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4)
- 2023(8535)
- 2022(7535)
- 2021(7136)
- 2020(6396)
- 2019(14860)
- 2018(14903)
- 2017(29921)
- 2016(16606)
- 2015(19218)
- 2014(19335)
- 2013(19714)
- 2012(18762)
- 2011(17415)
- 2010(17888)
- 2009(16978)
- 2008(17568)
- 2007(16033)
- 2006(14135)
- 2005(12788)
- 学科
- 济(68987)
- 经济(68912)
- 管理(45018)
- 业(43194)
- 方法(33550)
- 企(31788)
- 企业(31788)
- 数学(29907)
- 数学方法(29619)
- 农(23281)
- 中国(19545)
- 学(18507)
- 财(17063)
- 贸(16144)
- 贸易(16137)
- 易(15715)
- 制(14664)
- 农业(13716)
- 业经(13016)
- 银(12450)
- 银行(12402)
- 地方(12395)
- 和(11986)
- 行(11879)
- 融(10978)
- 金融(10975)
- 环境(10878)
- 务(9799)
- 财务(9778)
- 财务管理(9747)
- 机构
- 大学(258833)
- 学院(256170)
- 济(103996)
- 经济(101720)
- 管理(94025)
- 研究(91611)
- 理学(80083)
- 理学院(79050)
- 管理学(77577)
- 管理学院(77069)
- 中国(70403)
- 科学(59810)
- 京(57234)
- 所(50094)
- 农(49905)
- 财(49313)
- 研究所(45792)
- 业大(41557)
- 中心(41396)
- 农业(39483)
- 江(39370)
- 财经(39246)
- 北京(36965)
- 经(35385)
- 范(34994)
- 师范(34644)
- 院(32811)
- 经济学(32106)
- 州(31203)
- 经济学院(29320)
- 基金
- 项目(164396)
- 科学(126767)
- 基金(118125)
- 研究(115760)
- 家(105542)
- 国家(104743)
- 科学基金(85967)
- 社会(70466)
- 社会科(66587)
- 社会科学(66559)
- 省(63081)
- 基金项目(62789)
- 自然(57304)
- 自然科(55716)
- 自然科学(55693)
- 划(54754)
- 自然科学基金(54691)
- 教育(52733)
- 资助(49685)
- 编号(47719)
- 成果(39707)
- 重点(38213)
- 部(36858)
- 发(35878)
- 课题(32783)
- 创(32421)
- 科研(32384)
- 计划(31570)
- 创新(30543)
- 教育部(30377)
- 期刊
- 济(115283)
- 经济(115283)
- 研究(73896)
- 学报(46369)
- 中国(46011)
- 农(44341)
- 科学(41706)
- 财(36429)
- 大学(33387)
- 学学(31427)
- 管理(31172)
- 农业(29867)
- 融(23343)
- 金融(23343)
- 教育(23042)
- 业经(20169)
- 技术(19688)
- 财经(19350)
- 经济研究(18265)
- 问题(17032)
- 经(16583)
- 业(16099)
- 资源(14519)
- 贸(13976)
- 图书(13409)
- 理论(13139)
- 版(12903)
- 技术经济(12762)
- 商业(12498)
- 统计(12190)
共检索到381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筠 成升魁
论文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基于我国森林资源产品产量、贸易量统计资料,采用统一单位“原木当量”(m3),估算了1981~2000年森林资源采伐和产品加工环节的资源流量,进而分析我国森林资源产品流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从“六五”(1981~1985年)到“九五”(1996~2000年)期间,消耗森林资源量分别为10230×104、11678×104、13444×104和16962×104m3/a,呈加速增长趋势。其中,来自国外的资源流量占总流量的比重呈增加趋势,“六五”期间占19.1%,到“九五”期间上升为48.3%。流入资源以原木、木浆、纸及纸板、胶合板为主,它们主要来自北美、东亚、东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筠 成升魁
论文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基于我国森林资源产品的产量、贸易量统计资料,采用统一的“原木当量(m3)”单位,沿森林资源采伐→资源产品加工→资源产品消费链,研究了我国“九五”期间主要森林资源产品的流动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九五”期间年均消耗森林资源16962×104m3,其中48.3%来自国外;本国森林资源主要流向原木、锯材、人造板加工制造行业,仅有9.3%用于制浆造纸;而纸类产品所用的森林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终端消费中75%的森林资源产品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生产和包装3个主要消费项。因此,认为我国必须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纸类产品中的森林资源用量,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流动的经济效益;资源战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春娜 王立群
在对森林资源质量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第1次清查以来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变化情况,并就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现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从全国宏观层面和关键指标看,森林资源质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与林业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这既反映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的现状,也表明森林生产力还有较大的提高潜力,以及通过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解决木材供求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和可行性。
关键词:
森林资源质量 森林生产力 森林生态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煜星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结构 森林调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平
为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森林资源,科学地进行广东省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监测,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发布的广东省森林资源情况公报数据,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过去八年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自2005以来广东省林业用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广东省政府及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工程,广东省有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以及活立木总蓄积不断增加,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安全保障。
关键词:
广东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分析与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姜雪梅 徐晋涛
通过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三个主要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存在地区性差异,内蒙古和吉林的森林资源优于黑龙江国有林区,全局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并不存在。国有森工企业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天保工程实施等因素对国有森工企业走出资源危机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森林资源 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戴芳 王爱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发生改变,具体体现在对森林资源利用的目的、程度和具体对象上。本研究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我国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时对森林资源利用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予以解释。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森林资源利用的目的不断变化、程度逐渐增强、主要利用的具体对象也逐渐由林地资源转变为林木资源并最终转变为对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综合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郎奎建
本文从法正林的数学模型出发 ,利用天然同龄林的固定小班间隔近 4 0a的龄级转移观测资料 ,经龄级转移期的处理 ,构造出天然林林龄可持续转移模型P′S′ =λS′ ,其中特征根λ均为 1。分析稳定状态S′的结构 ,发现了天然林林龄滞留转移现象 ,并由此获得天然同龄林可持续的林龄向量应是呈递增的等差级数。根据滞留量的大小 ,可以把天然林可持续转移模型分成 3类。并指出产生上述现象的林学机理是林木枯损概率随着林木年龄的加大而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湘桃,薛生国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湖南森林资源 ,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森林资源的自然环境、地理分布 ,从经济地理角度出发 ,研究探讨了湖南省森林资源的地理特征和各林区林木生产的发展方向 ,以期为湖南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地理特征 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宗飞 赵伟峰 庞文静
首先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物质及非物质特性,利用11个细化指标,构建了衡量区域森林资源丰裕状况的单一量化指数,解决了以往森林资源衡量不全面的问题。然后利用中国第六、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对各省区及不同林区森林资源丰裕度的相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次森林资源普查期间,中国森林资源丰裕度由3.996增加至9.285,年均增长约8.8%,整体进步明显;森林资源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广东省的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高,约为14.823,而山西省最低,仅为3.701,约为广东省森林资源丰裕程度的24.96%;不同
关键词:
森林资源丰裕度 单一量化指数 相对变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宗飞 赵伟峰 庞文静
首先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物质及非物质特性,利用11个细化指标,构建了衡量区域森林资源丰裕状况的单一量化指数,解决了以往森林资源衡量不全面的问题。然后利用中国第六、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对各省区及不同林区森林资源丰裕度的相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次森林资源普查期间,中国森林资源丰裕度由3.996增加至9.285,年均增长约8.8%,整体进步明显;森林资源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广东省的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高,约为14.823,而山西省最低,仅为3.701,约为广东省森林资源丰裕程度的24.96%;不同林区森林资源增长速度及丰裕度现状均存在差异,南方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率最高为10.6%,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率最低为5.1%,西南林区的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高,约为12.308,其他林区森林资源丰裕程度最低,约为7.126;森林资源丰裕度的变化与初始森林资源状况呈负向关系,区域间森林资源变化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关键词:
森林资源丰裕度 单一量化指数 相对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红兵 王欢 董仁才 王延春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森林资源保障为切入点,解析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特点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本着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出发点,深入分析了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注重全面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优先保护与恢复天然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展森林认证、推动森林环境资源核算体制等对策,对充分发挥我国森林资源的经济发展保障作用的重要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旭东 杨建州
森林资源的信息构成非常复杂,为实现对这些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动态的可视化处理,人们设计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从该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出发,介绍并分析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信息系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德金 余建辉
森林资源产权探析石德金,余建辉森林资源,是指森林系统内的一切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林木和林地。森林资源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林业的产生、经营与发展,打破了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出现了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的局面;国家的出现,地区的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