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1)
2023(14252)
2022(12247)
2021(11802)
2020(9564)
2019(22440)
2018(22389)
2017(42528)
2016(24099)
2015(27276)
2014(27787)
2013(26779)
2012(24914)
2011(22741)
2010(23081)
2009(20980)
2008(20416)
2007(18232)
2006(16455)
2005(14734)
作者
(67584)
(55548)
(55212)
(52972)
(35523)
(26564)
(25457)
(21688)
(21232)
(20306)
(18911)
(18490)
(17698)
(17593)
(17263)
(17039)
(16805)
(16500)
(16058)
(15940)
(14051)
(13837)
(13331)
(12678)
(12493)
(12440)
(12418)
(12402)
(11131)
(10950)
学科
(88391)
经济(88296)
管理(66669)
(62073)
(49838)
企业(49838)
方法(39576)
数学(34612)
数学方法(34164)
中国(30685)
(26100)
(23827)
教育(23694)
(19829)
地方(19564)
业经(19381)
(17818)
(17675)
贸易(17662)
理论(17451)
(17193)
农业(17180)
(14964)
银行(14931)
技术(14880)
(14297)
(14246)
(14140)
财务(14071)
财务管理(14045)
机构
大学(340557)
学院(336643)
管理(130490)
(130109)
经济(126950)
研究(114532)
理学(112472)
理学院(111104)
管理学(109313)
管理学院(108644)
中国(81944)
(74390)
科学(68880)
(62667)
(57212)
(53545)
师范(53233)
研究所(51751)
中心(50978)
(50341)
财经(49426)
(48492)
北京(48406)
业大(46290)
(44739)
师范大学(43301)
教育(41488)
(41440)
(41178)
经济学(38044)
基金
项目(221283)
科学(174629)
研究(171210)
基金(156624)
(134301)
国家(133042)
科学基金(113601)
社会(104448)
社会科(98748)
社会科学(98725)
(86564)
教育(84306)
基金项目(82562)
(74474)
编号(73515)
自然(71839)
自然科(70057)
自然科学(70041)
自然科学基金(68754)
资助(64776)
成果(62982)
课题(52591)
(50667)
重点(50018)
(48475)
(45495)
项目编号(45170)
教育部(44014)
(43011)
人文(42363)
期刊
(144265)
经济(144265)
研究(112719)
中国(69093)
教育(67507)
学报(47414)
管理(47269)
(44856)
科学(44334)
(43838)
大学(37127)
学学(33297)
技术(32239)
农业(30818)
(30380)
金融(30380)
业经(24246)
财经(23490)
经济研究(22715)
(19969)
问题(19161)
图书(18491)
理论(16906)
职业(16793)
实践(15602)
(15602)
技术经济(15521)
(15319)
论坛(15319)
(15266)
共检索到507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建立于民族性基础之上的教育是促进民族及其文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工具。从改进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设计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和增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等角度分析,关注教育的民族性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玉福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光军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人增地减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物质与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因此,必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民族地区农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行保护性的生产补贴,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确保民族地区粮食安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亮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学生理科学习困难突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高中分科选择时普遍畏惧理科而选择文科,民族类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衡,文科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理科专业学生。民族教育中的理科教育问题,不论是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甘肃藏区为个案,通过对影响民族理科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体系封闭"和"民族教育质量薄弱"两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接轨普通教育大循环,优化民族教育小循环"的思路,即在构建开放、融合的民族教育体系的前提下,以双语教学模式调整为基础,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导向,以民族地区理科师资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辅助,多管齐下,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耀武  袁同凯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是多重认同序列得以重新排列组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促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辩证统一关系中得到有益协调,进而促进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尤其是亟需凝聚共识的当下,学校教育时刻编织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民族地区成员从相对低层次的民族认同走向高层次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支撑,挖掘学校场域内有利于整合国家认同的多维面向仍需探究。就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建构而言,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教育、乡土知识教育以及教学语言等应在“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与协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4年开展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中少数民族学生样本数据与之后近十年陆续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的分析显示,教育信息化工作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能力具有提升作用,特别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女童和贫困儿童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并且认知能力是上述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机制。这表明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开展之初便有效发挥了提升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不过,现行的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较少根据学科特点对数字资源进行精准开发,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定位与功能较为模糊,对引发教育不平等的微观机制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因此,决策部门应创新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加大对弱势学科和弱势儿童的资源投入力度,提升教育资源分配的精准性。同时,学校积极探索适应自身情况的政策执行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边际效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兰胜  
美国在K-12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程教育体系。该课程将美国精神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帮助公民形成美国价值理念,认同并热爱美国,缓和了种族冲突,强化了国家科学治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美国"社会研究"课程教育的经验,或许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其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理念。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一代新人。地方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七个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祥龙  
学科管理特指某一学科任课教师按照学科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规划教学,制定落实学生学习规范,触发、引导、监控、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收益最大化的过程及其体系,主要包括:学科规划管理、课堂管理、作业管理、考试与评价管理、学习习惯与方法管理等。这对边远或民族地区学校、薄弱学校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吉华  
本文根据笔者和其他研究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理念的培育,构建地方性校本课程,加强学校与地方社区的联系等教育变革的思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峰  周桂  柏大鹏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系统与文化传承系统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优化的关系,二者的相互作用只有产生合力,才能促进其优质发展。从系统耦合理论的视角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系统耦合现状存在内容与方法耦合度较低、时间与空间耦合水平不高、耦合协调度状况不佳等问题。原因表征为:结构比例失调,功能释放不完全;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目标不切合当地实际;外在调控不得力,自主适应性不强。基于此,应积极构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系统耦合机制:增进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容和方法耦合,提高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度;强化阶段性与整体性的时间和空间耦合,促进生命意义在民族生境和生计方式的耦合中不断生长;优化调控系统对系统耦合发展趋势的积极引导,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自主适应性和正确价值导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鹏  马挺  羌洲  
我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这些地区大多经济社会落后,自然环境恶劣,一般扶贫办法很难实现脱贫减贫。从近几年民族地区扶贫涉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教育扶贫是诸多扶贫方式中比较有效且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手段。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足于自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教育基础条件,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这两种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针对性。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经费分担机制,加强民族特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