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裁判却不多见,环境刑事手段在惩治环境犯罪行为中的作用未能得以有效发挥。应当在了解我国环境犯罪惩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执法原因,分析检察机关惩治环境犯罪的现实困境,通过推进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专业化、推动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等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雪梅  张漾北  
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惩治机制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过程中的渎职犯罪行为进行惩办和治理的一系列制度、形式以及相关部门协同惩治的运行方式和过程,包括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依据、惩治方式、惩治程序以及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有机统一。对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存在刑罚设置不合理、惩治效果欠佳,刑罚适用过于轻缓、缺乏严厉性,免缓刑适用标准不统一,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够顺畅,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衔接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有效惩治生态环境渎职犯罪、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重新考量并设置法定刑幅度,规范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标准,健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察机关监察调查与检察机关指控犯罪三位一体的追诉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芬  
文章以中小微企业为切入点,阐述企业合规认罪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企业认罪面临检方接触认罪时间较晚影响诉讼效率、企业认罪真实性受质疑、检察院自由裁量权过大、外部监督不力、企业难以在认罪和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等困境,进一步从保障诉讼参与人和公众两方人员的知情权、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对直接责任人员慎用不起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