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0)
2023(11285)
2022(10068)
2021(9699)
2020(8128)
2019(18942)
2018(19134)
2017(38076)
2016(20732)
2015(23442)
2014(23722)
2013(23443)
2012(21701)
2011(19741)
2010(19910)
2009(18447)
2008(17962)
2007(15840)
2006(14181)
2005(12591)
作者
(60192)
(49511)
(49245)
(47108)
(31658)
(23578)
(22502)
(19393)
(18769)
(17952)
(16819)
(16530)
(15717)
(15692)
(15302)
(15177)
(14929)
(14782)
(14274)
(14097)
(12341)
(12328)
(11984)
(11248)
(11138)
(11076)
(11063)
(11009)
(10003)
(9705)
学科
(80123)
经济(80029)
管理(60458)
(57307)
(46657)
企业(46657)
方法(37325)
数学(32632)
数学方法(32228)
中国(23246)
(23144)
(21350)
业经(17401)
(16923)
(16654)
(16295)
贸易(16288)
(15880)
地方(15871)
农业(14945)
(14118)
银行(14078)
(13567)
(13468)
(13217)
理论(13153)
环境(12825)
(12805)
财务(12741)
技术(12735)
机构
大学(297806)
学院(296868)
管理(120293)
(118645)
经济(115897)
理学(103740)
理学院(102632)
管理学(101043)
管理学院(100501)
研究(98421)
中国(74209)
(64012)
科学(60265)
(56962)
(49454)
财经(45118)
研究所(44750)
(44700)
中心(44000)
(42941)
业大(42922)
北京(41264)
(40867)
(39145)
师范(38864)
(36141)
(35287)
农业(34834)
经济学(34380)
财经大学(33381)
基金
项目(197332)
科学(154219)
研究(147662)
基金(141626)
(122003)
国家(120965)
科学基金(103420)
社会(90381)
社会科(85543)
社会科学(85522)
(76489)
基金项目(75401)
教育(67688)
自然(67268)
自然科(65578)
自然科学(65561)
(64553)
自然科学基金(64365)
编号(62228)
资助(59237)
成果(51626)
(43995)
重点(43390)
课题(42474)
(41956)
(40459)
项目编号(38469)
教育部(37675)
创新(37625)
科研(37413)
期刊
(131939)
经济(131939)
研究(92078)
中国(51848)
管理(43954)
学报(43525)
科学(41005)
(40483)
(40335)
教育(34209)
大学(33193)
学学(31049)
(28505)
金融(28505)
农业(28325)
技术(25285)
业经(22618)
财经(21204)
经济研究(20851)
(17912)
问题(17682)
图书(16371)
理论(16350)
实践(15125)
(15125)
技术经济(14464)
科技(14239)
现代(14130)
(14014)
商业(13609)
共检索到43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晓华  丁昌俊  马常耕  
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进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良种选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长短目标结合的系统育种计划,大力丰富并创新杨树种质,重视亲本选择,加强生态育种和低耗高效型品种选育,在不断革新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建立现代杨树育种体系,从而促使我国杨树育种获得新突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该文介绍了在杨树育种中常用的三种分子标记 :RFLP ,RAPD和AFLP ,并综述了其在杨树指纹图谱、遗传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常耕  
在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资源并回顾了40年来的杂交育种成就后,把我国杨树杂交育种过程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解决了北方杨树栽培的品种化问题,第二个时期在一定程序上用自己选育的无性系改变了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用引入无性系造林的现状。但由于两个时期都是一个世代的短期育种活动,方法和程序上缺少改进,都把由种间杂种F1中选择无性系作为重点,加之基因资源有限,都存在推广无性系亲缘相近潜育的危险性。缺乏长、中、短期改良结合计划,对基因资源的研究不足,阻滞着育种的进展。为此提出了从一个地区自然条件和材种需要出发制定长期改良计划伽强国内外杨树资源引入和研究;把以个体速生性为育种重点转变到全方位多性状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莉萍  王宏芝  魏建华  
杨树是重要的栽培树种,也是研究林木基因工程的重要模式植物。杨树转基因研究可以打破种属限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是对杨树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该方面的工作,本文介绍了杨树转基因涉及到的抗虫、抗除草剂、木材材性改良、抗逆、抗病、激素调控、开花调控和植物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了影响杨树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杨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后期从事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于雪松  
该文介绍了杨树 (Populusspp .)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包括 :①杨树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生殖系统形态结构和细胞化学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②雄性不育的机理 .③杨树杂交不亲和性的表现和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 ,花粉-柱头识别反应 .④杨树生殖工程取得的成就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唐明  
杨树菌根真菌资源丰富,有30种外生菌根真菌和5种VA菌根真菌可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和VA菌根,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菌根可以促进杨树苗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增强其抗旱性,并且可以诱导杨树体内酚类物质代谢中酶类(PO、PPO、PAL等)活性的提高,加速抗病性物质(酚类等)的合成,增强杨树抗溃疡病的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艳丽  吴凤霞  徐莹  杜克兵  涂炳坤  
总结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优势、富集能力强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筛选方法、重金属在杨树体内的富集和分配特性、重金属对杨树的影响及提高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措施,提出今后该领域研究重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席佳  赵荣军  费本华  吕建雄  
概述了国内杨树培育,木材解剖、化学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杨树杂交育种、定向培育、木材性质与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并对杨树木材研究及加工利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杨树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陈英  黄敏仁  朱嵊  
转录因子是杨树干旱胁迫应答分子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特异性结合干旱响应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参与杨树干旱胁迫响应过程。杨树WRKY、NAC、bZIP、MYB和AP2/ERF是干旱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中最主要的五大转录因子家族,每个家族拥有超过80个成员。本文简要介绍了杨树干旱胁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系统总结和概括了杨树这五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亚家族分类、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及其在参与调控干旱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深入了解杨树耐旱分子机理,为培育抗旱型杨树新品种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善枝  肖基浒  张志毅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已成为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 .目前在杨树的抗除草剂、抗虫、抗病等生物抗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成功 ,但在非生物抗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杨树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杨树抗性基因工程育种存在的问题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松树是世界上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的重要树种,松树的遗传改良开展早,进展快,成效大。分子标记技术为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回顾了世界上松树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比较遗传作图、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已经构建遗传连锁图的林木有13个属,近40个树种,其中松树占40%,而大多数松树遗传图谱仍然是不完整的,不能覆盖全基因组;比较遗传作图显示松属树种具有高度的遗传保守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表明,大多数性状的遗传基础存在着主效基因,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杂种松部分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存在着树种效应,对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丽娟  王昌陵  周国安  陈受宜  常汝镇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晓风  
油茶是世界三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是慢生树种,常规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分子育种具有缩短育种周期、避免连锁累赘、提高育种效率的特点和优势,是今后油茶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油茶分子育种是建立在油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油茶分子育种研究时间相对较短,遗传基础研究积累少,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但很多领域特别是在分子育种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本文中简要介绍了油茶分子育种的历史,系统总结了油茶分子育种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油茶基因组、生殖发育、油脂合成、重要活性成分代谢、抗逆性能等方面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基因组组装解析和遗传转化技术是影响当前油茶分子育种进程的瓶颈问题,指出了油茶分子育种的主要技术是基因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展望了油茶分子育种的重点领域是产量提升育种、品质改良育种、抗性增强育种,为我国油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引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效文  鲁翠云  贾智英  梁利群  曹顶臣  
本文介绍了水产动物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标记的发展,比较了共显性标记和显性标记用于水产动物育种研究的优缺点。介绍了开展分子标记育种研究的基础研究——连锁图谱和经济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同时还对国内外已开展的标记辅助的家系育种和QTL研究为基础的性状选择育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着重探讨了分子育种理论及作者建立的有关鲤的3种分子标记指导的育种技术。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分析以及分子育种的实例介绍,旨在加快分子选择手段与常规表型选择的结合,从而推进分子育种技术在中国主要水产养殖动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高浦  
枣是我国传统的木本粮食树种,全国栽培面积约147万hm2,年产量约800万t,均占世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8%以上,是世界枣种植大国。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枣分子育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奠定了枣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巩固了世界第一大国地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SR、ISSR、SNP、scnDNA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品种鉴定中的应用;迭代的测序组装技术在枣(‘冬枣’‘骏枣’和酸枣)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中的发展,以鲜食枣品种杂交组合‘冬枣’ב临猗梨枣’等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制干枣果实中糖代谢和转运(含维生素C),及可溶性酸、黄酮类和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非生物胁迫(逆境、裂果等)相关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MADS-box花器官发育基因家族成员挖掘、自交不亲和相关miRNA和靶基因鉴定等分子育种相关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当前枣分子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尚不充分,且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在重视性状形成的主干途径的同时,应加强支路途径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调控途径;育种方面应加强抗盐碱、抗裂果等砧木品种培育,完善遗传转化体系,提高分子育种效率。期望通过弥补这些不足,实现枣的分子设计育种和高效遗传改良,培育一批优质高产高抗的突破性良种,让枣在粮食安全国家战略中发挥出最大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