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2)
- 2023(10537)
- 2022(9218)
- 2021(8333)
- 2020(7440)
- 2019(17043)
- 2018(16968)
- 2017(33865)
- 2016(18658)
- 2015(21179)
- 2014(21422)
- 2013(21583)
- 2012(20584)
- 2011(18856)
- 2010(19003)
- 2009(18035)
- 2008(17973)
- 2007(16496)
- 2006(14730)
- 2005(13379)
- 学科
- 济(84611)
- 经济(84529)
- 管理(47709)
- 业(47119)
- 方法(39148)
- 数学(35407)
- 数学方法(35117)
- 企(34330)
- 企业(34330)
- 农(23633)
- 中国(23150)
- 财(19569)
- 学(19025)
- 地方(18853)
- 贸(16296)
- 贸易(16289)
- 农业(15857)
- 易(15833)
- 制(15659)
- 业经(15430)
- 银(13488)
- 银行(13431)
- 行(12872)
- 融(12653)
- 金融(12650)
- 和(12254)
- 环境(12230)
- 地方经济(11465)
- 务(10777)
- 财务(10761)
- 机构
- 大学(284739)
- 学院(281515)
- 济(119325)
- 经济(116882)
- 管理(102172)
- 研究(101855)
- 理学(87523)
- 理学院(86416)
- 管理学(84898)
- 管理学院(84377)
- 中国(76590)
- 科学(64731)
- 京(61397)
- 农(56295)
- 财(54809)
- 所(54533)
- 研究所(49675)
- 业大(45818)
- 中心(45727)
- 农业(45046)
- 江(43497)
- 财经(43481)
- 经(39307)
- 北京(38824)
- 经济学(38103)
- 范(37062)
- 师范(36591)
- 院(35995)
- 经济学院(34734)
- 州(34080)
- 基金
- 项目(183342)
- 科学(142359)
- 基金(132490)
- 研究(128919)
- 家(118267)
- 国家(117330)
- 科学基金(97272)
- 社会(81368)
- 社会科(77091)
- 社会科学(77066)
- 省(71417)
- 基金项目(69781)
- 自然(63462)
- 自然科(61911)
- 自然科学(61886)
- 划(61417)
- 自然科学基金(60824)
- 教育(59207)
- 资助(55564)
- 编号(51777)
- 成果(42910)
- 重点(42552)
- 发(41235)
- 部(41127)
- 创(37132)
- 课题(36311)
- 科研(35818)
- 计划(35327)
- 创新(34981)
- 教育部(34270)
- 期刊
- 济(130190)
- 经济(130190)
- 研究(83212)
- 中国(52826)
- 学报(51489)
- 农(49881)
- 科学(44514)
- 财(40905)
- 大学(37368)
- 管理(35582)
- 学学(35020)
- 农业(33807)
- 教育(26629)
- 融(26036)
- 金融(26036)
- 技术(22941)
- 经济研究(21881)
- 财经(21765)
- 业经(20500)
- 经(18844)
- 问题(18387)
- 业(17969)
- 贸(15406)
- 技术经济(14849)
- 图书(14704)
- 统计(14495)
- 版(14176)
- 理论(13934)
- 商业(13325)
- 业大(12704)
共检索到42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刚 刘灵芝 伍国勇 赵佳佳
[目的] 通过测算水禽全要素生产率来评估水禽的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分别对比各养殖区域之间TFP的增长率及贡献的差异。[方法] 依托全国22个省、市水禽投入产出数据,基于索洛残差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水禽TFP指数、TFP增长率和TFP贡献率3个角度展开分析。[结果](1)全国水禽TFP均值为1.352,大多数地区的水禽TFP指数均大于1,山东省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为全国第一;(2)全国水禽TFP增长率平均值为0.19,水禽TFP贡献率平均值为120%,TFP贡献率和增长率较上一年都有所提升;(3)区域差异比较后发现,西南地区的水禽TFP指数、TFP增长率和水禽TFP贡献率的均值最大,而华中地区的3个指标均值均为全国最小,水禽的TFP区域特征呈现出“北向南移”趋势。[结论] 技术进步对水禽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说明水禽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投入;突发事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水禽产量的增长,说明不仅要预防突发事件,而且要不断挖掘发事件后的边际效应;水禽TFP区域差异显著,要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后因地制宜施策,最终提升水禽生产要素投入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卫平
运用T orngv ist-T he il指数法和增长账户法测算了1985~2003年期间我国TFP的变动及其对玉米产出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85~2003年我国玉米TFP的年均增长率为2.23%,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66.13%。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玉米TFP增长还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粮食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玉米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产生玉米TFP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出增长源泉 中国玉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刚 刘灵芝
水禽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贡献。准确审视水禽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进规律,探讨不同阶段水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策略十分重要。基于中国水禽体系产业经济团队的调研数据和固定观测点数据,结合有关年鉴整理出水禽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GIS技术分析后得出结论:2010—2018年水禽产业时空演进特征为"东退西进,北向南移"。结合永续盘存法和索洛余值,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估算全国29个省份水禽TFP指数,比较各地区的TFP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而分析此期间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2014年TFP增长率大幅下跌,2015年又逐渐上升,2016年以后才趋于平稳增长,概括水禽TFP增长率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先降后升的"U"型走势。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H7N9突发事件影响,水禽产业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发生了改变,主要影响因素为水电及燃料动力投入、基础设施维护及新增投入、疫苗防疫及医疗投入等,这些因素对水禽TFP增长的时空变动影响显著,进一步说明水禽技术效率有待提升,风险规避机制有待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利华 张思阳
将行业的产出表述为关于资本、劳动、能源和原材料投入的函数,构建了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模型,将工业各行业按投入要素密集程度划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三大类。根据实证结果对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三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变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Domar权重分析了这三类行业对工业总增长贡献的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我国27省市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外贸依存度和R&D投入增长率PanelData的实证检验并结合其变化趋势,得出人均人力资本、R&D投入的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而进出口量增长对TFP增长影响不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进出口量增长迅速的一些地区TFP增长却不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家章 宗晓华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采用Mal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78~2005年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近3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技术效率改善并不明显。但是技术效率变动的差异却导致了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发散趋势,而后者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收敛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昊 李征
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和分析我国区域TFP差异及其构成,进而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向TFP驱动转型的困境。研究表明,我国区域TFP增长以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差异是TFP增长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和经济结构性失衡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向TFP驱动转型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增长的重点应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工业增长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书章 马恒运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占锋 段小梅
为了明确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视角,利用劳动力份额和产值变化分别构建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产业结构变迁指标,借助STATA 13. 1统计软件,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等定量方法研究2000—2017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结果表明:在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和质量提升过程中,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的产业结构变迁均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效应,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不同时段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构效应逐渐由劳动力转移为主向以技术等其他要素转移为主变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吴继贵
利用我国1996~2011年29省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解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发现:异质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东部TFP增长呈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中部呈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增长,西部则呈持续的"锯齿型"波动;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东西部技术选择存在欠适宜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