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2)
2023(7807)
2022(6916)
2021(6403)
2020(5742)
2019(13189)
2018(13414)
2017(26776)
2016(14855)
2015(17186)
2014(17346)
2013(17378)
2012(16652)
2011(15271)
2010(15587)
2009(14707)
2008(14771)
2007(13672)
2006(11875)
2005(10701)
作者
(44298)
(37214)
(36954)
(35413)
(23185)
(17559)
(17131)
(14517)
(13716)
(13363)
(12339)
(12320)
(11733)
(11685)
(11671)
(11636)
(11405)
(10852)
(10749)
(10572)
(9355)
(9263)
(9171)
(8484)
(8425)
(8389)
(8211)
(8149)
(7518)
(7495)
学科
(65930)
经济(65874)
(37677)
管理(36724)
方法(30192)
(28260)
企业(28260)
数学(26982)
数学方法(26765)
(19520)
中国(18475)
(14888)
业经(13910)
地方(13594)
(13582)
贸易(13578)
(13388)
(13202)
(12535)
农业(12356)
(10974)
银行(10947)
(10487)
产业(10458)
理论(10412)
(9712)
金融(9710)
(9494)
技术(9423)
环境(8934)
机构
学院(223545)
大学(221650)
(94507)
经济(92479)
管理(82028)
研究(74965)
理学(69881)
理学院(69123)
管理学(68009)
管理学院(67604)
中国(56401)
(47527)
科学(45244)
(43749)
(38909)
(38158)
研究所(35077)
财经(34826)
(34146)
中心(34120)
业大(33332)
(31250)
北京(30697)
农业(30156)
(29536)
经济学(29452)
师范(29270)
(27474)
经济学院(27000)
(26823)
基金
项目(138905)
科学(106931)
研究(104743)
基金(96421)
(82977)
国家(82281)
科学基金(68704)
社会(63630)
社会科(60307)
社会科学(60286)
(56396)
基金项目(51428)
教育(49115)
(46763)
编号(45047)
自然(42537)
自然科(41396)
自然科学(41381)
自然科学基金(40625)
资助(40077)
成果(36807)
(31881)
重点(31839)
课题(31429)
(30901)
(28941)
创新(27036)
(26638)
项目编号(26432)
科研(26357)
期刊
(106618)
经济(106618)
研究(66900)
中国(40676)
(34793)
学报(33278)
(32731)
科学(30026)
管理(27881)
教育(26431)
大学(24984)
农业(23540)
学学(23469)
(20647)
金融(20647)
技术(20123)
业经(19668)
经济研究(17354)
财经(17336)
问题(15722)
(15034)
(12847)
(12126)
商业(12049)
技术经济(11890)
理论(11606)
统计(10987)
实践(10441)
(10441)
国际(10299)
共检索到331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洋  林楠  吴成亮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符合百姓生活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属于多元化的生态产业,不仅有助于林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更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供给前景来看,中国的森林资源禀赋丰富,满足森林康养的建设要求,森林康养也被纳入林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产业态势看,中国的森林康养产业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康养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医疗服务仍不能较好地满足居民的康养需求,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匮乏,这些都成为制约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有利于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明达  张兰  张洋  路森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调研与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阶段中国居民森林康养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普及程度较浅,深度的森林康养内容认知与发展进展很浅薄;森林康养消费需求会促使居民的消费行为,而态度、知觉控制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态度、规范与知觉控制之间影响显著。因此,应设计多层次森林康养产品,鼓励森林康养养老,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居民参与森林康养的客观能力,奠定消费战略的基础;研究康养理论,推行康养理念,设计康养服务产品;政企协力推进,构建政-企-森-居-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以便促进森林康养良好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玉娟  许乙妮  
森林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清新干净的空气和丰富的负离子具有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因此,很多国家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文章以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471篇相关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些年森林康养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及研究更全面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发文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还有较大探索空间;领域内作者较少,研究还不够充分,部分作者之间合作度较高;机构中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文量最多,但机构间还需加强合作;邓三龙、丛丽、吴后建等作者的文献对研究领域其他作者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目前的研究热点正在不断的丰富,未来还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致力于研究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梦珂   武兴佳   赵希勇  
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渐在我国推广和流行,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森林康养基地的概念、我国森林康养基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基于文献综述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明晰了近些年学界有关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的选择;再次,对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标准实践研究进行归纳;最后,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实践三个层面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乐  包庆丰  
在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对优化森林康养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引入时间维度纵向分析视角,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7-2021年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构建区域森林康养基地系统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单因子影响与双因子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空间结构变化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5个时间段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各年份可观测平均距离和期望平均距离从8339.76米缩小至6312.48米,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并形成多核心分布形态。核密度演变显示空间结构由点、团分布逐渐向带、集群分布转变,最终形成C字型核密度结构。因子探测可得路网密度(q=3.64)是空间结构首要的单因子影响因素,其次是森林面积(q=3.33)、人口密度(q=3.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q=3.02);交互探测可得,任意两个指标交互后对研究对象空间结构的影响均强于单个指标的作用,森林康养基地空间结构是森林康养需求人群、目的地经营管理者、基地康养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根据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森林康养基地规模、区域间适时开展森林康养合作等政策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蒋业恒  吴水荣  
国际森林问题谈判自1992年以来迄今已持续了23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第11届大会将是否开启国际森林公约政府间谈判的议题推迟到2024年进行考虑。在回顾国际森林对话历程以及阐明国际森林公约利弊的基础上,解读了代表性国家的立场,分析了国际森林公约的前景,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志明  王悦霖  江林霖  吕洁华  
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将森林康养功能划分三大类,运用DEA模型和AHP法分别测算各自的实现程度和消费者需求,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保健疗养和休闲娱乐项目的实现程度较低,消费者对自然观光、保健疗养的需求最高。自然观光、保健疗养和休闲娱乐都为高度耦合,三类项目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为中级协调、勉强协调和中度失调。就此提出5个方面的对策:(1)进一步保证森林环境的高质量水平;(2)政府政策扶持以保健疗养项目为重点;(3)保健疗养项目应积极引进人才和设备;(4)休闲娱乐项目应注重体现康养元素;(5)探索多样化的服务类别和因地制宜的商业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维明  
森林康养是近年来林业领域迅速成长的一个新兴业态,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首先对森林康养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概括,认为森林与人都是森林康养业态服务的目标主体,是"一业为主,多业融合"为组织和运行模式的业态;其次,对我国森林康养业态发展的理论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进行阐述论证;最后,从确定业态内涵与边界、制订业态规范与标准、编制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培育业态人力资源、强化资源供给、构建服务市场、建设保障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凤英  雷巍娥  
森林康养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有机结合,配备相应的康养设施,开展森林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行为。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健康服务新业态,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近五年来,湖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取得了较多成绩,同时专业人才缺乏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导致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森林康养课程框架,基于工作任务明确课程内容,依托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设置合理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探索该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路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两山”理念等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综合梳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贵军  刘俊昌  曾巧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立足于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需求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市场导向就是要求产品的生产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服务产业应顺势发展,符合当前市场需要。文中结合森林康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市场导向下对森林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指出森林康养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体质增效的重要表现,是国家对森林资源利用的转型升级,从国家政策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吸引力和多产业共享发展的融合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动力,并指出了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关注森林康养产品开发、康养市场定位、康养理念宣传和康养标准建立的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两山”理念等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综合梳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绍全  
文章分析了森林康养相关概念与作用机理,总结了国外有特色的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并从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梳理出我国森林康养的文化积淀,简述了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在森林康养方面研究的关注点。文章从践行"两山论"建设美丽中国、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林业脱贫攻坚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观点,并认为需要通过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政策体系、规范森林康养行业发展机制、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与人才支撑等方面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贵军  段菁阳  刘俊昌  
"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的重点是盘活森林资产,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层次,实现绿色化和生态化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出现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深化的结果,是林业生产结构性改革催生的新兴产业。目前在我国还是处于初始阶段,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了制约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资源供给、消费需求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阐述了森林康养产业与国家政策、森林资源要素和市场需求因素的内在机理,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政府要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森林康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森林资源利用与可持续供给并举,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深度和效率;要强化营销宣传,转变消费观念,培育森林康养市场和构建森林康养资源、产品和消费的多产业融入、智能化综合平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敏菁  王姿懿  刘雅涵  王赫  姜钰  
农民福祉指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民福祉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森林康养产业与农民福祉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选择七个潜变量,研究森林康养产业对当地农民福祉提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