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14)
2023(19425)
2022(16920)
2021(15923)
2020(13366)
2019(30754)
2018(30152)
2017(57945)
2016(31638)
2015(35268)
2014(35105)
2013(34400)
2012(31870)
2011(28979)
2010(28772)
2009(26543)
2008(26121)
2007(22609)
2006(19782)
2005(17439)
作者
(92337)
(76951)
(76300)
(72784)
(48897)
(36915)
(34680)
(29962)
(29038)
(27413)
(25860)
(25841)
(24465)
(24166)
(23815)
(23810)
(23316)
(22820)
(22137)
(22083)
(19140)
(18832)
(18765)
(17538)
(17344)
(17102)
(17015)
(16977)
(15583)
(15229)
学科
(122313)
经济(122174)
管理(90178)
(86321)
(70188)
企业(70188)
方法(58929)
数学(52135)
数学方法(51474)
中国(34273)
(34133)
(33922)
业经(26784)
(26482)
(25635)
贸易(25626)
(24950)
(24068)
地方(22849)
农业(22493)
(21196)
财务(21119)
财务管理(21079)
(21017)
银行(20947)
企业财务(20005)
(19977)
(19908)
金融(19906)
技术(19420)
机构
大学(448142)
学院(446436)
(179736)
经济(175989)
管理(174154)
研究(151386)
理学(151244)
理学院(149563)
管理学(146763)
管理学院(145958)
中国(114396)
科学(94698)
(94519)
(84698)
(78213)
(76469)
业大(69999)
研究所(69867)
中心(69544)
财经(67927)
(64053)
(61984)
农业(61955)
北京(59349)
(57206)
师范(56535)
(54990)
经济学(54488)
(52082)
财经大学(50801)
基金
项目(307381)
科学(240482)
基金(223627)
研究(218735)
(197438)
国家(195845)
科学基金(166890)
社会(137546)
社会科(130441)
社会科学(130407)
(118977)
基金项目(117993)
自然(110954)
自然科(108398)
自然科学(108365)
自然科学基金(106416)
(101519)
教育(100855)
资助(93294)
编号(88174)
成果(71042)
重点(69201)
(67790)
(64856)
(63397)
课题(60567)
科研(59729)
创新(59250)
教育部(57687)
计划(56889)
期刊
(188764)
经济(188764)
研究(130154)
中国(80685)
学报(76878)
(69585)
科学(67564)
(63414)
管理(62510)
大学(57570)
学学(54518)
农业(47615)
教育(45448)
(43144)
金融(43144)
技术(37203)
财经(32896)
经济研究(31765)
业经(31337)
(28147)
问题(24876)
(24354)
(22070)
图书(21767)
理论(21730)
(21630)
科技(21489)
统计(20847)
技术经济(20754)
商业(20144)
共检索到64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凌兰兰  陶士贵  
基于"三元悖论"的视角,将样本区间划分为汇改前后两个阶段的子样本,并运用SVAR模型对不同的汇率制度下汇率与货币政策自主性及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汇率制度弹性越大,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更加突出。2005年汇改后,汇率政策不仅显著地影响货币政策,而且还通过货币政策自身来间接促进产出的增长。基于此,未来的政策走向应当是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以免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放弃中间汇率制度,并最终走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凌兰兰  陶士贵  
基于"三元悖论"的视角,将样本区间划分为汇改前后两个阶段的子样本,并运用SVAR模型对不同的汇率制度下汇率与货币政策自主性及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汇率制度弹性越大,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更加突出。2005年汇改后,汇率政策不仅显著地影响货币政策,而且还通过货币政策自身来间接促进产出的增长。基于此,未来的政策走向应当是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以免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放弃中间汇率制度,并最终走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林  吕红娟  何炼成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好,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山  崔彦宗  单卓  王家庆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写作本文的目的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提出要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贵发  
在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理论中,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因此,银行结构的差异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高度垄断的银行结构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效果,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大折扣。中国银行结构经历了一个从绝对垄断到相对垄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否会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呢?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玉洁  赵胜民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视角构建房地产审慎监管政策指数,并采用基于有向无环图(DAG)技术的SVAR模型探讨了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1)房地产审慎监管对信贷调控的有效性要强于对房价的调控:从紧的房地产审慎监管使信贷增长稳定下降,但使房价短期内上涨,在中长期下降;(2)房地产审慎监管对实体经济具有溢出效应:从紧的审慎监管造成通货膨胀上升,但对产出没有明显影响;(3)货币政策也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房价上升,而对信贷影响不稳定(短期上升而中长期下降)。本文根据两种政策效应构建了房地产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协调框架,建议房地产审慎监管以住房信贷增长为中介目标,通过控制信贷增长来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而货币政策继续以调控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柳  黄婷  
本文选取1998-2011年间126个国内外经济指标建立了SFAVAR模型,并基于国际经济因子的构造从外部冲击和内部作用机制两个角度考察了汇改前后不同汇率制度弹性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问题。研究发现:(1)汇改后货币政策有效性明显增强;(2)汇改后利率管制放宽和利率—汇率联动作用的发挥,使价格型政策有效性提升更显著;(3)从外部冲击角度看,汇改后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在当期和长期都更多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放宽并未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君  张岩贵  
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包括ADF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最终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即货币政策在我国是有效的。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建议,建议包括我国应大力、大幅开放国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科  周春生  
本文选择有关变量对我国2002-2007年间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2002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导致货币政策部分失效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体制和政策两方面的原因。从体制方面来看,银行上市带来信贷扩张压力;从政策方面看,利率和汇率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货币政策失效。针对失效原因,作者从加强政府体制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搭配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山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在深入分析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提出政策建议,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显仓  吴锦雯  
本文通过对相关金融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探究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的运作机制和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渠道存在阻滞,其主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而货币供应量调控对汇率的影响效果要远弱于汇率制度对汇率的影响,从而削弱双中介的宏观调控效果。同时,汇率波动短期对实体经济有一定影响,人民币汇率对物价、通胀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对产出的影响,但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变动的贡献率较低,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较弱。实施均衡汇率水平的升值政策在短期内可降低通胀,但长期内对经济增长不利。故应适时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明确我国当下的均衡汇率水平或其可移动区间,进一步推进金融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康庄  
本文从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政策反应的角度入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1995年第1季度至2004年第3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信号与厂商预期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号与厂商预期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引导厂商的预期,厂商的经济活动没有按货币当局的意图行事,这导致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尽如人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建清  胡林龙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汇率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本文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汇率对产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在我国是有效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华妤  
基于葛兰杰因果方法对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方面,利率不是货币数量的葛兰杰原因,说明考察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外独立性,否定了钉住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不独立的先验判断;在有效性方面,仅显示货币数量M0对物价有肯定的正向影响,货币数量M1和利率对产出及物价的影响力均不显著。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而不应归咎于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外部制约。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策略应该是加速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而不是放弃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汇率管理方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