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3)
2023(7780)
2022(6649)
2021(5927)
2020(5031)
2019(11190)
2018(10960)
2017(21393)
2016(11736)
2015(12856)
2014(12552)
2013(12532)
2012(11733)
2011(10836)
2010(10746)
2009(10034)
2008(9803)
2007(8791)
2006(7875)
2005(6902)
作者
(38733)
(32432)
(32082)
(30335)
(20144)
(15796)
(14397)
(12636)
(12230)
(11334)
(11092)
(10555)
(10433)
(10067)
(10059)
(10009)
(9797)
(9459)
(9401)
(9344)
(8308)
(7937)
(7895)
(7423)
(7137)
(7134)
(7131)
(7059)
(6514)
(6489)
学科
(46079)
经济(46026)
管理(30961)
(30813)
方法(22459)
(22187)
企业(22187)
数学(20689)
数学方法(20569)
中国(14755)
(14341)
(11896)
(11570)
贸易(11566)
(11350)
(10922)
(9947)
业经(9592)
农业(9450)
(8823)
银行(8772)
(8427)
环境(8157)
技术(7539)
(7365)
金融(7363)
(6726)
财务(6722)
财务管理(6708)
(6667)
机构
大学(179559)
学院(177343)
(73226)
经济(71962)
管理(64394)
研究(63679)
理学(56546)
理学院(55820)
管理学(54843)
管理学院(54532)
中国(47293)
科学(42671)
(41532)
(38023)
(34839)
农业(33928)
(33611)
业大(33536)
研究所(32198)
中心(27787)
财经(27484)
(25159)
(25094)
北京(23575)
经济学(23241)
农业大学(22621)
(22124)
(21721)
经济学院(21489)
师范(21332)
基金
项目(122296)
科学(94676)
基金(90045)
(83137)
国家(82498)
研究(79997)
科学基金(67868)
社会(52017)
社会科(49464)
社会科学(49451)
基金项目(48408)
(47021)
自然(46483)
自然科(45403)
自然科学(45386)
自然科学基金(44609)
(41278)
资助(36205)
教育(36051)
编号(30213)
重点(28363)
(27006)
(26254)
计划(25741)
(25474)
科研(24497)
创新(24031)
成果(23235)
(22852)
科技(22748)
期刊
(73893)
经济(73893)
研究(48235)
学报(38940)
(36318)
科学(31638)
中国(29290)
大学(27517)
学学(26137)
农业(25293)
(22795)
管理(21497)
(15878)
金融(15878)
经济研究(13416)
财经(13294)
(13293)
业经(12809)
教育(11781)
技术(11656)
(11423)
业大(11080)
问题(10918)
(9768)
农业大学(9592)
(9352)
商业(9227)
科技(8711)
资源(8679)
理论(8610)
共检索到250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贞  韩天富  曲潇琳  马常宝  都江雪  柳开楼  黄晶  刘淑军  刘立生  申哲  张会民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黄金生  曾艳  朱晓晖  谢如林  谭宏伟  黄碧燕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  孙文涛  邢月华  蔡广兴  
为明确连续施氮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以辽北昌图2007-2016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从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两方面入手,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长期连续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方面受施氮量影响较大,而施氮量相同时与施肥方式无明显关系,长期连续不施氮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在维持原有水平下略有下降,增施氮肥后,无论哪种施肥方式,都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氮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已有研究,但是当化学肥料用量已经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时,继续提高氮肥用量不能实现作物产量的持续增加,因此玉米高产应为中氮用量,10 a后肥料贡献率从高到低分别是N_2>N_3>N_常>N_1,与10 a平均结果相一致。因此,氮肥是影响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元素,缺氮使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能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适量氮肥与磷钾配施可使耕层土壤有效养分维持平稳增加。本试验区域内推荐氮肥用量为241.5 kg/hm~2,拔节中期追施一次的农田操作方式即可达到维持土壤较高肥力水平和粮食增产的和谐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妮  鲁剑巍  李银水  邹娟  苏伟  李小坤  李云春  
【目的】研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化肥施用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化肥对不同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农学利用率现状。【方法】2006年至2008年在湖北省分别布置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的田间肥效试验251、47、62和26个,分析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以及目前不同作物的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现状。【结果】目前农作物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但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差异较大。与不施肥相比,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平均增产2269、2200、1438和1617kg·hm-2,增产率分别为46.7%、109.8%、173.7%和68.6%;相对应的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晓莉  王筠菲  周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988—2010年江苏省3个地区的数据,将水稻生育期分为5个生长阶段,在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稻总产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淮北、江淮地区水稻总产量呈正向增长,苏南地区呈负向增长;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对各地区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不同的贡献率,气候异常变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应当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泽华  马旭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种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动态分析方法,文章以1978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测算了资本和劳动对水稻单产的动态产出弹性,并依此考察了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生产中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等投入要素对单产增长贡献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1年—2012年,我国水稻单产的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增加,劳动产出弹性逐渐下降;水稻单产增长的资本贡献率波动中显著上升,由29.21%上升为74.72%,劳动贡献率单调下降,由41.25%下降到9.17%,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表现为波动中逐渐下降,由29.54%下降到15.81%。机械、化肥、种子和农药的产出增长贡献率占较大份额,成为水稻单产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高昌林  朱迎春  英英  
科技进步贡献率实际上就是指生产率增长(或者说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问题,研究了"欧洲竞争力、创新和无形投资"专项研究计划中引入无形资本投入测算生产率增长的新方法,分析了我国应用该方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局限性,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兴烁  
科技人员规模、科技人员人均科技投入和科技投入产出率,对科技贡献率具有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弹性系数的测定,说明了各影响因素对科技贡献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寻求提高科技贡献率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戴鹏  
利用稻谷、玉米、小麦及三粮整体在1990~2008年间的可比成本收益数据,本文从弹性和贡献率两个方面就各因素对粮食生产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价格是影响粮食生产变动最为关键的因素,提高粮价是提高粮食生产收益最为有效的手段,远大于其他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其后依次排序为:物质与服务费用、单产和政策性成本。提高粮食单产依旧是促进粮食生产收益提高的重要手段,但作用有限;而物质与服务费用的稳定增长则是阻碍粮食生产收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忠  张超  方伟  
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7—2010年广东省水稻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二次分离。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广东省水稻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升;良种、病虫害防控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是影响广东省水稻产业科技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过于依靠物质投入、对市场流通信息和加工技术等不够重视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毛林  韩云  
人们常常利用生产函数模型测算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但一般方法仅考虑单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事实上,在因素分析中,交互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怎样把这种交互影响值分配到各个因素中去,如实地反映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分清各个因素的主次地位,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给出了一种测算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的科学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菲  
文章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比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经济学中的贡献率概念,给出分因素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贡献率计算方法,比较在全国出生性别比升高中各省的贡献及在各省出生性别比升高中分城乡及分孩次的贡献程度,为做好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扬东  
筛选试验常采用二水平部分因子试验,对试验数据的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其结论没有定量的指出各因素对结果影响的大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因素的离差平方和作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包含该因素所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以及一部分误差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两部分内容。在因素的离差平方和中扣除误差引起的离差平方和,其余部分就是该因素引起的纯离差平方和,纯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百分比即为该因素对试验结果的贡献率。最后,以往复泵的设计因素分析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说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全忠  张倩  朱晓莉  周宏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中长江流域6省1市的农户追踪数据,以种植净收益的因素贡献率为视角,分析了未来我国长江流域发展双季稻的调控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长江流域农户水稻"双改单"趋势明显,价格与单位面积产量逐渐成为单、双季稻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双季稻物质资本投入对净收益的贡献率均高出同期单季稻;粮食补贴对水稻净收益的边际弹性呈现由正转负,其对净收益的贡献率也一致地呈现递减趋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水稻净收益的边际弹性呈现增长趋势,且其贡献率呈现出一致地"下降后小幅度上扬"走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浦  李冬初  高菊生  徐明岗  王伯仁  侯晓娟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的肥料对南方红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肥料的稻田耕层土壤中SO42-、Cl-含量变化及其与早、晚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SO42--S含量在土壤中表现为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其含量变化与早、晚稻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长期施用Cl-、Cl-+SO42-、SO42-肥料,3个处理早稻和晚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738.9、5657.5、5633.8kg.hm-2和4831.9、4603.8、4557.0kg.hm-2,以施Cl-处理产量最高。施SO42-处理15年后水稻产量下降迅速,显著低于施C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