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1)
- 2023(7045)
- 2022(6287)
- 2021(5754)
- 2020(5220)
- 2019(12179)
- 2018(12397)
- 2017(25487)
- 2016(13908)
- 2015(16075)
- 2014(16322)
- 2013(16601)
- 2012(15944)
- 2011(14608)
- 2010(14831)
- 2009(14172)
- 2008(14305)
- 2007(13224)
- 2006(11557)
- 2005(10449)
- 学科
- 济(65641)
- 经济(65587)
- 业(38274)
- 管理(36896)
- 方法(30824)
- 企(28180)
- 企业(28180)
- 数学(27622)
- 数学方法(27446)
- 农(19619)
- 中国(17661)
- 财(15519)
- 地方(13607)
- 业经(13363)
- 制(13215)
- 贸(13075)
- 贸易(13071)
- 农业(12784)
- 易(12713)
- 学(12422)
- 银(10851)
- 银行(10821)
- 行(10330)
- 产业(10296)
- 环境(10042)
- 和(9659)
- 融(9500)
- 金融(9496)
- 技术(9057)
- 体(8731)
- 机构
- 大学(214798)
- 学院(214585)
- 济(94129)
- 经济(92250)
- 管理(81302)
- 研究(72386)
- 理学(69654)
- 理学院(68867)
- 管理学(67849)
- 管理学院(67456)
- 中国(55036)
- 京(45288)
- 科学(43918)
- 财(43811)
- 所(37742)
- 农(37311)
- 财经(34897)
- 研究所(34049)
- 中心(33306)
- 江(32114)
- 业大(31702)
- 经(31354)
- 经济学(29865)
- 农业(29711)
- 北京(28847)
- 经济学院(27410)
- 范(27252)
- 师范(26993)
- 州(25729)
- 财经大学(25608)
- 基金
- 项目(134374)
- 科学(104840)
- 研究(98562)
- 基金(96477)
- 家(83297)
- 国家(82642)
- 科学基金(69556)
- 社会(62357)
- 社会科(59242)
- 社会科学(59223)
- 省(53177)
- 基金项目(51888)
- 划(44552)
- 教育(44319)
- 自然(43614)
- 自然科(42468)
- 自然科学(42454)
- 自然科学基金(41691)
- 编号(40816)
- 资助(39699)
- 成果(33507)
- 发(30800)
- 重点(30432)
- 部(30354)
- 课题(27747)
- 创(27658)
- 创新(25978)
- 科研(25856)
- 教育部(25661)
- 国家社会(25431)
共检索到314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创 刘毅然
本文基于2003~2015年我国各省份的一些代表性污染产业的相关面板数据,测度了我国各类污染产业转移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我国各类污染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转移现象。总体特征是各类污染产业从东部地区转出,中部地区成为各类污染产业的集聚地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重度和中度污染产业转出而轻度污染产业转入的趋势,西部地区成为各类污染产业的选择性转入地区。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污染产业转移与正式环境管制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管制中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口密度对污染产业的转移也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丽萍
在产业转移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这不仅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战略,而且也关系到各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27个省市的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产业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发现,2005—2011年间我国三类产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转移现象,且呈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空间特征,最后,从环境管制、资源供给、排污规模和治污能力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研究认为,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和治污能力与污染产业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地区的资源供给和排污水平与污染产业转移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环境管制 污染避难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志强 苗长虹
以中国31个省市为例,运用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率等指标对2000~2014年污染产业转移的空间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考察污染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污染产业的省域分布呈先集中后分散的特征,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集聚变化特点,包括先集中后分散、趋于集中和趋于分散三种类型,多数行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00~2014年东部省份的污染产业以转出为主,中西部内陆省份污染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升;污染产业的转移会造成工业污染的转移,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污染转移的作用尤为明显,说明承接地应针对承接转移产业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管制力度。
关键词:
污染产业 工业污染 产业转移 污染转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志辉
通过对我国工业制品对外贸易的定量分析,本文发现我国主要专业化于低污染型产品的生产,在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并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我国污染密集型产品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属于净进口型贸易,因此我国不会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产业转移 贸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志毅
文章通过对EKC在我国检验的基础上,分别剔除FDI、出口额和进口额三个产业转移指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后重新考察EKC在我国的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指标改变了原来的EKC转折点位置。在三个产业转移指标中,FDI对经济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出口;而对环境的负作用以出口影响最大,其次是FDI;进口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没有改善环境质量,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加重了本国的环境污染。
关键词:
污染产业 FDI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楠 于维洋
文章选取1990~2012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反映中国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长期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环境污染的格兰杰原因。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均证明中国环境污染的变动受产业结构即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影响较大,且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带来环境污染的恶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周定根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降低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降低了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本地区污染排放会受到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污染排放的间接影响。鉴此,促进污染减排,应着力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构建区域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污染防治联合协调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周定根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降低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降低了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本地区污染排放会受到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污染排放的间接影响。鉴此,促进污染减排,应着力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构建区域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污染防治联合协调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楚海
文章对中国31个省份(不含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下同)2014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研究,选取雾霾中三大主要污染成分PM_(10)、SO_2、NO_2的年平均浓度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这三种成分在中国省份之间确实存在空间效应,其中华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尤为严重,表现出强烈的"高高集聚"分布形态,华南地区则表现出以广东省为中心的"低低集聚"状态,其他地区空间效应则不明显。其次,通过LASSO高维变量选择方法,分别从22个社会因子中筛选出对三种雾霾组分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最后,根据筛选出来的变量,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对雾霾的影响因子进行探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中工业废弃物排放是PM_(10)和SO_2的主要来源,而NO_2的主要来源则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另外,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治理废弃项目投资能有效地降低这三种污染物的浓度,从而降低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
雾霾 空间分析 LASSO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何奇龙 李琴英 李晶
大气污染具有跨区域性,府际间合作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由之路,合作治理中存在"搭治污便车"的困境。由于府际间大气污染治理博弈的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由此建立了多人两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别研究,无约束机制和有约束机制两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考虑到政府间污染产业转移,建立了污染产业转移政府对承接方政府治污补偿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别研究无约束和有约束两种情形下(补偿,治理)策略成为演化稳定均衡状态的条件。研究表明:府际间的合作治理策略选择不会受到外部效应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成本、治理时污染物减排量、不治理时污染物排放增加量、中央政府对治理的奖励和对不治理的惩罚力度是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将大气质量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其权重系数,可有效促使地方政府策略向参与合作治理演化。无约束下自主选择时,最优策略(补偿,治理)不会成为稳定均衡策略,引入中央政府约束后,当经济惩罚在一定范围内,(补偿,治理)成为稳定均衡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未良莉 孙欣 王立平
文章围绕"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1—2008年数据,构建中国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产业转移与地区化学需氧量显著性地负相关,但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水污染,但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因此,仍应审慎地对待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凯风 王捷
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基于Arcgis、Geoda和Matlab软件平台,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对不同环境污染物的差异影响,并讨论了技术进步、环境治理投资、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没有显著影响,保险业集聚对于不同环境污染物具有差异影响;第二产业发展和调整促进了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工业废水和工业粉尘的减少;不同控制变量对不同环境污染物具有差异影响。因此,环境治理需要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凯风 王捷
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基于Arcgis、Geoda和Matlab软件平台,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对不同环境污染物的差异影响,并讨论了技术进步、环境治理投资、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没有显著影响,保险业集聚对于不同环境污染物具有差异影响;第二产业发展和调整促进了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工业废水和工业粉尘的减少;不同控制变量对不同环境污染物具有差异影响。因此,环境治理需要考虑区域间的协同效应,加大银行业和证券业环保投资支持力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善引进外资结构和环境治理投资结构,重点推进控制工业粉尘排放的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岩岩 赵湘莲 陆敏
以2001~200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碳税的关系,建立了包括废水、废气、废渣与碳税为变量的空间滞后模型。结果表明省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应注重地理位置相邻省份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废气污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依然较大,但是多数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已经摆脱对废水、废渣行业的依赖;征收碳税对治理环境污染作用重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抑制废气排放。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碳税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标准的贸易理论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宽松的环境标准而言,贸易自由化会使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迁移至环境标准较宽松的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专业化生产污染产品的"污染避难所"。本文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避难所效应进行分析:第一,通过检验我国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中的污染含量,以此观察我国是否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生产;第二,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模式的变动,并对污染密度与RCA指数进行相关分析,以考察贸易自由化是否使我国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出口。所得结论是,一国的环境政策对其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这一"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不能成立。相对于资本积...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污染产业 污染避难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