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2)
- 2023(17887)
- 2022(15013)
- 2021(14293)
- 2020(11702)
- 2019(27511)
- 2018(27613)
- 2017(52613)
- 2016(28933)
- 2015(32914)
- 2014(33344)
- 2013(32636)
- 2012(30726)
- 2011(27981)
- 2010(28934)
- 2009(27072)
- 2008(27413)
- 2007(25032)
- 2006(22542)
- 2005(20852)
- 学科
- 济(123928)
- 经济(123789)
- 管理(78315)
- 业(74368)
- 企(59960)
- 企业(59960)
- 方法(50184)
- 数学(43684)
- 数学方法(42954)
- 中国(38397)
- 农(35705)
- 财(31245)
- 地方(29116)
- 制(28184)
- 业经(27853)
- 学(23787)
- 农业(23147)
- 银(22938)
- 银行(22903)
- 贸(22573)
- 贸易(22545)
- 融(22173)
- 金融(22170)
- 行(22054)
- 易(21790)
- 理论(21028)
- 体(18614)
- 和(18481)
- 务(17752)
- 财务(17678)
- 机构
- 学院(412492)
- 大学(411638)
- 济(167963)
- 经济(164025)
- 管理(150907)
- 研究(144687)
- 理学(126183)
- 理学院(124697)
- 管理学(122209)
- 管理学院(121418)
- 中国(114627)
- 京(90296)
- 科学(85859)
- 财(84408)
- 所(74823)
- 农(67984)
- 江(67345)
- 中心(66631)
- 研究所(66313)
- 财经(63705)
- 北京(58945)
- 经(57499)
- 范(57398)
- 业大(57097)
- 师范(56847)
- 州(54093)
- 农业(52489)
- 院(51989)
- 经济学(50963)
- 财经大学(46769)
- 基金
- 项目(252578)
- 科学(196197)
- 研究(191009)
- 基金(177377)
- 家(153261)
- 国家(151885)
- 科学基金(128620)
- 社会(117016)
- 社会科(110671)
- 社会科学(110637)
- 省(100268)
- 基金项目(91663)
- 教育(90582)
- 划(84158)
- 编号(81237)
- 自然(80298)
- 自然科(78331)
- 自然科学(78311)
- 自然科学基金(76846)
- 资助(74630)
- 成果(69408)
- 课题(58140)
- 发(57981)
- 重点(57793)
- 部(55829)
- 创(52027)
- 性(48902)
- 项目编号(48698)
- 创新(48607)
- 教育部(47885)
- 期刊
- 济(202083)
- 经济(202083)
- 研究(133057)
- 中国(98280)
- 财(67370)
- 农(63792)
- 学报(61456)
- 教育(60386)
- 管理(59033)
- 科学(55572)
- 大学(47339)
- 融(47282)
- 金融(47282)
- 学学(43198)
- 农业(42460)
- 技术(40565)
- 业经(33650)
- 财经(32450)
- 经济研究(31955)
- 经(27958)
- 问题(26463)
- 图书(24751)
- 业(23006)
- 贸(22202)
- 统计(21226)
- 技术经济(20838)
- 理论(20490)
- 国际(19329)
- 版(19183)
- 商业(19179)
共检索到668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胡豪 班晴晴
建立全国统一用水权市场对于进一步释放用水权市场潜力、更好激发用水权市场发展动力、加快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总结我国用水权制度改革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详细剖析我国用水权市场的瓶颈制约,如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用水权市场交易机制、水价杠杆作用发挥等方面仍有待突破。基于此,应加快完善用水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全面推进用水权确权工作;构建多层次统一的全国用水权交易平台和用水权交易数据库,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制定规范的、统一的用水权交易规则和标准;兼顾地区水情区情差异,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用水权交易路径,积极培育多元化交易主体,创新完善用水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国家水网、智慧水利和计量监测设施建设,为加快全国统一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必要的载体和科技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薇
本文立足于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与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进行实践探索,发现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呈现出主体体系完善、客体体系优化和技术体系升级等特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出规模整体收缩、结构日益优化的特征。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提供的直接性经验证据表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当期和滞后期均显著正向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且滞后期的显著性更突出,影响系数更大;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参与水平的正向影响效果微弱。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提供的间接性经验证据表明,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促进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中介效应与比例均存在自东向西递减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宗新 徐冰玉
发展场外交易(OTC)市场,是打造无缝隙资本市场体系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者相互补充、渗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上海推进OTC市场建设,是积极扶持广大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需要,可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预备市场"及退市通道,以形成无缝对接的资本市场体系。上海OTC市场发展模式选择,应包括OTC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转板及退市、监管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
资本市场体系 场外交易市场 三板市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宗新 徐冰玉
发展OTC市场,是打造无缝隙资本市场体系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者相互补充、渗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上海推进OTC市场建设,是积极扶持广大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需要,可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预备市场"及退市通道,以形成无缝对接的资本市场体系。上海OTC市场发展模式选择,应包括OTC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转板及退市、监管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
资本市场体系 场外交易市场 三板市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红梅
动产金融契合了中小企业不动产缺乏、动产资源丰富的资产结构,在实践中涌现了多种创新模式。本文通过解读动产金融的运作原理,发现动产金融注重中小企业片段信息的价值、鼓励专业机构“术业有专攻”以提升融资效率,通过控制动产、激励融资方及专业机构管控风险。场外交易市场以对中小企业股权的控制为依托吸引了各类参与机构,为整合金融资源探索新型动产金融模式创造了条件。监管政策也应遵循动产金融运作原理,弱化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动产金融业务的约束条件。
关键词:
动产金融 场外交易市场 股权质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艳
本文通过对"三板"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初步构想及促使其功能完善的制度设计。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要解决非上市公众公司发行、流通与交易问题,核心是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的场外交易场所,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场外交易场所或完成与交易所市场的对接。
关键词:
场外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 证券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郁 吕东辉 秦丽杰
本文在分析水权和水权交易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种合约化的水权交易市场模式 ,并对此市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琎
深化发展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引导资源环境要素合理配置,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国际水权交易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经验,应增强资源环境保护和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的法制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资源环境权益交易设计适宜灵活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及适度开展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以适应风险管理要求。
关键词:
资源环境权益交易 水权 排污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坤伦
基于国际碳排放市场发展情况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亟需审时度势地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本文从碳排放权的属性分析入手,探索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选择,提出以资本市场现有交易平台为基础、上市公司率先示范,逐步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并借助碳交易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碳交易 市场路径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健华
为了增加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我国应尽快建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从而推动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减排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通过约束"附件一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为,造成碳排放权的稀缺而使其具有市场价值。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巨大,可为国际碳交易市场提供大量减排资源。但由于缺少系统的交易体系,加之国内金融机构在参与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汉光
推动构建票据市场自律管理机制,完善票据市场监测管理体系,全力提升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中国的票据市场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最早的组成部分之一。1979年,人民银行批准部分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之后逐步推广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和背书转让。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实施后,票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市场规模和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尤其近年来,票据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健华
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存在金融参与不足,减排区域分割特性明显,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缺乏定价权,中介服务能力欠缺和制度不规范等制约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如下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首先,设定碳排放权限额,确保碳排放权的非公共物品化;其次,依托现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权现货与期货市场;第三,明确政府定位,完善碳交易市场监督与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敏 苍玉权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的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再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童楠楠 张琳颖 牛文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不断释放价值潜力,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推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跳跃,为赋能实体经济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文章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过对我国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现状与面临问题的探讨,结合竞争者数量、市场结构、技术创新性、产业规模等产业生命周期识别的主要指标分析,将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等生命周期阶段,并探讨各个阶段的特征。研究认为,当前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处于扩张阶段,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不可避免会有产业周期的异化现象影响其向成熟期演进,建议从推进大探索、开展大布局、培育大市场、组织大研究等方面立体化开展国家数据交易市场建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莉娟 张昊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国内市场作用的重要基础。从突破条块分割、促进竞争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消除商品和要素跨区域流转的行政障碍,并通过体制机制层面的优化推动市场机制的整体优化与营商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经历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统一市场与流通体系之间关系密切。从流通过程全局反映的社会整体市场角度看,商品自由顺畅流通是统一市场的基础;从市场为商品交换提供场所的角度看,统一市场是平等交换、高效流通的重要保障;从市场作为现实和潜在买主的角度看,流通体系是挖掘内需潜力、实现商品价值的关键支撑;从市场依托供求双方力量实现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统一市场消除地区歧视、优化规则秩序的要求应在流通体系中首先得到体现。在建设统一市场的过程中,主要妨碍的因素经历了由直接限制商品跨地区流动到地方政府“重外轻内”的发展理念,再到国内市场受重视而流通环节薄弱以及跨地区经营要求凸显而营商环境、规则标准不统一的多个阶段。随着地区市场“行政篱笆墙”被一步步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方面,应在发挥好“批”“零”“物”三大核心功能的同时,推动基础设施的优化与制度体系的完善,从而使现代流通体系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新的实践阶段实现互促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