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3)
- 2023(7481)
- 2022(6375)
- 2021(5859)
- 2020(5058)
- 2019(11229)
- 2018(11586)
- 2017(22504)
- 2016(12558)
- 2015(14394)
- 2014(14797)
- 2013(14371)
- 2012(13479)
- 2011(12310)
- 2010(12639)
- 2009(12193)
- 2008(12031)
- 2007(11258)
- 2006(10153)
- 2005(9579)
- 学科
- 济(45104)
- 经济(45014)
- 管理(40849)
- 业(34666)
- 企(28588)
- 企业(28588)
- 制(17408)
- 方法(17228)
- 中国(16312)
- 财(15976)
- 数学(14802)
- 数学方法(14671)
- 农(13576)
- 体(12388)
- 银(11442)
- 银行(11416)
- 行(10979)
- 业经(10896)
- 融(9944)
- 金融(9937)
- 学(9692)
- 体制(9371)
- 贸(9296)
- 贸易(9290)
- 易(9111)
- 务(9003)
- 财务(8971)
- 财务管理(8944)
- 企业财务(8408)
- 度(8075)
- 机构
- 大学(185483)
- 学院(184778)
- 济(74874)
- 经济(73079)
- 管理(65804)
- 研究(63064)
- 理学(55061)
- 理学院(54466)
- 管理学(53624)
- 管理学院(53284)
- 中国(50085)
- 财(41824)
- 京(39955)
- 科学(36076)
- 所(32413)
- 财经(31659)
- 江(29582)
- 农(29307)
- 研究所(28568)
- 经(28395)
- 中心(28285)
- 北京(25699)
- 业大(25019)
- 范(23458)
- 经济学(23444)
- 州(23256)
- 财经大学(23226)
- 师范(23189)
- 院(23108)
- 农业(22976)
- 基金
- 项目(112213)
- 科学(86960)
- 研究(85733)
- 基金(79369)
- 家(68616)
- 国家(68021)
- 科学基金(56763)
- 社会(53664)
- 社会科(50712)
- 社会科学(50704)
- 省(43970)
- 基金项目(41163)
- 教育(40142)
- 划(37030)
- 编号(36007)
- 自然(34212)
- 自然科(33323)
- 自然科学(33310)
- 自然科学基金(32711)
- 资助(32633)
- 成果(31870)
- 制(26504)
- 课题(26274)
- 部(25800)
- 重点(25407)
- 发(23795)
- 创(23101)
- 性(22915)
- 项目编号(22217)
- 教育部(22140)
共检索到293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目前我国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初步建构了校园欺凌的松散型法律规制体系,但这一法律规制体系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层级过低,校园欺凌预防机制不健全,报告机制和处理机制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展望未来,我国可在参考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强化校园欺凌的协同治理机制,在社会、政府、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以"学校"为轴心的防治校园欺凌的综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校园欺凌被视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未受到足够重视。1999年科伦拜高中枪击案以后,如何通过立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规制成为美国联邦和各州关注的重要问题。囿于公共教育的州权自治传统,美国在联邦层面至今未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而是通过《教育法修正案》《民权法案》等法律加以规制。联邦层面的法律规制以事后救济为主,不足以让校方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校园欺凌的事前预防。在州层面,美国各州通过专门立法对校园欺凌予以规制,在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报告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立法规制 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尹力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折射出反校园暴力与欺凌法律缺失、刑事惩罚和教育矫治弱化、学校法制教育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完善有关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法规;合理适用收容教养、教育矫正等少年司法制度;公安、教育等部门加强工读学校设置和管理、校园暴力数据库与快速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学校要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开展法制教育,并建立暴力预警与处理机制;在提升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同时,建立对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父母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扬 任海涛
回顾我国学生欺凌治理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学生欺凌法治体系是法律制度与欺凌治理实践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我国的学生欺凌治理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完善,最终实现法治化的整体过程,确立了学生欺凌多层次立法和“预防-认定处置”二分的治理框架。学生欺凌立法目前在欺凌的认定、欺凌严重程度的判定、惩戒措施选取以及程序性规定等具体问题上还存在矛盾冲突或缺漏。对此,需要进一步准确界定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等主体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形成学生欺凌的分级处置机制,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学生欺凌法治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亮
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显示,美国对学生网络欺凌的规制以"实施手段以言语欺凌为主""实施时间和地点无限制"和"旁观者助长欺凌效应"等特征作为前提,规制的逻辑基础是学校对学生的言论规制权。在规制范围方面有限且适度,既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又要兼顾保障学生的言论自由;在规制模式方面,推行以社会共治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协同监管模式。
关键词:
学生 网络欺凌 言论自由 法律规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 郑海啸
当前影响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于"校园欺凌"认定过程中的概念模糊。美国以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的行为作为认定标准,并进一步将主动攻击他人的意愿、持续性的攻击行为及双方实力的悬殊作为构成校园欺凌行为认定的基本特性,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结合我国校园欺凌认定方面的现实困境,借鉴美国认定方式,应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推动相关法律的惩治措施;明确校园欺凌的基本特性,细化欺凌的角色划分。发挥法律、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促进校园欺凌的防治。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认定标准 防治 美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焕灵 杨婕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在立法路径上,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一般涉及法案界定、区域政策制定与运行、区域政策构成以及反欺凌措施等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基本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精神欺凌、同伴欺凌、网络欺凌等5种类型,且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明确了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大反欺凌相关主体及其职责。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大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同时为被欺凌者设定了投诉、正式申诉、调...
关键词:
美国 校园欺凌 立法 教育法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廖婧茜 靳玉乐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和探讨校园欺凌问题,时至今日,已形成制度治人、服务助人、教育立人、文化育人、个性塑人的综合治理模式。美国校园欺凌问题治理根植于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体现了"全人教育"视野下,培养"整体的人"的教育目标。对比美国,我国校园欺凌问题治理面临制度失守、社会失范、教育失真等现实难题,亟须在完善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集中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建立反校园欺凌多元防治系统,逐步实现以法治人、以爱助人、以道引人、以情感人、以性塑人。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经验 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校园欺凌的诉讼日益增多。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公立学校是否负有责任,在什么条件下负有责任,应该付什么样的责任成为美国各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巡回法院的三个判例进行分析:在格布泽案中,联邦最高法院采纳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的标准以确定学校是否负有责任;戴维斯案延用了实际知情和故意漠视两个要件,推动了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反校园欺凌的政策与程序;科瓦尔斯基案中,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新形式的代表,该案也提出学校的责任和权力边界的新问题,法院肯定
关键词:
美国 校园欺凌 诉讼 判例 学校责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晓 吴梦雪
本文运用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以校园欺凌的"围观群体"为逻辑起点,重新定义了校园欺凌的"围观群体",同时研究和分析了围观群体中的"助手""强化者""局外人"及"捍卫者"这四类围观者角色。发现虽然围观者在校园欺凌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由群体心理所控制的群体行为在产生和传导方面基本相似。同时,这些行为也会对校园欺凌产生消极影响。对此,研究围绕校园欺凌的"围观群体"行为机制提出了五项干预措施,以应对围观群体对校园欺凌的负面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海涛
政府、社会、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治理校园欺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法治化"治理,法治化治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法律责任的设定。但是国内学术界对"校园欺凌"法律责任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域外经验的介绍和对宏观治理策略的讨论层面,深入研究校园欺凌"应然法律责任"体系的成果鲜见。从我国立法和社会实践来看,现行立法对校园欺凌的责任追究呈现出"要么太重、要么太轻"的"两极化"趋势,这不利于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因此应当立足我国实际,探索构建校园欺凌"中间性罚则"的立法原则以及欺凌者及监护人的"中间性处罚"内容体系。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也可以为未来立法提供有益参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晓燕 梁纪恒
校园欺凌是全球性问题,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最易遭受欺凌的人群之一。英国为抵制校园欺凌,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上承中央与地方法规政策、下启家庭与社会组织积极支持的综合性治理体系,以促进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在防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校园欺凌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实践与经验,创建平等、非歧视的文化氛围,制定完备、全面的校园欺凌法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沈家乐 杨磊
全面而深入地调查我国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中职校园环境、保障广大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全国12个省48所中职学校8208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我国中职校园欺凌的实然状况,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广义阶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学生及学校层面主要因素对中职学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频率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职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属于正常水平,中职校园欺凌以"隐性欺凌"行为为主,中职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因素影响,班级氛围对中职校园欺凌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校园欺凌 广义阶层线性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焕灵
美国联邦层面的《民权法案》《1973年康复法案》《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残疾人教育法案》等法律和"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等宪法条款已成为残疾学生提起校园欺凌学区法律责任诉讼的主要依据。美国法院在一系列相关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中,确立和完善了故意漠视、严重不当行为和适性教育等残疾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学区法律责任标准。然而,美国残疾学生法律救济的学区追责依然存在举证不能导致原告败诉、法律责任厘定困难、权利救济豁免权障碍以及权利审查标准高等一系列司法困境。
关键词:
残疾歧视 校园欺凌 学区 法律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