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0)
2023(13157)
2022(11357)
2021(10420)
2020(8793)
2019(20165)
2018(20434)
2017(40043)
2016(21556)
2015(24425)
2014(24597)
2013(24664)
2012(22879)
2011(21062)
2010(21183)
2009(19740)
2008(19049)
2007(16872)
2006(15221)
2005(13541)
作者
(64478)
(53206)
(53000)
(50623)
(33875)
(25329)
(24060)
(20988)
(20185)
(19037)
(18066)
(18042)
(16964)
(16906)
(16411)
(16263)
(15709)
(15578)
(15284)
(15224)
(13388)
(13207)
(12739)
(12143)
(12068)
(11941)
(11621)
(11614)
(10762)
(10401)
学科
(106958)
经济(106863)
管理(63542)
(56529)
(46461)
企业(46461)
方法(43102)
数学(37660)
数学方法(37310)
中国(25844)
(23204)
(22976)
地方(22846)
(21480)
业经(20656)
环境(18154)
(17251)
(16441)
贸易(16431)
(15897)
(15665)
农业(15284)
理论(14487)
(14469)
地方经济(14437)
银行(14432)
(13822)
(13791)
金融(13790)
(13579)
机构
大学(323930)
学院(320769)
(137499)
经济(134661)
管理(127031)
研究(109735)
理学(109567)
理学院(108376)
管理学(106602)
管理学院(106026)
中国(81221)
(69442)
科学(66401)
(62016)
(55284)
研究所(50172)
财经(50062)
中心(47802)
(46483)
业大(45972)
(45653)
(45237)
北京(44873)
经济学(42117)
(41778)
师范(41463)
(40204)
经济学院(37711)
(37111)
财经大学(37066)
基金
项目(212108)
科学(165982)
研究(156590)
基金(153498)
(133126)
国家(132073)
科学基金(112545)
社会(98682)
社会科(93448)
社会科学(93422)
(81574)
基金项目(81542)
自然(72250)
教育(70609)
自然科(70398)
自然科学(70384)
自然科学基金(69095)
(68730)
资助(63908)
编号(63844)
成果(51882)
重点(47149)
(46891)
(46031)
课题(43739)
(43074)
科研(40439)
教育部(40313)
创新(40201)
国家社会(40166)
期刊
(157138)
经济(157138)
研究(100810)
中国(54175)
学报(47959)
管理(47510)
科学(45357)
(44657)
(40881)
大学(36522)
学学(34462)
教育(31875)
农业(28319)
技术(27656)
(27425)
金融(27425)
经济研究(25968)
业经(24845)
财经(24831)
(21195)
问题(20935)
技术经济(17637)
理论(16715)
图书(15927)
(15333)
科技(15074)
实践(15045)
(15045)
商业(15014)
现代(14943)
共检索到473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刚  
加强生态建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应对气候变暖、科学发展林业、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在生态建设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评估我国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我国1979-2020年的森林碳汇实物量及经济价值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发展森林碳汇贸易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森林碳汇量由1979年的108.32亿吨上升到2020年的173.78亿吨碳,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由1083.2亿美元增加到1737.8亿美元(按国家发改委设置的10美元/吨碳计算),我国森林碳汇量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恒  王弟  赵鹏  
以山西省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连续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碳税法对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评价山西省森林碳汇交易评价体系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三个清查期内,山西省的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呈连续增长趋势,不同林型中杨树、栎类和油松对碳汇经济价值的贡献最大,不同林分中天然林贡献大于人工林,不同林龄呈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从层次分析结果可知,区域政策最为重要,其次是法律法规,排名第三的是专业人才,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权重值相差不大,排名第六的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分析可知,今后山西省在碳汇交易方面,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注重森林碳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建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葛守中  
森林总经济价值,又称森林的经济效益。人们关注森林对人类的影响,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进行测度森林效益的尝试,更只是最近若干年的事。直到现在,这种尝试都还很幼稚,很不完善。战胜了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的中国,人们对洪灾的教训及成因进行了深刻反思。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向辉  王清春  李瀚  贺永元  陈永国  王文义  
该文初步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的核算方法 ,对青海省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 .结果表明 ,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每年约为 80 879 76万元 ,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 388 37万元 ,间接使用价值为 80 4 91 39万元 ,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在间接使用价值中 ,涵养水源的价值为 378 6 9万元 ,保持土壤减少侵蚀的价值为 713 4 8万元 ,净化服务功能的价值为 79399 2 2万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建武  康文星  尹少华  谢欣荣  
主要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并以中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实证分析,计算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释氧功能的经济价值分别约为27.12亿元/a和10.61亿元/a,固碳释氧总价值约为37.73亿元/a,最后做了进一步分析与对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新扩   王丽君   宋增禄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评价其经济价值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将碳资产价值理论引入森林碳汇领域,提出一种评估森林碳汇碳资产价值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敏感性的方法,继而通过实例估计某森林碳汇项目碳资产价值的合理值,并对该项目碳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森林碳汇具有较高的、可度量的碳资产价值;(2)碳资产理论能够为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评估和计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3)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项目碳汇量和碳汇价格,与碳汇价格变动相比,项目碳汇量变动对森林碳汇碳资产价值具有更大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连   张启航   梁旭文  
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连   张启航   梁旭文  
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格致  周妮笛  
运用区域森林资源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清单法、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定量测算湖南省2011~2014年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森林碳储量巨大,但在树种、龄级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市州的森林碳储量差异明显,由此导致森林碳储量经济价值在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市州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据此提出了增加森林碳储量总量和促进全省森林碳汇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玉杰  田地  侯正阳  王明刚  张乃莉  
“森林是碳库”生动释意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固碳是实现我国“双碳”愿景的重要路径。我国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碳储量逐年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对全球森林碳汇功能的总体升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国土面积大、生境类型复杂,且长久以来秉持传统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与实践,在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急剧变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高效提升我国森林碳汇功能,以助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仍旧存在巨大挑战。本文以全球森林五大碳库的现状及其生物与非生物驱动因素为切入点,系统阐述森林野外调查和模型模拟等现代碳汇评估方法,着重梳理提升森林碳汇的潜在途径,以期为“双碳”目标下我国森林碳汇功能稳固持续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未来森林碳汇研究首先应着力于构建多尺度、全方位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综合评估体系;其次应构建森林全组分碳库综合分析框架,贯穿于森林碳汇的监测、评估和提升途径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消除全球森林碳汇强度和动态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建立可持续的林业碳金融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强化国际相关领域合作,为林业碳金融体系提质增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戴广翠  高岚  艾运胜  
森林游憩价值是非市场性的,用传统的经济理论与方法是无法计量的。旅行费用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森林旅游价值评估方法之一。在对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区划的基础上,运用旅行费用法评估出我国的森林旅游价值为293.4亿元,每 hm~2消费者剩余为4865.9元,说明森林具有巨大的游憩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来  李玲  邢付英  郑京津  王利民  
在比较分析湖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对其森林生态资源经济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地区经济越发达,其资源价值越高;湖北不同地区森林生态资源价值相差较大,每公顷资源经济价值量从1 000元到18 000元不等,资源价值年增长量最大相差10倍以上;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分为3种价值类型:Ⅰ类为高价值区,每公顷资源价值量达8 000元以上,Ⅱ类为一般价值区,为2 500~8 000元,Ⅲ类为低价值区,每公顷资源价值量在2 500元以下,不同经济价值类型区应采取不同的资源保护和发展对策;森林生态资源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投入使资源再生产与社会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强  支玲  
论证了森林碳汇的经济学特性,针对国际碳汇贸易蓬勃发展这一现状,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角度,对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碳汇价值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的森林碳汇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2方面效益,即由碳汇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提供碳汇服务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而导出了碳汇价值量的估算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扬  陈云明  渠美  
【目的】研究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生产力及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的动态变化,为提高该省森林碳汇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4、1999和2004年陕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估算不同时段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并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不同时段森林的生产力和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结果】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由1994年的15 140.64万t增加到2004年的16 639.32万t,年增长率为0.99%,特别在1999-2004年,年增长率为1.92%。而平均碳密度在1994、1999和2004年3次调查中依次减小,分别为30.74,2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玲  马炜  孙玉军  朱曦  晏中强  
基于意愿调查法,通过支付卡式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武汉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57.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境进行补偿性的支付;问卷调查结果认为,支付意愿值随年龄、个人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变化,年龄大、文化程度和收入高,而且游览次数多的游人,支付愿意值更高。支付意愿分布范围是4.4~7.8元,平均值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估计得到支付意愿值分别为6.1元/人和7.7元/人。以2011年游客量43万人次计算,总支付意愿为296.7万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