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9)
- 2023(9385)
- 2022(8172)
- 2021(7814)
- 2020(6524)
- 2019(14909)
- 2018(14943)
- 2017(29865)
- 2016(16152)
- 2015(18177)
- 2014(18144)
- 2013(17987)
- 2012(16977)
- 2011(15361)
- 2010(15659)
- 2009(14904)
- 2008(14419)
- 2007(12996)
- 2006(11959)
- 2005(10833)
- 学科
- 济(61384)
- 经济(61313)
- 管理(47071)
- 业(42046)
- 企(31294)
- 企业(31294)
- 农(23302)
- 方法(21772)
- 中国(20027)
- 数学(19019)
- 数学方法(18772)
- 地方(17385)
- 财(17213)
- 制(15790)
- 农业(15100)
- 业经(14475)
- 环境(13849)
- 贸(12769)
- 贸易(12756)
- 银(12508)
- 银行(12498)
- 易(12413)
- 学(12171)
- 行(12043)
- 策(11142)
- 融(11055)
- 金融(11053)
- 和(9815)
- 体(9575)
- 划(9481)
- 机构
- 学院(225317)
- 大学(222008)
- 济(92977)
- 经济(90693)
- 管理(85728)
- 研究(75460)
- 理学(72091)
- 理学院(71289)
- 管理学(70293)
- 管理学院(69857)
- 中国(61170)
- 财(48077)
- 京(47168)
- 科学(43609)
- 江(37534)
- 所(37021)
- 中心(36653)
- 财经(36420)
- 农(34592)
- 研究所(32696)
- 经(32688)
- 范(31894)
- 师范(31714)
- 北京(30131)
- 业大(29969)
- 州(29869)
- 院(27749)
- 经济学(27507)
- 财经大学(26533)
- 农业(26504)
- 基金
- 项目(140430)
- 研究(110672)
- 科学(110477)
- 基金(99134)
- 家(83780)
- 国家(82982)
- 科学基金(71220)
- 社会(69133)
- 社会科(65356)
- 社会科学(65342)
- 省(57166)
- 基金项目(52630)
- 教育(50066)
- 编号(47305)
- 划(46509)
- 自然(43403)
- 自然科(42164)
- 自然科学(42153)
- 自然科学基金(41334)
- 资助(39959)
- 成果(39766)
- 课题(33053)
- 发(31889)
- 部(31298)
- 重点(31149)
- 创(28741)
- 性(28336)
- 制(27898)
- 年(27593)
- 项目编号(27368)
共检索到356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利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严重阻碍。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在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制度建设与实践的考察,对我国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注重水土保持必要性和生态补偿意识的宣传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补偿 政府责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居琦 王莎
耕地生态补偿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方式,生态扶贫旨在实现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力求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且该目标实现要求依托科学合理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而法政策学探讨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如何兼顾效率和正义,恰为法律制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本文在对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进展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两者的协同关系,论证生态扶贫协同下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基于法政策学视角,剖析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统合的维度与限度,依据"制度目标—制度工具—制度模式—制度
关键词:
生态扶贫 耕地生态补偿 法政策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居琦 王莎
耕地生态补偿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方式,生态扶贫旨在实现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力求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且该目标实现要求依托科学合理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而法政策学探讨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如何兼顾效率和正义,恰为法律制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本文在对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进展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两者的协同关系,论证生态扶贫协同下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基于法政策学视角,剖析生态扶贫与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统合的维度与限度,依据"制度目标—制度工具—制度模式—制度基准"逻辑进路探寻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的路径,以实现制度构建体系化目标。
关键词:
生态扶贫 耕地生态补偿 法政策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俊 洪怡恬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
关键词:
湿地 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效用 福建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俊 洪怡恬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关键词:
湿地 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效用 福建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戈华清
生态补偿制度在弥补市场失灵、解决外部化方面,为不同主体提供环境服务保障了现实的经济或财政刺激。这一制度在不同的适用领域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生态补偿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领域,但在海洋环境保护的某些特殊领域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生态补偿制度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刚刚起步,且在实践中陷入了困境。海洋生态补偿在我国海洋保护的现实性与可行性究竟如何?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状况、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域使用权制度、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减少因生态保护造成的贫困等进行全面论证,才能确立海洋生态补偿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实然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治水
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但是,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制度不明晰,补偿随意,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如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努力推进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补偿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树立全民生态保护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珊珊 贺结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长健 邵江婷 董芳芳
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下,基于农民发展权和环境权角度对农业生态补偿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效益补偿由正当利益逐渐升华到现实权利的过程,指出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意义和实现农业生态补偿权利的法制化路径,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阐述了如何实现农业生态补偿。为实现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和实现生态文明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高新伟 黄秉杰
2012年1月25日康菲石油调解方案公布后,对于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的如何认定在引起多方质疑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的"软肋"。反思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在环保基本法中明确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有章可循"是关键:制定、完备海洋生态补偿法配套的细则、条例和规章,明确界定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执法必严"是保障: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
关键词:
康菲石油 海洋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宁
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规划入"限制开发区"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区内农民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和经济开发行为,在法律上剥夺了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与发展权。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一种矫正环境不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征收生态税和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在微观层面,从健全生态地役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和自愿生态保护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保障制度。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 激励性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瑜
我国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对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国家应当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法制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应当从主体联动机制构建、法规完善、标准优化等层面思考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生态补偿 法制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世丹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建国以来,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水土保持机构,组织编制和实施了全国和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在征地中农民的生态权得不到保障,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质是为了合理分配生态利益,维护农民的生态权,应从科学确立征地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对象、补偿的标准和范围、补偿的方式等方面,构建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关键词:
农民生态权 土地征收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