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0)
2023(12066)
2022(10468)
2021(9838)
2020(8463)
2019(19444)
2018(19243)
2017(38346)
2016(21261)
2015(24184)
2014(24478)
2013(24023)
2012(22859)
2011(20795)
2010(21240)
2009(20251)
2008(20485)
2007(18786)
2006(16827)
2005(15488)
作者
(61286)
(51159)
(51083)
(49093)
(32706)
(24248)
(23536)
(19832)
(19189)
(18532)
(17260)
(16978)
(16412)
(16309)
(16227)
(15907)
(15609)
(15124)
(15031)
(14857)
(12940)
(12781)
(12486)
(11662)
(11571)
(11567)
(11534)
(11529)
(10331)
(10183)
学科
(84221)
经济(84102)
管理(67294)
(62423)
(51046)
企业(51046)
方法(37398)
数学(33034)
数学方法(32661)
(27688)
(25586)
中国(25066)
(24066)
业经(18582)
(17842)
贸易(17832)
(17406)
(16672)
银行(16643)
(16356)
财务(16311)
财务管理(16267)
(16003)
(15896)
农业(15799)
(15720)
企业财务(15429)
地方(15218)
(14631)
金融(14627)
机构
大学(310492)
学院(309796)
(131242)
经济(128345)
管理(117805)
研究(105137)
理学(100031)
理学院(98939)
管理学(97424)
管理学院(96807)
中国(82337)
(67820)
(65449)
科学(60659)
(53597)
财经(51972)
(49715)
(48853)
中心(48465)
研究所(47676)
(46820)
业大(42406)
北京(41857)
经济学(40584)
(40345)
师范(40004)
农业(38933)
(38446)
财经大学(38134)
(37680)
基金
项目(192480)
科学(151502)
研究(145203)
基金(138875)
(119302)
国家(118272)
科学基金(100648)
社会(91839)
社会科(86938)
社会科学(86911)
(74775)
基金项目(72584)
教育(68006)
(63398)
自然(62762)
自然科(61204)
自然科学(61185)
编号(60442)
自然科学基金(60102)
资助(57467)
成果(52008)
(44486)
重点(43740)
课题(42607)
(41549)
(40214)
(39530)
教育部(38446)
(38309)
国家社会(37321)
期刊
(150796)
经济(150796)
研究(98708)
中国(63811)
(53960)
(45827)
学报(43982)
管理(43724)
科学(41271)
教育(36276)
(34443)
金融(34443)
大学(34078)
学学(31870)
农业(30085)
技术(26696)
财经(26387)
业经(24599)
经济研究(24099)
(22625)
问题(20466)
(17780)
理论(15864)
技术经济(15383)
(15037)
国际(14777)
统计(14550)
(14332)
商业(14328)
实践(14179)
共检索到479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屈潇潇  
我国对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政策经历了空白期、探索期、规范期的初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等四个演变阶段。研究发现:(1)在不同的阶段,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问题体现了政府与民办学校之间规制权的变化与反复;(2)教育权力经历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下放,并且地方政府在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政府对民办学校内部治理政策的摇摆和滞后导致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轨迹形成了内在的管理制度安排,当政府重新对其内部治理进行规范时,这种外在制度更多地是以强制性的方式作用于学校内部,因此,更多地表现为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制度内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化琴  邵金荣  
本文主要讨论了民办学校评估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其功能,并提出了民办学校评估制度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和制度框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锡美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通过外部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权力体系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外部制度方面,核心是实现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独立,这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基础。在内部权力配置方面,要建立二元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决策与管理的完全分离;要完善学校决策机构,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监督机制,增进监督的实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明航  
案例研究发现,由于具有家族内部凝聚力强、信任度高、经营风险低等优势,家族制民办学校在创业初期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但在实现初步发展后,其所具有的家长式管理机制、股权集中及对非家族人员激励程度低等特点也会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此,家族制民办学校应通过实现家族内部产权配置优化、让渡部分产权给非家族知识骨干员工、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等措施改变产权主体不合理情况,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并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决策机制三方面实现内部治理机制的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按照其特定的机制运行。在教育领域,也有相对应的三种学校形式。允许营利教育机构存在的国家对于营利性教育机构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有着严格的区分。从数量上看,多数私立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不同形式的学校,引导多数民办学校朝着非营利组织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华  章露红  
拟议中的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的"国家方案",在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认定上采取了完全不同于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温州方案"的分类标准,由此对民办学校举办者产生的制度激励和行为改变,使"温州试点"对分类管理政策风险的评估意义降低,按"国家方案"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的政策风险需要重新评估。可以通过吸纳"温州试点"的实践成果,适当放宽对举办者出资所有权的限制,开展一定范围内的调研论证,制定配套政策,以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雁鸣  刘建银  
现存民办学校向非营利性过渡,这是分类管理改革中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地方政策制定的重难点。地方政策难点集中在明确法人属性、过渡期限设置、补偿奖励办法方面。同时,在引导不同学段和类型民办学校向非营利过渡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政策风险。未来应坚定分类管理方向,尊重举办者权益,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政策试点,强化地方政府发展职责,从而平稳有序地推进现存民办学校向非营利性过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社环  
针对我国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①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以及社会上关于教育系统养老金制度的"民办教师向公办教师看齐"或者"公办教师靠向民办教师"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系统考察研究了国际上私立学校养老金制度模式及其特点,提出在我国目前经济状态和制度环境下,民办学校适合建立一种独特的、与公办学校相区别的、"自愿+激励"的养老金制度模式,并给出了民办学校养老金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圣足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解决民办教育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冲突、推进民办学校良善治理的有效路径。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国内试点地区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应遵循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校分类的基本思路,科学架构顶层制度,合理施行不同税费及其他优惠政策;同时,应逐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基本国情的非营利民办学校产权制度。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俊武  蔡茂藩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为部署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而实施的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民办学校纳税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一般地,民办学校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其登记注册类型归入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一类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并申报纳税。应该看到,民办学校在纳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民办学校的涉税政策也有待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国  
民办教育领域的协议控制模式根源于民办学校的融资需求和举办者的营利需求。这一模式的运用既规避了国家外商投资制度,也规避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禁止营利的制度。随着政策的调整和法律的完善,这一模式面临着合法性风险,控制协议也有被认定无效的风险。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摇了民办学校协议控制模式的合理性基础,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则动摇了其合法性基础。为此,应完善立法,禁止在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运用协议控制模式,并在外国投资领域加强对营利性民办学校协议控制模式的监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斌  
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外部法律政策环境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简称新《民促法》),随后2017年国务院等颁发《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四个配套文件(即"1+4"新政),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原则和要求。2018年8月,司法部公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送审稿)》(简称《实施条例(送审稿)》)也在网上征求意见。纵观本次修法,核心内容集中在对民办学校实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分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文源  
厘清民办学校“合理回报”政策与“财产权”制度是解决当前民办教育诸多问题与矛盾的基础,而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不能割裂。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是国家对民办学校出资人的一种鼓励、奖励措施。出资人依法取得了“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其学校性质与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同样是属于公益性事业,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它仍然应该享受优惠政策。国家应当尽快明确出资人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的税收政策,并重新研究考虑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问题。本文提出,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考察民办学校的财产权制度的构建:①民办学校财产的进入与所有权;②民办学校财产的管理与使用;③民办学校财产的分割与处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建国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的构建是一项强制性制度变迁,会受到现行民办教育制度体系强大制度惯性、旧的非正式制度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影响,使得制度变迁带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阻碍改革向纵深推进。为此,政府决策者需要通过建立制度变迁成本与风险分担机制,构建协作与交流学习机制,加强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和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等多项措施,突破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构建的路径锁定状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建银  
现有公共财政支持民办学校的政策存在体系散乱、支持对象不公平、支持资金流失等问题。民办学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为根本解决现有支持政策的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财政支出角度看,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支持应以转移性财政支出特别是税收支出为主,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支持应当坚持购买性财政支出和转移性财政支出并重。与此同时,应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遵守非营利组织规则的监管和两类民办学校各项支持经费的监管,以确保公共财政支持公平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