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2)
2023(2216)
2022(2045)
2021(1927)
2020(1827)
2019(4027)
2018(4311)
2017(9586)
2016(4920)
2015(5856)
2014(6036)
2013(6389)
2012(6114)
2011(5641)
2010(5891)
2009(5914)
2008(5711)
2007(5321)
2006(4917)
2005(4628)
作者
(15251)
(12633)
(12311)
(12028)
(7720)
(5896)
(5780)
(4792)
(4599)
(4449)
(4163)
(4062)
(3967)
(3887)
(3819)
(3731)
(3697)
(3645)
(3635)
(3611)
(3208)
(3084)
(2998)
(2928)
(2907)
(2843)
(2776)
(2755)
(2453)
(2352)
学科
(23423)
经济(23399)
管理(14473)
(13940)
方法(12572)
数学(11951)
数学方法(11858)
(9193)
企业(9193)
中国(8859)
(7026)
(6486)
(6394)
贸易(6390)
(6353)
(6251)
(5832)
银行(5829)
(5644)
(5435)
税收(5199)
(5170)
(4378)
金融(4378)
农业(4250)
结构(4119)
人民(3917)
业经(3683)
(3669)
消费(3588)
机构
学院(82437)
大学(82139)
(38503)
经济(37798)
管理(31447)
理学(26633)
理学院(26409)
管理学(26029)
管理学院(25884)
研究(25419)
中国(22185)
(20983)
(17237)
财经(16456)
(14719)
科学(13330)
(13027)
财经大学(12134)
经济学(12130)
北京(11731)
研究所(11310)
中心(11135)
(11135)
经济学院(11116)
(10014)
(9534)
(9522)
师范(9479)
商学(9451)
商学院(9395)
基金
项目(44115)
科学(34179)
研究(33326)
基金(32096)
(26696)
国家(26470)
科学基金(22239)
社会(21603)
社会科(20506)
社会科学(20503)
基金项目(16510)
(16060)
教育(15270)
编号(14540)
资助(14195)
(13470)
自然(13314)
自然科(12968)
自然科学(12964)
自然科学基金(12689)
成果(11900)
(10682)
课题(9421)
重点(9321)
(9288)
教育部(9281)
人文(9104)
社科(8760)
项目编号(8733)
国家社会(8661)
期刊
(45494)
经济(45494)
研究(28923)
(13889)
管理(11867)
中国(11749)
(10588)
金融(10588)
学报(9114)
经济研究(8950)
科学(8820)
(8736)
业经(8641)
财经(7950)
大学(7272)
商业(6917)
学学(6865)
(6766)
问题(6507)
(6224)
技术(6141)
农业(5961)
统计(5743)
理论(5721)
教育(5518)
实践(5177)
(5177)
国际(4982)
(4680)
决策(4564)
共检索到12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玲  孙翊  
本文从开端出发提炼柴油消费宏观影响因素,从终端入手解析柴油消费微观结构因素,逐一分析其与柴油消费的内在关系;设定惯性发展高情景和能源革命低情景,利用消费强度法、多元回归法、终端消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切入,建立结构性数学模型,回归并拟合出柴油消费趋势,判断其峰值。结果表明,在惯性消费高情景下,全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受汽车和石化工业发展规律影响,柴油消费峰值推至2020-2025年,但绝对量提高至1.74亿吨,且替代能源发展缓慢,2025年后柴油消费开始缓慢下降。在能源革命低情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顺利,产业结构有效调整,汽车燃油经济性提高,替代燃料快速发展,2015-2020年柴油消费峰值将达1.70亿吨,2020年后,汽车保有量增速明显放缓、各种替代能源加快发展,导致中国市场柴油消费下降速度有所加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宪恩  王泳璇  段海燕  
探讨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峰值的影响,对国家(地区)低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根据低碳社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设定低碳情景、节能-低碳情景、节能情景和基准情景等4种情景,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峰值时间分别为2029年、2036年、2040年和2045年,对应峰值依次为264.0×106t,356.2×106t,430.0×106t和477.3×106t。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展开可控性研究,探讨各因素变化对峰值大小和峰值时间的影响,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人口、城市化率只影响峰值大小,人均GDP、碳排放强度和第二产业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元凯  刘松杨  黄琳  周海江  
本文对生物柴油树种进行了筛选与评价,认为珍稀树种、优质干果树种、出种率低的树种、优质食用油料树种、大面积造林具有困难的树种不宜选作生物柴油树种。初步筛选文冠果、花椒、黄连木、乌桕、油桐、光皮树、麻疯树、绿玉树、椰子、油棕等10种作为生物柴油树种。分别对以上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苗木培育、栽植方法、病虫害、自然分布、种子产量、利用年限、目前的应用、含油量、提炼的生物柴油性质及与0号石化柴油燃料特性对比等做了调查和评价。对生物柴油树种发展的制约因子如黄连木种子小蜂、文冠果"千花一果"、麻疯树等产生的有毒物质进行了探讨。以花椒为例,对生物柴油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平  宋桂秋  
自2003年以来,我国多次出现柴油荒。为进一步认清柴油消费的季节性特征,保障柴油供应、促进经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柴油消费市场特征,并应用SARIMA模型对我国柴油消费量进行预测,探讨未来我国如何应对柴油短缺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卫军  张妮妮  
本文以2007年能源平衡表校准的10个部门混合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投入产出表预测框架模型,对我国中长期农用柴油需求量进行预测。预测显示,在未来40年,我国农业生产对柴油的需求量会从2007年的2733万吨标准煤逐渐增加到2050年的10388万吨标准煤,增加型情景下的预测则会提高到13122万吨标准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桂转  张百良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历史、燃烧及排放性能,综述了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研究及使用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势及不足,展望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期刊] 预测  [作者] 戴翎  
对1993年我国汽、柴油市场起伏原因分析戴翎(江西九江石化总厂科技信息中心222850)1992年9月国家全面放开计划外原油及成品油的最高限价后,四大类油品(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随行就市,起跌频繁。认真研究石油市场起跌趋势及其根源,对进一步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莫笑萍  庞斌  白璐  肖丽娜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其作用更显重要。运用态势分析(SWOT)对我国生物柴油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我国生物柴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进行各因素交叉分析和综合分析,得出适合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还针对我国生物柴油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伟  刘拉平  杨健  马养民  周乐  
为了考察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分析了桐油的脂肪酸成分,研究了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测定了桐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桐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27.32,其主要成分为含有18个碳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桐酸是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75.033%)。酯交换法制备桐油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与桐油的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为桐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0 min,平均转化率为82.8%。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桐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除运动粘度、酸值较高外,基本符合0#矿物柴油标准。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殷旅江  杨立君  何波  
综合分析了影响汽柴油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其具有自相关性、复杂性、数据量大等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形成新的样本集。对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在其基础之上引入时序动态因子,将上年的汽柴油需求历史数据作为时序反馈因子引入模型,从而形成新的动态反馈拟合模型,建立相应的需求预测模型。对1996~2012年的汽柴油需求预测进行实例研究,并将本文中所提方法的预测结果与灰色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中的主成分分析与改进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相对于GM(1,1)模型其预测误差均值分别降低了72.7%和74.86%,相对于BP神经网络其预测误差均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乐  孙慧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西北五省区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西北五省区碳排放总体趋势;其次,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峰值额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了西北五省区财富生态弹性。研究发现:技术与财富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同步增长,则不能在2030年内出现峰值。若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能推动碳排放提前达峰。同时现阶段的财富生态弹性富有弹性,可通过增加人均GDP使碳排放峰值提前。因此可以在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下,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西北五省区将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忠宝  王世虎  唐宇  周海东  
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同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究竟需要多少矿产资源,何时到达矿产资源需求高峰,这些问题是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研究提出矿产资源消耗双拐点理论:一是矿产资源消耗强度达到峰值时对应的拐点,矿产资源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二是矿产资源消费水平达到峰值时对应的拐点,矿产资源消费由增加向减少转变。经过逻辑推导,并以先期工业化的美国为例,追溯矿产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来佐证了这一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定性地判断我国未来矿产资源消耗趋势,未来5~15 a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空间仍然很大。选择BP神经网络和岭回归预测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和科技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正  
分析预测中国煤炭需求的峰值,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目前的能源形势。影响煤炭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依据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情况,通过构建间接预测模型对煤炭需求进行长期趋势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煤炭需求的峰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渠慎宁  郭朝先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因此,保持碳排放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灵  刘嘉敏  
在对BP神经网络、LSTM网络和PSO-LSTM模型在碳排放预测方面进行对比选优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好的PSO-LSTM模型在低碳、基准、高碳3种情景下,分别对建筑碳排放峰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低碳、基准、高碳3种情景的建筑碳排放峰值分别为226 774.56万吨、239 738.11万吨和253 379.47万吨;达峰时间分别为2029年、2032年和2033年。可见,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仍难在2030年前实现建筑领域的碳达峰,还需采取相应的低碳措施来推进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