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8)
2023(11219)
2022(10045)
2021(9572)
2020(8155)
2019(18716)
2018(19008)
2017(37184)
2016(20456)
2015(22857)
2014(23030)
2013(23071)
2012(21302)
2011(19240)
2010(19296)
2009(17731)
2008(17320)
2007(15095)
2006(13209)
2005(11647)
作者
(61667)
(50780)
(50556)
(48222)
(32272)
(24425)
(23040)
(19952)
(19154)
(18237)
(17229)
(17112)
(16166)
(16018)
(15691)
(15625)
(15489)
(15085)
(14603)
(14558)
(12754)
(12535)
(12389)
(11418)
(11392)
(11391)
(11353)
(11207)
(10432)
(10052)
学科
(77222)
经济(77133)
管理(56696)
(54645)
(44668)
企业(44668)
方法(37949)
数学(33137)
数学方法(32776)
中国(21916)
(20673)
(20110)
(19069)
业经(16512)
(15736)
(14893)
贸易(14886)
(14512)
地方(14364)
(13555)
银行(13503)
农业(13480)
(12893)
理论(12841)
(12826)
技术(12730)
(12712)
财务(12652)
财务管理(12628)
(12100)
机构
大学(296472)
学院(293308)
管理(115186)
(112220)
经济(109660)
理学(100121)
研究(99019)
理学院(98964)
管理学(97231)
管理学院(96706)
中国(72186)
科学(64478)
(64006)
(53280)
(51272)
(50464)
业大(47492)
研究所(47005)
中心(43398)
财经(43227)
(41290)
北京(40677)
农业(39936)
(39257)
(38058)
师范(37661)
(36357)
(34070)
经济学(33189)
财经大学(32371)
基金
项目(201850)
科学(156597)
基金(145602)
研究(144124)
(128481)
国家(127467)
科学基金(107596)
社会(88037)
社会科(83280)
社会科学(83257)
(78709)
基金项目(78191)
自然(72199)
自然科(70454)
自然科学(70433)
自然科学基金(69165)
(66930)
教育(65761)
资助(60470)
编号(58745)
成果(48130)
重点(44907)
(44200)
(42429)
(41556)
课题(40435)
科研(39449)
创新(38784)
计划(37697)
教育部(37282)
期刊
(120399)
经济(120399)
研究(86299)
学报(52344)
中国(50030)
科学(46593)
(45290)
管理(41514)
大学(38830)
(37972)
学学(36782)
农业(31661)
教育(30887)
(24722)
金融(24722)
技术(23457)
财经(20629)
业经(20267)
经济研究(19438)
(17395)
问题(16483)
理论(15648)
图书(15495)
(15358)
科技(15144)
实践(14481)
(14481)
林业(14063)
业大(13790)
(13727)
共检索到418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平  陈春平  王国红  李镇宇  戈峰  
从 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松树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受害松针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受害松针对松毛虫种群特征的影响以及松树诱导抗虫性的特性和影响因子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受害后松针内化学物质有较大变化 :一些营养物质 (糖、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等 )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体内的某些次生代谢物质 (挥发性的和非挥发性的次生代谢物质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这一抗性机制将使松毛虫的发育期延长、死亡率增加、生殖力减弱 ,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种群数量的下降。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松毛虫周期性暴发的机理 ,旨在为松毛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戈峰  李镇宇  谢映平  李艳芳  
该文以马尾松、油松、华北落叶松 3种我国主要针叶树为对象 ,分析比较了 3种松树在受松毛虫危害后 ,所产生的迅速诱导抗性和滞后诱导抗性 ;研究了取食相应的受害针叶后 ,其生长发育情况的变化 ;探讨了松树诱导抗性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作用过程 ,总结了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性的一般规律 ,为分析松毛虫发生机理及松毛虫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许志春  路永波  
对当年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受害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生物碱含量及总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单宁、酚类化合物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比对照高19-2 %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滞后诱导抗性至少在半年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胡凯基  王秋丽  孙玉林  吴政民  汪企明  
通过23种松树、5种松树的105个种源及13种非松属树木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松树的抗性差异很大,火炬松、班克松、刚松均未感病。马尾松1年生幼苗感病,2、4年生幼苗及10年生幼树抗病。湿地松3年生幼苗感病,10年生幼树未感病。美国五针松在不同地方的抗病性差异很大。其它17种均不同程度地感病。华山松21个种源均严重感病,油松21个种源均感病。马尾松、火炬松及湿地松的供试种源均未感病。除雪松外,其它12种非松属树木均感病。环境条件影响松树的抗性。低温不利病害发展。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对同种松树的致病力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线虫致病性差异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雄帅  周国娜  高宝嘉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既复杂又微妙的关系。以往关于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反应及机制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关于昆虫对植物抗性的反防御反应近年来才受到关注,尤其是昆虫对植物诱导抗性反应的研究已有明显进展(Mainguet et al.,2008;Zeng et al.,2008)。当植物产生防御物质时昆虫能利用自身代谢系统对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解毒和排毒,大大削弱了植物的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春富  严善春  鲁艺芳  胡晓  
为了解不同诱导处理与落叶松诱导抗性及广食性昆虫舞毒蛾协同抗性之间的关系,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检验舞毒蛾幼虫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其中肠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4种解毒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取食经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落叶松后,试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此之外,取食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幼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幼虫羧酸酯酶活性也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陶欢  李存军  程成  蒋丽雅  胡海棠  
[目的]综合评述了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的数据和方法研究进展,并就星-机-地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监测变色松树提出展望。[方法]通过分析松材线虫病染病松树的生理生态特征和冠层光谱,综述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遥感数据的变色松树解译方法,讨论当前松材线虫病变色松树遥感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不同的遥感监测平台对于变色松树的识别各具其优势,地面调查具有高可靠性优势、卫星遥感具有多时相优势、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灵活性优势。其中以无人机遥感和高分卫星遥感为主的遥感技术的发展,伴随着遥感图像解译算法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改进,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变色松树的快速定位和计数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新手段在变色松树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监测手段单一,定位位置偏差大、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低等问题。[结论]未来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和无人机影像获取成本的减少,从多源遥感影像上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定位出单株变色松树和疫区变色松树的计数将成为新的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麟  杨振德  赵博光  方杰  
植物抗性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两种类型。组成抗性是植物的一种固有特性 ,取决于植物不同的基因型 ,始终存在于植物中并发挥作用 ;诱导抗性是一种类似于免疫反应的抗性现象 ,是植物的一种表型反应 ,只有在外源损伤的情况下才得以表现。本文主要综述了自 1997年以来植物诱导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对诱导抗性特性的重新认识及一些新的证据 ,对诱导抗性中能量分配与植物防御效益之间的风险平衡 ,信号 (特别是植食者的取食信号 )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 ,一些新发现的防御机制以及植食者的适应性等。对植物诱导抗性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旭  罗宽  
为了解抗病松树后代对松树线虫的抗性,采用人工接种松树线虫,相隔一定时间调查其枯死情况,用3%酸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抗性松与普通松水分输导情况,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普通黑松3个月后枯死率为91.1%,次代抗性赤松枯死率为4.46%,除中央髓部的水分输导受影响外周边木质部和形成层未受影响;次代抗性黑松除两株水分严重受阻外,其他与赤松相似,接种线虫1周后从次代抗性松树上分离线虫最多,以后逐渐下降,5周后则很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松树是世界上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的重要树种,松树的遗传改良开展早,进展快,成效大。分子标记技术为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回顾了世界上松树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比较遗传作图、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已经构建遗传连锁图的林木有13个属,近40个树种,其中松树占40%,而大多数松树遗传图谱仍然是不完整的,不能覆盖全基因组;比较遗传作图显示松属树种具有高度的遗传保守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表明,大多数性状的遗传基础存在着主效基因,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杂种松部分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存在着树种效应,对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弱小种尤诱导接种后,PAL活性始终大于同期其他处理;先诱导接种尤再挑战接种条中29号处理的POD活性于72h和120h时产生两个高峰;用条中29号小种挑战接种后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单独接种尤的处理相同,均高于单独接种条中29号小种和对照处理;挑战接种条中29处理的SOD活性远比同期其他处理的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从28个供试品种中筛选出新麦9号、咸阳117和辉县红为供试品种,以弱毒小种尤为诱导菌系,以条中29号小种为挑战接种菌系。试验结果表明,弱小种诱导接种可以降低挑战接种菌系的孢子萌发率、孢子堆数量、产孢量。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间隔12h发病率最低,但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玲莉  杨凤环  侯晓杰  杜绍华  
诱导抗病性(Induced resistance)是指利用生物或物理、化学因子处理植物,改变植物对病原的反应,从而使其获得局部或系统的抗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杨酸、寡糖、聚糖及BTH等几种主要化学诱导剂在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建玲  
植物诱导抗性的理论及其应用前景杜建玲(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植物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始终朝着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进行,因而形成了一整套抗性基因。我们知道,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有些抗性基因没有得到表达。那么,能否通过某种方式的诱导使这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邱业先  汪金莲  罗泽民  
早在1909年Bernard就发现,在兰科植物圆球茎组织上接种Rhizctoniarepens而诱发了抑菌现象,后来类似现象不断被发现和证实。1951年高又曼首先提出“诱导的抗侵染保护反应”概念,当时的观点只局限于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刺激后产生的保护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