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5)
2023(8662)
2022(7570)
2021(6800)
2020(6179)
2019(14315)
2018(14312)
2017(29260)
2016(15874)
2015(18364)
2014(18435)
2013(18582)
2012(17727)
2011(16164)
2010(16334)
2009(15486)
2008(15534)
2007(14150)
2006(12357)
2005(11106)
作者
(48442)
(40589)
(40219)
(38655)
(25639)
(19457)
(18747)
(15803)
(15018)
(14417)
(13607)
(13538)
(12764)
(12689)
(12665)
(12562)
(12502)
(11920)
(11770)
(11656)
(10051)
(10028)
(9941)
(9204)
(9057)
(9057)
(9006)
(8960)
(8203)
(8089)
学科
(72748)
经济(72676)
管理(45356)
(44290)
方法(39089)
数学(35837)
数学方法(35609)
(34133)
企业(34133)
(19444)
中国(19191)
(19027)
(15261)
贸易(15257)
(14846)
(14038)
(13586)
业经(13355)
农业(12592)
环境(12245)
地方(12186)
(12143)
银行(12104)
(11693)
财务(11678)
财务管理(11641)
(11536)
(11283)
金融(11281)
企业财务(11067)
机构
大学(245794)
学院(243037)
(105326)
经济(103262)
管理(93559)
理学(81021)
理学院(80145)
研究(79313)
管理学(79013)
管理学院(78560)
中国(60223)
(50779)
(49955)
科学(47657)
(42557)
(40599)
财经(40434)
中心(36951)
业大(36835)
研究所(36721)
(36662)
(35673)
农业(34079)
经济学(33853)
北京(31779)
经济学院(31143)
(30360)
财经大学(30054)
师范(30038)
(28131)
基金
项目(157180)
科学(123484)
基金(115344)
研究(113318)
(100123)
国家(99337)
科学基金(84514)
社会(72899)
社会科(69320)
社会科学(69297)
基金项目(61494)
(60955)
自然(54187)
教育(53298)
自然科(52920)
自然科学(52903)
自然科学基金(52015)
(51617)
资助(48118)
编号(45779)
成果(37521)
(36611)
重点(35497)
(33852)
(32484)
教育部(31512)
课题(31146)
科研(30785)
创新(30487)
人文(30420)
期刊
(110033)
经济(110033)
研究(70164)
中国(40523)
学报(38702)
(37664)
(37241)
科学(34238)
管理(31145)
大学(28890)
学学(27326)
农业(24941)
(23568)
金融(23568)
教育(21309)
财经(20654)
技术(19576)
经济研究(18515)
业经(17954)
(17700)
问题(16068)
(14082)
技术经济(13029)
(12962)
统计(12919)
理论(12838)
商业(12456)
实践(11534)
(11534)
(11370)
共检索到348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毅  
文章基于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将以关停并转、排污费等为代表的环境政策纳入环境压力驱动因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各驱动因素对污染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单位GDP污染排放有反向作用,但会导致总体污染排放的增加;经济发展对单位GDP污染排放有较大的反向作用,对总体污染排放也有一定的反向作用,但效果不明显;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对污染减排起到较大作用;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措施对总体污染排放影响较小,排污收费等环境经济政策对污染排放有抑制作用,但亟需通过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梁青青  
以1995~2014年农业能源消耗为基础数据,利用碳排放估算公式对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规模、强度和结构进行测算。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结合计量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量逐年增加,1995年为3882.8293万吨,2014年达到8385.9491万吨,年均增长4.15%。农药、化肥等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人均碳排放总量、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不断递增。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与农业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梁青青  
以19952014年农业能源消耗为基础数据,利用碳排放估算公式对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规模、强度和结构进行测算。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结合计量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量逐年增加,1995年为3882.8293万吨,2014年达到8385.9491万吨,年均增长4.15%。农药、化肥等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人均碳排放总量、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不断递增。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与农业碳排放量之间存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文章基于全要素和要素替代的思想,以单位水资源产出的实际值与最优值之比构建了水资源绩效指数,在考虑了污染排放约束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全局基准技术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GBT-NR-DDF),测度了2001-2012年中国分省和分区域的水资源绩效,并对其演变趋势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我国水资源绩效的整体水平偏低,样本期间全国水资源绩效指数的均值为0.3870,与理想值相比仍有61.30%的提升空间;(2)从八大区域来看,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绩效较高且呈现上升态势,东部沿海、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绩效居中,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绩效最低;(3)...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江静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文章通过计算1995-2009年我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揭示了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并进一步构建"LMDI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9类驱动因素,其中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决定因素,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这9类因素对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及其导致区域碳排放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了我国差异化区域碳减排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士改  
文章基于居民消费模式、消费倾向、收入、家庭规模等方面对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的贡献率、敏感系数与碳减排潜力进行评估。首先对IPAT等式进行修正;其次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城镇居民碳排放的完全分解模型;同时对该方法应用中若干不足进行修正;最后对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的贡献率、敏感系数与碳减排潜力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冰  王立群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木材的大量进口一方面缓解了国内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的根源意义重大。在分析我国近年来原木进口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导致我国木材进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8年间,国内木材产量、家具和木材制成品出口以及汇率因素对原木进口量变化的作用最为显著,成为此期间影响原木进口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但仍处于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这一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力,能源利用效率则是碳排放的主要负向驱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太平  张锋  胡浩  
基于1990-200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本文首先对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进行验证,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时空演变规律的驱动因素进行理论与定量探析,以期为协调农业环境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进而实现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的低值超越找寻政策着力点。结果表明,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的关系。在影响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时空演变的诸多因素中,居民收入水平和环境需求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农民非农就业程度的不断提高、城乡二元环境管理体制、蔬菜和瓜果类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和复种指数的提高是中国化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水污染排放热度呈沿海向内陆递减态势,海河流域热度显著高于其他流域,沿海合作区显著高于内陆协作区;京津冀长期处于热点区和次热区,热区覆盖范围由海河向淮河流域拓展。(4)不同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差异显著,对化学需氧量排放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呈较强的正向带动,而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对氨氮排放来说,人口规模呈正向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亦有一定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牛海霞  罗希晨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加工贸易污染排放的专门统计,但由于制造业与污染排放密切相关,而加工贸易主要在制造业,因此通过对加工贸易出口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从1995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而经济增长与加工贸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政策与污染的协整关系为负而且与各污染排放指标互相影响,在减少污染方面表现出持久性和有效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建军  汪浩瀚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我国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全域Moran指数揭示了我国省域贸易开放水平的正向空间相关特征,局域Moran散点图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省域贸易开放集聚特征的空间演化路径。进一步的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的估计结果不仅再次肯定了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证实了金融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对省域贸易开放的显著促进作用。依据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估计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京燕  裴前丽  
本文采用多边投入产出模型的贸易数据计算1997-2008年贸易内涵CO2量,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不利于我国CO2减排量(BEET)目标的实现,但有利于降低我国的碳排放强度(PTT)。本文同时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解释。各部门BEET的分解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净内涵CO2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技术效应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CO2减排量)的提高,但结构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对各部门的PTT做Divisia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有利于降低我国污染强度,结构效应的影响并不统一,可以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叉"作用,降低CO2排放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