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9)
- 2023(6159)
- 2022(5603)
- 2021(5220)
- 2020(4812)
- 2019(11279)
- 2018(11527)
- 2017(23649)
- 2016(13004)
- 2015(15115)
- 2014(15298)
- 2013(15571)
- 2012(14902)
- 2011(13724)
- 2010(13987)
- 2009(13384)
- 2008(13631)
- 2007(12544)
- 2006(10987)
- 2005(10063)
- 学科
- 济(56579)
- 经济(56523)
- 管理(33428)
- 业(33423)
- 方法(29135)
- 数学(26552)
- 数学方法(26341)
- 企(25072)
- 企业(25072)
- 农(16217)
- 中国(16213)
- 财(14798)
- 贸(12644)
- 贸易(12639)
- 易(12318)
- 制(12251)
- 学(12232)
- 银(10432)
- 银行(10406)
- 农业(10183)
- 业经(10030)
- 行(9966)
- 地方(9721)
- 融(9157)
- 金融(9155)
- 和(8638)
- 税(8601)
- 务(8506)
- 财务(8490)
- 财务管理(8462)
- 机构
- 大学(200437)
- 学院(198521)
- 济(84225)
- 经济(82411)
- 管理(73304)
- 研究(68086)
- 理学(62432)
- 理学院(61708)
- 管理学(60613)
- 管理学院(60243)
- 中国(53278)
- 京(42647)
- 科学(42064)
- 财(41087)
- 所(36192)
- 农(35369)
- 研究所(32772)
- 财经(32577)
- 中心(31404)
- 江(30046)
- 业大(29763)
- 经(29355)
- 农业(28256)
- 北京(27421)
- 经济学(26695)
- 范(25815)
- 师范(25561)
- 经济学院(24503)
- 财经大学(23993)
- 州(23945)
- 基金
- 项目(123039)
- 科学(95103)
- 研究(88745)
- 基金(88492)
- 家(77226)
- 国家(76629)
- 科学基金(63543)
- 社会(54712)
- 社会科(51794)
- 社会科学(51776)
- 省(47412)
- 基金项目(47124)
- 教育(41093)
- 自然(41007)
- 划(40725)
- 自然科(39932)
- 自然科学(39917)
- 自然科学基金(39197)
- 资助(37327)
- 编号(37268)
- 成果(31232)
- 部(28340)
- 重点(28254)
- 发(26784)
- 课题(25286)
- 创(24674)
- 科研(24294)
- 教育部(23795)
- 创新(23204)
- 大学(23005)
共检索到293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曾智
本文基于汇率传递的理论模型,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使用动态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认了两者间的单向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存在负向影响,但汇率传递系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较高的通货膨胀区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传递系数较高;在较低的通货膨胀区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传递系数迅速下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科才 李子扬 李欣
本文使用1996年到2019年季度数据,考察汇率自身不同方向变动所引起的的汇率传递非线性问题。实证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传递现象,具体而言,人民币贬值的传递作用显著大于人民币升值的传递作用,即使在2005年汇改之后也没有改变这一关系。本文进一步还从汇率传递正负非对称性角度分析了汇率传递系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解释。最后分析了升值和贬值各自传递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并从当期汇率变动持续性的预期角度做了解释。
关键词:
汇率传递 非对称性 非线性 滚动回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胡向东 崔姹
为探讨我国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价格非线性波动及其传递特征,基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国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价格数据,采用马尔可夫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价格存在2种不同的运行状态,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1个阶段为2012年初—2013年上半年,第2个阶段为2013年下半年—2015年;肉牛产业链在常规状态运行概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但两状态相互转换概率均较低,说明价格波动存在平滑性。肉牛产业链价格传递作用明显,架子牛价格在产业链价格传递过程中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昊 霍强
汇率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政策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文章通过理论综述和统计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表现为明显的不完全性和非对称性,能够为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收支关系、贸易条件变化和通货膨胀变化提供一定的解释力,而2015年8月人民币进入贬值区间以来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文章提出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应重点关注人民币汇率不完全和非对称传递的可能影响,认为应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决定机制、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提高通胀控制和促进经济增长能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传递效应 供给侧 新常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强
基于VWK模型对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泰国、韩国和印度1990~2007年以及墨西哥1993~2007年)日汇率数据进行非线性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国汇率的非线性信息准则明显小于线性信息准则,表明各国汇率所反映的经济系统具有非线性特征;与危机推动转型的其他三国相比,印度实施的是自愿平稳转型,宏观经济各因素运行平稳,货币汇率波动起伏比较小,呈现出印度汇率的非线性程度较弱的特点;同时,基于VWK非线性模型对上述汇率进行预测,短期预报功率比较低,说明汇率的非线性模型较好地反映相应的经济系统。
关键词:
VWK模型 新兴市场国家 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春艳 南士敬
文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建立了以自身滞后一期值为转换变量的LSTAR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说明我国低通胀与高通胀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转换特征。CPI的转换位置在8.476%,RPI的转换位置在7.143%,CPI和RPI在低通胀下的系统是稳定的,在高通胀下的系统是非稳定的,由此导致高通胀持续的时间短,而低通胀持续的时间长,低通胀向高通胀的转换具有跳跃性,转换速度较快。
关键词:
通货膨胀 STAR模型 市场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测定牛肉与牛奶价格非线性波动及传导特征,探究"非正常"淘汰奶牛出现的时间及状态,本文基于2006年5月至2018年4月牛肉及牛奶价格月度数据,通过构建M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6年以来,牛肉及牛奶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特征,三种运行状态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6.43个月、30.72个月和12.88个月;牛奶价格对牛肉价格波动冲击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牛肉价格对牛奶价格冲击作用相对较小;不同状态下价格冲击影响存在差异,状态3下影响程度更大,表明"非正常"淘汰奶牛往往存在于牛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历史时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敏华
本文以门限自回归模型对1990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水平的非线性动态特征进行了刻画,并进行了全局和机制内单位根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变动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低通货膨胀机制中,其变动过程是平稳的;而在高通货膨胀机制中存在单位根,具有持久效应;两机制之间转换并不频繁,总体上,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变动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家清 张智敏 王仁祥
文章选取1994年1月至2011年2月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STAR模型,分析了中美汇率的非线性特征,通过检验发现ESTAR模型能较好拟合汇率增量序列;其次对ESTAR-ARCH类三种组合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STAR-GAR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汇率变化的趋势,说明汇率增量既具有对称的非线性特征,也存在波动的群集效应;最后基于ESTAR-GARCH(1,1)模型对近两年来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很高,说明所建模型非常合理,并且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十个月人民币将继续升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危黎黎 李余辉 李超
本文分别运用不带漂移的RW模型、AR模型、SETAR模型和STAR模型对近20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以RMSE和MAE作为预测评价标准统计量,对样本内拟合和不同长度的样本外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四个模型中,SE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这表明同发达国家汇率均值回复连续的、对称的非线性动态调整相比,人民币实际汇率均值回复更适合间断的、非对称的非线性动态调整过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俊杰 周应恒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销区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和传导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小麦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差距不大;各地区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整合关系,且长期整合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小麦主产区价格在传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小麦主产区市场的调控政策取向,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市场的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和手段。
关键词:
小麦价格 价格波动 传递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子寅 范科才
从非线性视角出发,文章首先采用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汇率传递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汇率变动对通胀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随后,文章利用广义脉冲分析方法分析了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发现,在不同通胀环境下汇率变动对通胀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即通胀变化超过门限值时的汇率传递效应大于通胀变化低于门限值时的情形。同时,文章指出,货币冲击与国内需求冲击对CPI的影响也受到通胀环境的影响,并且两类冲击给CPI带来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汇率冲击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从预测方差分解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可以从预测意义上支持广义脉冲的分析结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艳丽 张志翔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南士敬 赵春艳
文章基于我国1992年1季度至2013年3季度实际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建立了二机制、三机制及四机制LSTAR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的非线性转换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四机制LSTAR模型可以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扩张、衰退、紧缩、复苏四个阶段,并且能很好刻画我国经济周期的非线性转换特征;(2)经济周期四个阶段所呈现出的特征各不相同:复苏和衰退阶段的周期长度远大于扩张和紧缩阶段,而且复苏和紧缩阶段序列是平稳的,扩张和衰退阶段的序列是非平稳的;(3)1992年1季度至2004年4季度是第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历时将近13年;2005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是第二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历时6年,经济周期时间跨度有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多机制 STAR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启才
运用非线性模型研究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和体制转移动态特征。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产出与通胀关系在1990—2011年的样本期内不存在显著的凸或凹的非线性特征,而MSIAH(M)-ARX(1)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具有显著的机制转移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下,我国的通胀与产出缺口间具有不同的关系,其中在经济处于温和通胀状态下,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在统计上较显著,可作为管理央行货币政策的参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线性 体制转移 菲利普斯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