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9)
2023(15529)
2022(13454)
2021(12735)
2020(10634)
2019(24745)
2018(24850)
2017(47477)
2016(25927)
2015(29537)
2014(29675)
2013(29744)
2012(28099)
2011(25883)
2010(25968)
2009(23937)
2008(23527)
2007(20712)
2006(18638)
2005(17061)
作者
(76790)
(63503)
(63259)
(60116)
(40729)
(30371)
(28872)
(25035)
(24192)
(22900)
(21747)
(21606)
(20404)
(20271)
(19716)
(19679)
(18788)
(18671)
(18190)
(18111)
(16064)
(15726)
(15235)
(14379)
(14322)
(14196)
(14164)
(14102)
(12970)
(12654)
学科
(112734)
经济(112612)
管理(69284)
(66474)
(51866)
企业(51866)
方法(46852)
数学(40882)
数学方法(40489)
中国(36489)
(30897)
地方(26234)
(25002)
业经(23907)
(23349)
贸易(23330)
(22699)
(22433)
(21913)
农业(20358)
(19826)
银行(19779)
(19149)
(18572)
金融(18570)
环境(17536)
(17315)
技术(16301)
(16066)
理论(15927)
机构
大学(378264)
学院(374522)
(158033)
经济(154678)
管理(143585)
研究(136719)
理学(122632)
理学院(121211)
管理学(119330)
管理学院(118652)
中国(104857)
(83319)
科学(82107)
(72798)
(70177)
研究所(63589)
(61141)
中心(60538)
财经(57300)
(54726)
北京(54484)
业大(53434)
(52106)
(51068)
师范(50604)
(49089)
经济学(47920)
农业(47751)
(44769)
经济学院(43193)
基金
项目(245001)
科学(191414)
研究(181757)
基金(176328)
(153842)
国家(152551)
科学基金(128777)
社会(113806)
社会科(107778)
社会科学(107751)
(93410)
基金项目(92959)
教育(82773)
自然(81735)
(79894)
自然科(79773)
自然科学(79752)
自然科学基金(78314)
编号(74084)
资助(73792)
成果(62124)
(56001)
(55330)
重点(55174)
课题(52111)
(50150)
教育部(47132)
创新(46906)
国家社会(46700)
科研(46338)
期刊
(180025)
经济(180025)
研究(120984)
中国(76355)
学报(57697)
(56480)
管理(54563)
科学(54279)
(51411)
教育(44530)
大学(43390)
学学(40353)
农业(39659)
(37535)
金融(37535)
技术(32092)
经济研究(29607)
业经(28814)
财经(27841)
问题(24103)
(23837)
(21217)
(20958)
图书(20650)
理论(19518)
国际(18792)
技术经济(18473)
世界(18044)
实践(17483)
(17483)
共检索到577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  张玉台  吴晓灵  韩俊  叶兴庆  葛延风  金三林  
课题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民生工作得到改善,但省份间的民生水平差距较大并有扩大的趋势。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城乡居民对当前生活"很满意"或"非常满意",7成以上对未来"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分领域看,城乡居民对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对就业、收入、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较低,多数居民认为过去1年政府在治理腐败方面有改善。调查还表明,约有10%的居民对生活不满,主要集中在低学历居民、低收入家庭、非正规就业者、无房户等群体,其改善住房状况,提升就业质量,加强社会保障的意愿较为强烈。各级政府应积极回应城乡居民关切,加强重点领域的民生工作,尤其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不满意群体的民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  张军扩  叶兴庆  葛延风  金三林  朱贤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各领域民生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满意度总体不断提高。从"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各年度的调查结果看,2013~2017年,城乡居民对于生活整体满意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的比例均保持在90%左右的高位;对未来的信心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2016年及2017年连续上升,2017年对未来"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和"一般"的比例达到90%。同时,城乡居民对民生各领域的满意度总体不断改善。其中,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和居住地环境的满意度得分提高较快;就业、住房、社区公共服务、司法公正、交通等满意度得分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保障、政府服务、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满意度得分稳中有升。特别是,随着食品安全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民生短板得到切实加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民生关切和诉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家庭生活的关切点中,排第一的是收入水平,选择比例为29.2%,较2016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其次是医疗服务,选择比例为12.2%,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住房和养老并列排在第三位。对于社会环境的关切点中,排前两位的仍然是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尽管2017年城乡居民对这两个领域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治理仍然是城乡居民的强烈诉求;改进交通出行位列第三。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养老保障、政府服务等领域,广大群众都有一些具体的关切和诉求。从民生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各省份不同方面民生指标改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生活指标区域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但缩小的幅度在降低;公共服务方面不少指标没有延续均等化趋势,发达地区改善得更多;公共安全方面,部分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更加明显;生活环境方面,东部沿海和东北部分省份的改善程度较其他地区更加显著。在新时代,需要在科学把握城乡居民民生满意度、民生关切点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具体民生诉求,着力解决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期刊] 改革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  唐任伍  
"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障与改善民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设计一套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及可量化性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测度中国民生发展状况与进展,在政策层面上起到省域民生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整体框架涉及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数据处理、评价指数计算等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通用规则,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我国区域民生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考察。通过编制与分析中国民生发展指数,加强了对中国民生区域发展差异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与理解,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  张军扩  叶兴庆  葛延风  金三林  朱贤强  
2018年,面对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大民生投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民生满意度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与上年相比出现小幅下降。调查结果还显示,城乡居民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要关切点仍集中在医疗和收入,在社会环境方面的主要关切点是食品安全和交通出行。对于有孩子的受访者来说,教育则排在第一位。另外,受访者对养老的担心程度明显提高。在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下一步,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诉求,围绕就业、收入、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明华   张边秀   李倩   王哲  
运用熵权法测度2006—2019年我国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借助传统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民生发展城乡差距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从结构视角揭示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呈下降趋势,表征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全国及东西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分别呈“多极—单极”与“多极—两极”分化的演进轨迹,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化趋势。除东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表现出“俱乐部趋同”外,其他地区均呈“向下转移”趋势。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结构视角下,全国及东北地区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的极化趋势由人民生活差距决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由生态建设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决定;人民生活差距是全国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转移的主要成因,而各区域长期转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燕芬  张志开  杨宜勇  
文章将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划分为站起来(1949~1977年)、富起来(1978~2011年)和强起来(2012~2019年)3个重要历史时期,按照"7个有所"的基本框架分析新中国70年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7个有所"的进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2)"7个有所"之间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3)70年民生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4)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促进70年民生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推力。未来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拓展"7个有所"的范围,解决"7个有所"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继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黎明  
民生经济将民生改善的要求植入经济发展中,文章阐述了我国民生经济发展,承载着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功能。通过形成和完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机制,使民生投入同时服务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增长中自发实现民生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水   区小兰  
文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视角,构建包含社会性保障、经济性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维度的民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并运用Markov转移概率矩阵探讨民生发展水平的演进规律。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各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不高;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民生发展水平均不高,而且各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缺乏稳定性,呈波动态势;较多省份属于低、极低质量民生发展水平,区域内部民生发展水平呈“分离”现象,东部地区的民生发展水平始终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民生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呈“中心—外围—边缘”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在空间格局上呈抱团状、零星状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明华  张边秀  张腾文  初勤儒  
本文运用熵值法基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三大维度测度了2006—2019年全国及四大区域农村民生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考察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平衡并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借助分位数标准化方法探究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并剖析其内在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1)农村民生发展整体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且水平较低的省份对水平较高的省份存在“追赶效应”。(2)农村民生发展的总体不平衡呈下降趋势,区域间不平衡是空间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与西部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东部区域内不平衡贡献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人民生活不平衡是全国及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东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为社会发展不平衡;且任意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其对农村民生发展不平衡的作用强度。(3)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水平整体呈下降态势,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不充分水平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社会发展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存在重要影响,人民生活对东北地区农村民生发展的不充分影响显著。本文丰富了农村民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为探寻加快实现农村民生高质量协调发展对策提供重要借鉴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俊祥  李振兴  程家瑜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就要求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涉及人民健康与公共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研究从着力解决关系人民健康与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出发,针对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治和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分析这些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发展技术路线图,进一步凝练出未来发展重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扬  
从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两个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却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可促进经济增长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各分项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充分发挥民生性财政支出在"保增长"和"惠民生"方面的双重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孟建国  
文章指出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呈现了五大特征。着重分析了民营企业的三种风险 ,并给出了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特别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 ,要注意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民生科技超越于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社会公益性,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民生科技发展存在机制体制不健全、民生科技实力不高、资源配置效率偏低、政府对民生科技的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民生科技发展应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增强民生科技发展的保障力;以民生需求满足为导向确定民生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优化民生科技资源配置,扩大民生问题保障面;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宽政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进一步明确改善民生的方向和目标。我国改善民生的方向和目标应当是:衣食无忧、少有良教、病有良医、住有良所、老有良养、生态良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课题组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无论从企业数量、吸纳就业、经济贡献、社会贡献、科技贡献上都具备了一定优势,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行业与市场准入、融资、税收、法律环境和经营成本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