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9)
2023(11324)
2022(9692)
2021(8810)
2020(7519)
2019(16736)
2018(16910)
2017(33277)
2016(18096)
2015(20375)
2014(20658)
2013(20581)
2012(19211)
2011(17207)
2010(17597)
2009(16655)
2008(16728)
2007(15414)
2006(13699)
2005(12794)
作者
(52103)
(43299)
(42982)
(41441)
(27602)
(20668)
(19770)
(16558)
(16235)
(16016)
(14602)
(14340)
(14186)
(13651)
(13573)
(13286)
(12899)
(12678)
(12597)
(12281)
(11148)
(10656)
(10446)
(9902)
(9822)
(9819)
(9713)
(9587)
(8772)
(8452)
学科
(75042)
经济(74925)
管理(59951)
(56249)
(47415)
企业(47415)
方法(30237)
数学(25809)
数学方法(25536)
(23397)
中国(22024)
(21823)
(20567)
业经(18352)
(15333)
银行(15316)
(14653)
(14519)
地方(14517)
(14494)
贸易(14486)
(14147)
(14142)
财务(14102)
财务管理(14056)
(13442)
(13427)
金融(13424)
企业财务(13354)
农业(12529)
机构
学院(265343)
大学(262909)
(112637)
经济(110233)
管理(99807)
研究(86235)
理学(84612)
理学院(83764)
管理学(82445)
管理学院(81950)
中国(67956)
(58508)
(55628)
科学(49308)
财经(44933)
(43461)
(41781)
(40451)
中心(39177)
(39090)
研究所(38233)
北京(35617)
经济学(35275)
业大(35126)
财经大学(33194)
(33169)
(32650)
师范(32339)
经济学院(31867)
(31177)
基金
项目(164008)
科学(129364)
研究(123912)
基金(118471)
(101420)
国家(100587)
科学基金(86481)
社会(79633)
社会科(75605)
社会科学(75587)
(65089)
基金项目(61615)
教育(57172)
(53467)
自然(53358)
自然科(52067)
自然科学(52053)
自然科学基金(51175)
编号(50349)
资助(48951)
成果(42172)
(36956)
重点(36797)
(36049)
课题(35950)
(35808)
(34574)
(33535)
国家社会(32790)
创新(32420)
期刊
(131921)
经济(131921)
研究(84172)
中国(55614)
(47455)
管理(40027)
学报(36748)
(36306)
科学(34347)
教育(29382)
大学(28839)
(28814)
金融(28814)
学学(27044)
技术(24269)
农业(23959)
业经(23323)
财经(23049)
经济研究(21184)
(19889)
问题(18284)
(15029)
技术经济(13457)
商业(13364)
理论(12926)
国际(12562)
现代(12416)
统计(12091)
(12090)
财会(12081)
共检索到412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昌华  
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林业产业链的完善及其各环节利益分配的均衡。目前我国林业产业链上各环节利益呈现非均衡性,给林业产业带来很大的危害。笔者根据林业产业链的特点,提出通过发展和完善"营业专合组织"和"林业产业协会",构建完备的利益协调机制,来协调各环节的利益,使之均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瑾瑜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指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消除区域发展之间的负外部效应。因此,只有明确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发展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构建出适合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田明华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应用,文章对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数理分析,从区域特点和各市动态变化,阐明安徽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安徽林业产业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寿奎  
采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租房建设有利于解决建设资金紧张及政府在投资管理上的低效问题;如何建设管理好公租房PPP项目,协调好各方利益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该文在分析公租房PPP项目在租金定价、收益分配、风险分担等利益冲突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公租房成本提示机制,建立基于"三方满意"的公租房PPP项目租金形成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及冲突协调机制,以推进PPP模式的顺利实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治莹  李春发  孙婷婷  
针对当前有关生态产业链(EIC)利益均衡和稳定性的研究较少考虑到动态性的现状,文章指出交易量间关系是引起EIC中企业间利益均衡具有动态性的关键因素,进而分析了EIC的结构和运作流程,给出了基本假设,以表征交易量间关系的参数为调控因子,构建了各企业的最优化模型,并求解出了均衡状态下各企业的均衡价格、交易量、利润和利润率。在此基础上,以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中的复合肥EIC为例,以资源再生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间再生资源的交易量与其它交易量间关系为调控因子,运用Matlab7.0对调控因子变化与EIC中各企业的利益均衡状态变动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各交易量的值越趋于相等,即企业间的合作水平和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始终存在并不断扩大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在当前经济平缓增长形势下,中央重申"调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所谓"调结构"调哪些结构?这些失衡的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在什么原则下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结构的均衡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经济非均衡结构的主要表现,剖析其形成机制,探寻达到结构均衡化的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能民  杨彤  
企业要获得在以环境友好为新的竞争要素的竞争优势,需要实现其从资源的开发、生产、分销、使用及回收到废弃物管理等活动的环境友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基础是建立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关系,成员间的协调机制的设计对绿色供应链具有十分基础性的作用。绿色供应链具有区别于一般供应链运作的异质性:绿色供应链的协调对象不仅包括供应商与制造商,而且包括消费者等;绿色供应链运营目标的多元性;绿色供应链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存在较多的障碍。从绿色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运作的特征出发,将绿色供应链成员的协调机制分为战略层协调、动机层协调、业务层协调这三个层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敏  
本文立足于商品流通效率视角展开分析,发掘影响我国区域商品流通效率的内在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居民消费差距、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商品流通效率异质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关键波动节点。进一步通过Durbin空间模型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市场、消费和信息,而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消费、市场和信息。解决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流通市场特征进行对应的政策激励和战略引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曰瑶  
均衡即表示系统的结构或相对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状态性质。毛泽东、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看,我国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均衡性:需求拉动导致的非均衡即通货膨胀,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均衡即失业与生产过剩,空间发展的非均衡即地区差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童光毅  刘星  
针对中国房地产的非均衡状态,本文从一个简单的逻辑起点出发——土地的二重性,提出了房地产价格二重性,并在非均衡分析框架下,建立了半参数回归模型,并结合滞后分析和时序分析,扩展了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对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逄杰武  孙凤芝  
有限非均衡理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分析了省域经济有限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对山东省区域发展非均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省域经济有限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昌标  胡亮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