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9)
- 2023(13059)
- 2022(11146)
- 2021(10384)
- 2020(8909)
- 2019(20285)
- 2018(20334)
- 2017(39352)
- 2016(21822)
- 2015(24942)
- 2014(25448)
- 2013(24981)
- 2012(23427)
- 2011(21188)
- 2010(21714)
- 2009(20612)
- 2008(20895)
- 2007(19339)
- 2006(17066)
- 2005(15668)
- 学科
- 济(85215)
- 经济(85094)
- 管理(66061)
- 业(62611)
- 企(50108)
- 企业(50108)
- 方法(38845)
- 数学(34021)
- 数学方法(33655)
- 财(27132)
- 中国(26805)
- 农(25160)
- 制(24493)
- 业经(19176)
- 银(18784)
- 银行(18751)
- 行(17789)
- 贸(17588)
- 贸易(17579)
- 易(17137)
- 务(16641)
- 学(16637)
- 财务(16600)
- 财务管理(16541)
- 融(16167)
- 金融(16161)
- 农业(15805)
- 企业财务(15600)
- 体(15255)
- 地方(15167)
- 机构
- 学院(318684)
- 大学(316771)
- 济(129674)
- 经济(126666)
- 管理(118679)
- 研究(103796)
- 理学(99896)
- 理学院(98811)
- 管理学(97108)
- 管理学院(96513)
- 中国(84553)
- 财(68228)
- 京(66957)
- 科学(61728)
- 所(53218)
- 财经(52403)
- 农(51304)
- 江(50721)
- 中心(48953)
- 研究所(47264)
- 经(47081)
- 业大(44510)
- 北京(42899)
- 州(40717)
- 农业(40265)
- 范(40238)
- 经济学(40230)
- 师范(39833)
- 财经大学(38474)
- 院(37375)
- 基金
- 项目(197340)
- 科学(153420)
- 研究(148560)
- 基金(140090)
- 家(120462)
- 国家(119407)
- 科学基金(101203)
- 社会(92066)
- 社会科(87049)
- 社会科学(87020)
- 省(78357)
- 基金项目(73603)
- 教育(69857)
- 划(65416)
- 自然(63271)
- 编号(63257)
- 自然科(61680)
- 自然科学(61658)
- 自然科学基金(60539)
- 资助(57883)
- 成果(53353)
- 重点(44617)
- 课题(44256)
- 部(44210)
- 发(42118)
- 创(40871)
- 制(40211)
- 性(39058)
- 项目编号(38374)
- 创新(38242)
共检索到491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洁 方梓涵
相互制长期护理保险是与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紧密衔接、自愿参与的补充型长期护理保险,是我国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作为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对应的组织形式,相互保险拥有的独特优势使其与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天然的契合之处。通过相互保险模式经办与运营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在有效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克服商业保险公司的局限性,是解决长期护理问题的最佳保险方案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崇光 沈澈 刘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企业费率过高,需要"供给侧"改革。相互制保险具有成本低、会员互济性好的优势,是减轻中国社会保险负担、增进人民福祉的有益尝试。法国相互制健康险历史悠久、市场份额高,其长期护理保险也受到了会员的广泛参与及认同。中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将相互制长护险纳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或个人健康计划,完善立法,实现相互制保险与股份制保险的良性互动,并尝试拓展互联网长护险。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相互制 制度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陈树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对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并介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主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佳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和日常护理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老龄人口看护问题的长期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主体、以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为辅助的老年看护保障模式。本文对比研究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四个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主要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要深刻理解长期护理保险对化解我国老龄化社会风险的重要作用,以法定形式从顶层设计上规范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的微观引导和宏观指导作用,构建具有多重激励效应的长期护理保险运营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兵
长期护理保险在中国属于新生的事物,很多人对其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进行界定。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从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变化、社会保障不完善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其次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和微观层面的民众需求方面分析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可行性 必要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战梦霞
报告阐述了我国建立长期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模式、基金筹集、给付方式及配套措施。
关键词:
长期护理 社会保险 老龄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东雅
老龄化社会与长期护理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养老制度的平衡状态正逐步解体。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人,需要长期照护。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将超过30%,失能和半失能人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萍 覃秋蓓
当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已由家庭矛盾向社会矛盾转移,如何高质量、高效率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结合我国各试点城市的试点现状,总结出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保障不充分、参保和保障对象覆盖面较小、筹资机制不健全、等级评定体系不完善、待遇给付与现实需求不匹配、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其次,选取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三个国家制度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最后,从制度建构的六方面提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逐步扩大参保群体,完善多元筹资机制;统一失能评估标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适度扩大群体受益面,待遇支付体现适度;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快长期护理配套体系建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晓安
鉴于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沉重的老年护理费用,在我国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国外护理保险制度中公私合作的模式、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唯有以"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强制投保、商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为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法律、财税支持与监管职能,引入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化护理机构,继续巩固家庭在老年护理中的作用,才能实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公私合作 国际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史晓琳 赵静怡
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一直以来处于论证阶段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对我国特殊国情进行考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践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与障碍,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践行路径,建设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中国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福云
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规模大增,成为备受社会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为解决失能人员的护理难题,我国开始尝试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本文分析了当前试点城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提出将其纳入民生保障范畴,构建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要强调政府和个人责任,推动居家与机构照护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 民生保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超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虽已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达到增进老年人福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长期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要手段。长期护理服务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体系内容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体系。我国从2016年开始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又新增14个城市,就试点的情况看,存在参保对象不一、基金筹措渠道及义务不一及保险待遇差异较大等问题。德国福利化的制度构造路径和日本社会化的制度构造路径对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两国的教训也应当汲取。对于我国而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不是转移家庭责任,而是弥补家庭护理能力的缺陷。因此,要构建全国统一性的护理保险制度,参保对象上应不分年龄,面对城乡所有居民。基金筹措上,建立参保人自行缴纳为主、政府承担为辅的机制。保险待遇方面,给付对象应先从重度失能者循环渐进到其他失能者,并完善给付对象认定标准;给付方式应让参保人在实物给付和现金补贴中自由选择,并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为主导的护理体系及家庭成员无薪休假照护制度;给付标准上,现金补贴采取定额支付规则,实物给付按照比例限额支付,但居家护理、缴费年限长可以适当提高支付比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荆涛 谢远涛
本文基于调查问卷搜集的微观数据,通过多元Logistic模型筛选变量,建立分类回归树模型来分析影响消费者选择模式的因素,旨在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并从政策实施层面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纯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目前具有可行性,但推行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针对就业人群的保险模式在特定阶段有存在的必要性;全民强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虽然长期来看负担过重,但是最终愿景。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运行模式 微观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马凤娇 宛乐天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