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6)
2023(3809)
2022(3468)
2021(3393)
2020(2984)
2019(6822)
2018(7301)
2017(14407)
2016(7888)
2015(9369)
2014(9497)
2013(9607)
2012(9521)
2011(8727)
2010(9003)
2009(8593)
2008(8777)
2007(8092)
2006(7342)
2005(6735)
作者
(24620)
(20471)
(20119)
(19350)
(12893)
(9791)
(9441)
(7925)
(7553)
(7240)
(6818)
(6700)
(6596)
(6448)
(6254)
(6197)
(6026)
(5954)
(5908)
(5874)
(5297)
(5002)
(4992)
(4605)
(4593)
(4585)
(4537)
(4502)
(4153)
(4022)
学科
(33666)
经济(33629)
管理(19197)
(18181)
方法(14078)
(13212)
企业(13212)
数学(12357)
数学方法(12262)
中国(12073)
(9089)
贸易(9085)
(8903)
(8884)
(8616)
(7945)
(7935)
银行(7925)
(7682)
(7250)
(6995)
金融(6994)
业经(5984)
地方(5799)
(5565)
(5221)
农业(5213)
(5018)
(4885)
税收(4756)
机构
大学(122944)
学院(121916)
(53214)
经济(52128)
研究(46035)
管理(42466)
中国(36473)
理学(35310)
理学院(34798)
管理学(34328)
管理学院(34082)
(27598)
(26840)
科学(26779)
(24794)
研究所(22252)
财经(20732)
中心(19888)
(18580)
北京(18496)
(18421)
(18027)
(16772)
经济学(16730)
师范(16626)
(16581)
业大(15656)
财经大学(15215)
经济学院(15211)
(14973)
基金
项目(71470)
科学(54815)
研究(54111)
基金(50087)
(43791)
国家(43444)
科学基金(35190)
社会(32651)
社会科(30889)
社会科学(30883)
(26591)
基金项目(26303)
教育(24901)
编号(23526)
(23504)
自然(21411)
资助(21185)
自然科(20803)
自然科学(20798)
成果(20757)
自然科学基金(20383)
重点(16660)
(16577)
课题(16498)
(16105)
(14295)
(14186)
项目编号(14129)
教育部(13826)
创新(13484)
期刊
(61207)
经济(61207)
研究(40846)
中国(23184)
(18556)
学报(17119)
(16254)
管理(16049)
科学(15632)
(15028)
金融(15028)
教育(14206)
大学(12492)
学学(11554)
农业(11114)
经济研究(10785)
财经(10001)
(9825)
业经(9574)
国际(9551)
技术(9337)
问题(9129)
(8676)
理论(7398)
实践(6662)
(6662)
商业(6628)
图书(6510)
世界(5963)
统计(5956)
共检索到19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始终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国内外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条件和产业载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差异趋于弱化,竞争关系开始由垂直型互补分工向水平型横向分工转变;一些领域相比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基于此,我国需要对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外贸格局进行调整,在构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型竞争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双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徐建伟  
随着国内外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我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条件和产业载体出现了不同与以往新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差异趋于弱化,竞争关系开始由垂直型互补分工向水平型横向分工转变;一些领域相比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基于此,我国需要对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外贸格局进行调整,在构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型竞争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双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波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坚持稳妥审慎和依法推进原则,探索出分步骤、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路径,成为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开放步伐最快的金融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保险业的壮大亦离不开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对外开放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跃升的重要时刻,回顾、审视并展望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将引领我们更好地前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叶琪  
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构建更加开放、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不仅可以拓展我国经济成长的战略空间,而且可以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清晰地定位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的目标和地位。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求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按照高标准和新要求,从对外优势、市场开拓、国际分工与合作、开放区域等方面进行角色转换。在全球治理格局变动中,我国应该在供给层面深化对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要素结构等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开拓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新空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叶琪  
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构建更加开放、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不仅可以拓展我国经济成长的战略空间,而且可以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清晰地定位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的目标和地位。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求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按照高标准和新要求,从对外优势、市场开拓、国际分工与合作、开放区域等方面进行角色转换。在全球治理格局变动中,我国应该在供给层面深化对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要素结构等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开拓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新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兴年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产业与发展方式;另一种观点主张应该改变某些要素的相对价格,为企业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与制度环境。科学地评价一种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劣,必须从动态而非静态的角度,看它能否为社会、企业与个人提供学习技术、培育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说能否使技术学习、能力开发与产业竞争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获得跨期的净增值收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裘品姬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新疆通过实施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开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过去的开放重在利用开放促进国内发展,今天的开放还希望通过开放构建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开放理念要从着眼于国内转向着眼于全球的对外开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国兵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和严峻,中国经济实力上了新台阶同时风险显著上升,国际经贸合作变得复杂同时持续深化等挑战,积极寻求推进经纬式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动能变得十分重要。推进经线式开放新格局的动能包括:以一体化市场驱动机制推进多元平衡的贸易和投资开放,以统一大市场规模经济优势推进互利共赢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以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能动催化机制推进稳慎高效的金融开放,以构筑营商制度保障推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制度型开放。推进纬线式开放新格局的动能包括:牢牢稳住我国外贸基本盘,拓展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大力提升贸易数字化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贸易和投资开放、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进金融开放、引领制度型开放,分别是我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力、重要基石、重要催化剂和制度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咏梅  鞠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越来越活跃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吸引外包具有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等要素优势。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中国在后勤和客户联系这两项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中国可以将提供服务外包的市场定位在企业的一般职能、知识服务与决策分析及研发方面,不断培养适合该类市场需求的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向东  刘娟秀  郑嘉伟  
未来,金融稳定委员会将统筹金融对外开放和其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各开放项目协同共进,推进经济从"斯密增长"向"熊彼特增长"转变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回顾金融开放,我们会发现,金融开放正是在改革开放中生根发芽,其发展贯穿了我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期初,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主要目的在于"以市场换技术",通过调整高估的汇率,吸引外商投资,解决外汇短缺,筹措资金发展本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跃春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中国融入世界的简单回顾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不仅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也惠及东西方世界。在此过程中,中国最大的变化是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一)打开国门,让西方资本、技术进来。结束自我封闭状态,这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管理经
关键词: 全球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伦  
在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东到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90年代,世界经济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将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战略,沿海开放与沿边、沿江、沿线开放同时进行,分别形成东部沿海开放区、东北、西北及西南沿边开放区、长江流域开放区和陇海——兰新沿线开放区。这六大开放区的分布,恰好象汉字中的“目”字,故称之为“目”字形开放格局。其中,东部沿海开放带是形成“目”字形开放格局的基础;中间两条东西向轴线分别是长江流域开放区和陇海——兰新沿线开放区,这两条开放区分别位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连接着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国家“七五”计划按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在这三大地带中,东部凭借国家给予的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率先对外开放,经济迅速腾飞,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西部根据其与邻国接壤的边缘位置,提出“沿边开放”发展战略,国家正在加紧实施,其经济亦以超越中部的架式紧逼沿海呈加速发展态势;深居我国内陆腹地,既不靠“海”又不沾“边”的中部,因开放的份量不足,力度不够,面对东西两面夹击和周围的崛起已呈塌陷之势。一直作为支撑全国特别是东部经济迅速发展的坚强后盾的中部,其支撑功能已渐趋弱化。实践证明: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开放则发展,不开放则落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卫东  盖新哲  
比较优势是一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也是开放发展框架的基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十五年里,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了开放带动经济发展。如今我国比较优势来源正在从劳动力转变为资本积累,决定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随之变化,开放发展框架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一、研究我国比较优势变化的测度方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