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81)
- 2023(3561)
- 2022(3229)
- 2021(3236)
- 2020(2777)
- 2019(6434)
- 2018(6915)
- 2017(13203)
- 2016(7935)
- 2015(9533)
- 2014(9999)
- 2013(9661)
- 2012(9200)
- 2011(8452)
- 2010(8932)
- 2009(8279)
- 2008(8437)
- 2007(7776)
- 2006(7187)
- 2005(6583)
- 学科
- 济(25517)
- 经济(25485)
- 管理(20460)
- 业(17990)
- 企(13415)
- 企业(13415)
- 中国(11656)
- 方法(10341)
- 农(9147)
- 数学(8932)
- 数学方法(8800)
- 制(8589)
- 财(8374)
- 教育(7375)
- 理论(7147)
- 教学(6901)
- 银(6808)
- 银行(6794)
- 行(6504)
- 贸(6378)
- 贸易(6372)
- 易(6252)
- 税(5503)
- 业经(5453)
- 农业(5348)
- 税收(5203)
- 收(5170)
- 体(4986)
- 度(4906)
- 制度(4903)
- 机构
- 学院(113469)
- 大学(110325)
- 济(41305)
- 经济(39958)
- 管理(36685)
- 研究(36267)
- 中国(29532)
- 理学(29469)
- 理学院(29102)
- 管理学(28559)
- 管理学院(28351)
- 京(25014)
- 财(24199)
- 科学(20582)
- 江(19767)
- 所(18990)
- 财经(18017)
- 北京(16948)
- 范(16507)
- 中心(16427)
- 师范(16368)
- 州(16325)
- 研究所(16242)
- 农(16010)
- 经(15957)
- 技术(15389)
- 职业(14443)
- 业大(13855)
- 院(13481)
- 财经大学(12879)
- 基金
- 项目(57894)
- 研究(48670)
- 科学(42358)
- 基金(36028)
- 家(29790)
- 国家(29453)
- 社会(25917)
- 教育(25410)
- 省(24612)
- 社会科(24248)
- 社会科学(24242)
- 编号(23946)
- 科学基金(23500)
- 成果(21165)
- 划(20494)
- 基金项目(18607)
- 课题(17865)
- 资助(16147)
- 年(15498)
- 项目编号(13777)
- 性(13477)
- 自然(13318)
- 重点(13220)
- 部(12967)
- 自然科(12868)
- 自然科学(12862)
- 发(12756)
- 自然科学基金(12576)
- 规划(12502)
- 创(11795)
共检索到190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炳山 许煌灿 尹光天
本文依据华南和西南11个省(区)有棕榈藤天然分布的区域确定区划范围,选择与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密切相关的6个气象指标共6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气候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棕榈藤综合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以黄藤、白藤、单叶省藤和异株藤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藤种及其适生条件作为主要区划依据,进行栽培区区划,将我国宜藤区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即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局部可植区。而后,提出各区适宜的栽培藤种及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棕榈藤 栽培区区划 气候分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芙蓉 罗建勋 杨马进
[目的]为探明山桐子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划,[方法]本文基于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数据集,结合野生山桐子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山桐子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和区划。[结果]表明:山桐子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3°10'35°30'N,102°45'121°40'E,垂直分布点位于海拔14 2 500 m。温度和降雨对山桐子分布的影响较大,而土壤条件次之,这与山桐子耐贫瘠的特性相一致。山桐子分布区的适宜年均气温为13 21℃,适宜年降水量为800 1 800 mm,适宜越冬的极端最低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褚孟嫄 林文棣
区划的主要依据是果梅的生态地理--气候条件,并参考社会经济和地域开发潜力状况.分布区划分主要依据我国植物地理气候带的差异,亚区划分主要依据区内水分条件的差异,具体区划界线主要依据地貌单元的分界.我国可划分出4个果梅栽培分布区和8个亚区
关键词:
果梅,栽培区划,野生梅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新 王明怀 殷祚云 林军 陈木发 梁胜耀
198 1年以来在广东 12个点开展了秃杉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秃杉在我省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 ,在粤北地区其生长量从幼林起高于速生树种杉木 ,在全省范围内 7a以前略低于杉木。秃杉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小地形影响 ,在海拔 5 0 0m以上的山地比杉木更适生。用 12个造林点和 10个环境因子材料建立了秃杉生长数量模型。根据栽培区气候因子与秃杉生长表现 ,可将秃杉造林区划分为 :Ⅰ区 :粤北区 ,Ⅱ区 :粤东北区 ,Ⅲ区 :粤西沿海丘陵区 ,Ⅳ区 :粤东、粤中丘陵区 ,其中 ,Ⅰ、Ⅱ区为秃杉适宜引种栽培区。
关键词:
秃杉 引种栽培 栽培区划分 生长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鸿杰 吕志鹏 苏小惠 王瑞君 石峰
红豆杉因其良好的药用、观赏等综合利用价值,近20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甘肃省境内以小陇山林区为主,有自然分布种中国豆杉(Taxus chinensis)和近年引进栽培的少量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两种,由于甘肃境内气候复杂多样,为了避免盲目栽培造成损失,该文在筛选中国红豆杉与曼地亚红豆杉适生环境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将甘肃境内地域区划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与不适宜区3类。在区划分析的基础上,配合区域气象资料,确定了栽培最适宜气象因子指标,即年均温≥12.14℃、年平均相对湿度≥67.8%、年平均降水量≥551.14mm、年平均日照1804.09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
关键词:
甘肃 红豆杉 灰色聚类分析 栽培区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青青 穆麒麟 刘越 胡玉婷 刘洋旋 严鹏 陈龙周 田小海 黄永平
湖北省优质稻灌浆期常在高温下完成,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开展优质稻气候适宜性区划,规划优质稻在不同地区的合理灌浆期,是发展优质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湖北省7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法确定各地水稻灌浆期的高温、缓温和适温等3类适宜界限日期;以各地缓温和适温栽培期时长为主指标,采用模糊聚类统计方法完成湖北省不同区域优质稻适宜栽培期类型划分,并对不同区域影响优质稻的主要气象资源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适宜栽培期的季节分布和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湖北省全域上适于优质稻灌浆的时间普遍较短,是其发展优质稻的一个重大缺陷。湖北省优质稻适宜栽培期可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鄂西山地短季优质稻区,鄂西北适温高光优质稻区,鄂中东高温秋短优质稻区和鄂东南高温秋长优质稻区。该区划图在地理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鱼鳞状次第衔接分布。其中,前二区域适于和较适于优质稻。不同区域发展优质稻在气候上的差异,主要可以归结为气温及其适宜性栽培期限和日照时数及光热熵等参数的差异。总之,湖北省优质稻产业应将抗热避热和区域合理布局作为其技术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优质稻 栽培期 区划 灌浆期 气象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煌灿 尹光天 曾炳山 傅精钢 张伟良 张国
论述了黄藤的壮苗培育和造林技术、藤林的经营采收技术及经营黄藤林经济效益。23°30’N以南为黄藤适生栽培区,年均温20~24.5℃,极端低温大于一2.8℃,15C活动积温大于5800℃;年降雨量大于1200mm。适宜的立地:林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50%,土壤润湿,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大于0.1%,全磷大于0.01%,pH4.4~6.7。在15℃条件下,保持种子在29%的安全含水率的湿藏法,能有效保持种子活力6个月。黄藤造林的综合技术质量指标:1年生苗木的合格苗叶片数大于4.O片,苗高大于25cm,壮苗叶片数大于5.O片,苗高大于35cm;8年生藤林成丛株数大于13.O株,12年生藤林原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超群 王起富 曾勇 谭勋桃 刘星 许业洲
通过收集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地理信息和温、湿度相关气候因子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对湖北省杉木栽培区域进行划分,并找出影响杉木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适宜栽培的区域,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杉木气候区划可以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最适宜区面积为1.86×10~6 hm~2,较适宜区面积为3.23×10~6 hm~2,适宜区域主要为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2)模型ROC曲线检测AUC值为0.916,利用二类清查人工林信息验证准确率达到96.22%,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3)刀切法分析对预测贡献率较大的主要为反应水分条件及水热同步的指标,排名前4位的因子分别为最湿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玮婕 周秉荣 周华坤 赵彤 石明明 校瑞香
随着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牧草栽培已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阐释气候、土壤和海拔对乡土牧草生长的影响,可为今后牧草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较适宜青海省种植的优良牧草,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4种乡土牧草在青海省范围内的潜在分布及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axEnt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4种乡土牧草的适生区预测均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当前气候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冰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而驼绒藜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南部边缘及青海湖流域南部地区。影响青海省4种乡土牧草适生范围的环境变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冰草影响较大的是地面向下短波辐射、海拔和近地面气温,而对驼绒藜影响较大的环境变量分别是降水量、海拔和近地面气温。本研究对了解青海省多种乡土牧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及生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开展牧草栽培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方秋
经对单叶省藤、黄藤和白藤组织培养系列试验证明:半成熟种胚是棕榈藤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在RM_(5-1)和RM_(8-2)培养基中,相继各培养50d,即形成完整的试管苗;外植体在总盐浓度为6899mg/L的培养基中,置于690 lx光照度下每天照射16h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RM_6是丛芽诱导和继代培养最理想培养基。一个外殖体经一年的培养增殖,其理论繁殖系数为2.8×10~5/a。组培诱导分化的丛生苗切片显微观测结果显示:母芽节间距离极度缩短,当节部分生细胞发生分裂、密度加大时,即形成多个腋芽原基,继后发育成丛生无根苗。2年生苗木茎尖经组培诱导后,分生细胞直径变小,密度增大,核体积异常扩大,呈明...
关键词:
棕榈藤 组培 诱导 繁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祥兰 吴天明 胡小康 邝先松 王兰英 李小青
通过在赣南离子型稀土残矿区的治理中,以栽培桉树为植被恢复模式之一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植被恢复情况及土壤改良情况,证明桉树能够有效恢复植被并有效提高了残矿区的土壤养分,且桉树林分生物量及郁闭度较大。同时,分析了不同配比施肥对桉树高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以N3P1K2配方最佳。对离子型稀土残矿区的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桉树 离子型稀土残矿区 栽培 植被恢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定萍 秦琴 陈柯宇 李庆生 李和平
阐述了我国首个梅花切花生产基地的建立,并重点论述了梅花切花的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为梅花切花今后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梅花切花 切花圃 栽培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树东
为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温、光、水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挖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提高棉田的综合效益,致富农民。笔者于1997、1998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棉田的“双百三千”(棉花亩产200斤,产值3000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并研究出一套适应本地棉田“双...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侯思
荷花(Nelumbo nucifera)为莲科莲属水生宿根花卉,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花型独特、色彩艳丽、株形挺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湖栽、池栽、盆栽等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园、风景区、庭院水景或室内装饰。虽然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长达3000多年,但在实际栽培中,盆栽荷花存在管理欠规范等问题,导致荷花长势不整齐、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等,极大地影响观赏效果。本研究在了解北京地区荷花应用栽培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荷花栽种方法和施肥方式实验,探究荷花栽培管理环节的最适方法,得到结论如下:1.种藕在平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政 杨志贤 吕生叠 林炎丽 伍淑婕 李忠芳
研究漂浮栽培和基质栽培蔬菜方式对富营养化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及固碳(降低空气CO2)的效果。试验以油麦菜(Lactuca sativa)作为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开展漂浮栽培和基质栽培试验,测定污水中的氨氮、磷酸盐、总磷含量和COD值,分析栽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能力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通过漂浮栽培和基质栽培处理后,污水中的氨氮、磷酸盐、总磷和COD含量14 d后均显著降低,28 d后,漂浮栽培与基质栽培处理对污水中氨氮和磷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含量较处理前降低68.1%~89.9%,固碳量较初始值高44.0%~72.8%。漂浮栽培和基质无土栽培两种处理间的净化效果及合成生物量(固碳量)无显著...
关键词:
漂浮栽培 生活污水 油麦菜 污水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